係統粉 > IT資訊 > 業界資訊

知卓資本創始人陶闖:孫正義是我的貴人,更是我的榜樣

發布時間:2017-07-13    瀏覽數:

“我非常感謝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PPTV的今天,也沒有我的今天。”

知卓資本創始人陶闖:孫正義是我的貴人,更是我的榜樣(1)

全文約6400字,閱讀大概需要13分鍾。

財經天下(ID:cjtxzk) 口述 | 陶闖

整理|盧華磊

編輯|齊介侖

知卓資本創始人陶闖簡介:

出生於1967年。知名企業家及投資人。1990年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地理信息與遙感專業。1997年獲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2000年成為約克大學終身教授。2001年,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網絡公司GeoTango,率先推出互聯網三維地圖係統GlobeView,早Google Earth3年。2005年,微軟並購GeoTango,陶闖進入微軟,後主導創立了微軟地圖和本地搜索事業部,同時開拓了微軟在亞太區的移動互聯網業務。2009~2014年,加盟PPTV並出任CEO。2014年,離開PPTV,創立知卓資本。知卓資本迄今已投資及孵化企業近百家。

找尋創業者中最頂尖的2%

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在加拿大創辦過GeoTango公司,在國內做過PPTV,同時也在微軟這樣的國際巨頭中做過高管,2014年從PPTV離開,隨後創辦了知卓資本,所以我的工作經曆是跳躍式的。

多次創業後,我覺得做企業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當然,創業是不容易,但當我們知道了成功的路徑之後就會發現,很多人都有機會成功,隻是他們可能還沒有找到這個路徑或者沒有堅持下來。因此,再去創立一個公司對我而言意義不是很大,相反我希望能做出更多的公司。從這個角度看,投資人的角色可能更適合我現在的狀態,能夠扶持更多的公司去成長。

知卓資本雖然是一家投資機構,但我們並不是純粹的財務型投資機構,我們在不同行業中尋找合適的企業,然後將我們的資源賦能給他們,和他們一起發展,他們的成功也是我們的成功。所以,我現在工作的核心還是創業,隻是同時參與了幾個行業的創業。我認為,這種模式是一種企業型的投資模式,從另一個角度看,知卓資本的發展本身也是一場創業。

做投資,我自認有幾個方麵的優勢:首先,我更善於發掘潛在的成功者。投資就是投人,我做過多年的CEO,也有過大公司的管理經驗,這麼多年閱人無數,我自信對創業者的判斷肯定比那些純粹的財務投資人更深入。

對於尋找人才,我有一個2%的規則,就是希望找到這個行業中那2%最容易成功的人。一個人的經曆可以證明他的才能,從小到大,從學校到工作,他的人生中有沒有亮眼的經曆,有沒有做過學生會主席或者在大賽中拿到過優異成績,這些都是我們參考的指標。我們就是要找到這種與眾不同的人,這些人從小就有某些特質,或許是後天無法形成的。

我比較相信天分之說,我找人的時候就是看他骨子裏是不是有領導才能。一個人能否成為leader,其實很早就能看出來,當然不排除大器晚成的個例,但大部分人才在成長經曆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苗頭。

就像ofo的創始人戴威,他本人曾是北大學生會主席。首先,進入北大的人就不多;其次,在北大做過學生會主席的更少。就憑這兩點,他就進入了我2%的選人標準之內。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我都願意投資。

其次,知卓資本具有雪中送炭的勇氣。可能很多投資人不敢做這樣的選擇,因為送了炭之後,很可能麵臨被創業者繼續燒掉的尷尬。但我所說的“送炭”,並不是送錢,而是送資源。

世界上的資本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就像做房地產開發,位置就是資源,做科技創新,技術就是資源一樣,作為創業者,我在這許多年間也積累了大量的資源,我可以將這些資源嫁接給創業公司,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賦能。

一家小公司不可能雇一個微軟或者穀歌這種級別的CTO,這種級別的CTO也不會向90後、00後的創業者彙報工作。而我們可以換一個方式讓大家合作,比如以我們集團的名義,聘請這樣的大公司CTO作為顧問,然後請這些顧問為我們投資的公司做技術支持。其實很多創業公司拿到錢之後無非就是雇人,而且不一定能雇傭到最好的人才,而我們可以通過賦能的方式直接幫助他們。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算是一個創投平台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怕公司遇到產業的周期低穀,越遇到低穀,我們覺得越是機會。我們投的公司,基本上沒有死掉的。

這樣的投資模式,決定了我們不是一個單純的投資公司,我本人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投資人,我現在比較喜歡用“企投家”這個詞來形容自己。這是吳曉波提出的一個概念,結合了企業家和投資人的角色,算是一個新物種。以知卓資本為例,我們是一個創投平台,追求更長期的投資價值,所以我們這樣的公司,自己都有可能上市。

知卓資本創始人陶闖:孫正義是我的貴人,更是我的榜樣(2)

▲陶闖更願意用“企投家”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圖為到訪的Newgen Capital創始合夥人張璐與知卓資本團隊合影。

定位於創投平台的公司,在市場上並不多,但我本人有學習的對象——軟銀的孫正義對我的影響很大。

孫正義的投資風格是非常典型的企投家風格,他不是財務投資人,不是投機性投資人,從來不關注短期的股票漲跌,而是看重企業的長期價值,希望和團隊形成統一陣營或者夥伴,是價值型投資人、賦能型投資人。

大家都知道,軟銀很早就投資了阿裏巴巴,早期投資了2000萬美元,而且長期持有了18年,現在給他帶來了數百億美元的收益,近1000倍的回報。這18年中,作為創業者,馬雲熬了18年;而作為投資人,孫正義也跟著熬了18年。

我很欣賞這種投資方式。我經常和團隊成員講,大家不要管那些短期內的消息,隻要你認為這個團隊是有潛力的,這個方向是對的,就跟著這個公司一起扛下去,不要擔心市場,我們就是要跨越波穀。越困難的時候,越要幫助創業者,在這種時候最容易從對手手中搶回優質項目,因為沒人幫這些創業者,他們就再也沒機會了,創業者會將這個時候提供幫助的投資人當做自己的恩人。這是我的一個理念,我希望自己能學習孫正義的模式。

實際上,孫正義也是我的貴人。2011年年初,軟銀對PPTV做過一筆2.5億美元的投資,這個數字創下了當時國內融資額度的最高紀錄,後來我們也請孫正義入駐PPTV的董事會,成為我們的董事。我非常感謝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PPTV的今天,也沒有我的今天。

當年,能打動孫正義做投資,我自認為有幾個方麵的原因:第一,我英語不錯,我有15年的海外生活經曆,其中7年任職大學教授,用英文為外國人授課,所以英語可能比孫正義本人還好;第二,他知道我在微軟有5年的工作資曆,並且曾負責微軟亞太區的移動互聯網業務,他比較看好我的資曆;第三,他問了我在微軟的待遇,我在微軟年薪百萬美元,而在PPTV,我當時是不拿工資的。

綜合這些因素,他認為,首先視頻戰略方向沒問題,其次團隊也很強。所以我覺得,大家實際上都是喜歡那2%的人,我相信他認為我也是那2%的人,就像今天我做投資一樣,如果真的找到這2%的人,那這些人是不需要用商業計劃書來證明自己的,他們的經曆就是最好的證明。

明了創業溝坎,適時轉型投資人

在進入PPTV之前,我一直從事空間地理信息方麵的研究。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微軟內部分析預測中國市場認為,從互聯網角度看,中國未來最有潛力的行業是電商和視頻,其次是旅遊和教育。

我當時已經考慮回國創業,所以我給幾位投資人發郵件,想了解下國內的創業行情,我記得聯係的人有邵亦波、沈南鵬。大家對我回國創業都表示歡迎,邵亦波說願意投資500萬美元讓我回來先摸索,而沈南鵬說可以推薦我去他們一個剛剛投資的電商公司做CEO,所以我一度很猶豫,不知道該選哪個。

但最終我還是看中了PPTV,那時候它還叫PPLive,強調直播屬性,是一個初創公司。我和創始人姚欣溝通幾次都非常融洽,於是我在2009年5月份,正式加入了PPTV,我任CEO,姚欣任總裁,我負責大方向,他負責細節。

加入PPTV的時候,正是整個行業的低穀。我入職1個月後,從美國融到1800萬美元。這些錢都是美國那邊的朋友們湊給我的,因為國內沒有人願意給錢。我當時和陳天橋團隊聯係,希望他們能投資100萬美元,但是他們一口回絕,打死都不給。前段時間我碰到陳天橋還說起這個事兒,他還一個勁兒地懊悔,問我當時是和誰聯係的,告訴他,他回去處理這個負責人。實際上當時確實是困難,我們也隻能聯係到他的團隊成員,如果當時能聯係上陳天橋本人,或許不是這樣的結果。

視頻行業的確是非常燒錢的行業,大家有很多擔憂,因為我們都不能預測未來,不知道行業會朝向哪方麵發展。我還記得當時智能手機普及的時候,我們內部還開會討論是否要做手機端App。現在看,這或許是一場可笑的討論,但在當時,我們都不能判斷趨勢,或者即便判斷出趨勢,大家也不敢輕易地下結論。

但是我們一直有信心,我們認為視頻是剛需產品,同時用戶量一直在增長,這都是很積極的表現。

到2013年的時候,蘇寧雲商和弘毅投資戰略投資PPTV,這次F輪融資金額達到了4.2億美元。那時候的PPTV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市場地位和機會,當時很多人都想投我們。選擇蘇寧和聯想作為投資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希望將PPTV拉回國內,到A股上市。此外,和蘇寧結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還希望能占領客廳。大家知道,互聯網上,BAT這樣的公司已形成了某種壟斷,我們如果不和他們合作,很難突破他們的限製。BAT三家在視頻領域的競爭,已經不是財務競爭,也沒有什麼商業模式,而是戰略競爭,你花錢我也花錢,因為作為大公司,大家都不能缺少這一環。

所以我們就要轉戰另外一個戰場,不要在現有的視頻圈子裏麵競爭,因為那是個死結。我們認為,除了PC互聯網之外,還有電視和客廳。蘇寧當時每年銷售1億台電視機,他們有特別強大的硬件渠道,所以雙方合作後,在客廳的智能終端中,我們認為還有機會。而且當時蘇寧也希望將他們的商鋪開設到家庭中,做電視商城或者電視網商。

當時宣布和蘇寧合作,很多人都充滿疑問,問我們為什麼選擇蘇寧而不是阿裏巴巴。我覺得從PPTV來看,我們兩邊選擇哪個都沒問題,但是我們當時認為,蘇寧這邊有巨大的機會去壟斷客廳市場。我們當時的野心還是挺大的。

當然,最終在2014年,我選擇了離開PPTV,直接的原因是,我找到了更好的機會。就像前麵說的那樣,我受孫正義的影響比較大,我希望轉換身份做投資。另外,當時PPTV已背靠了蘇寧這樣的大佬,我在不在其中,區別並不是很大。

實際上,我在每一個公司的工作時間都是4~5年,到了這個階段再往下走,應該說,挑戰就變得不大了。人生苦短,我當時希望自己再經曆一些挑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這5年期間,我們將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做成了一個一流的視頻公司,對此我還是挺驕傲的。當然,創業過程也十分辛苦,有員工晚上加班累到第二天去醫院掛水,而我也有超負荷工作後暈倒的經曆。那5年裏,我很少能吃上正常的餐飯,一般都是盒飯。

在PPTV工作的5年間,我們的用戶從千萬級增長到了3.5億,年收入從我入職時候的1000萬元增長到了十幾個億。那幾年正是國內視頻公司飛速增長的時候,我們每年的增長都不能低於三位數,我相信也沒有哪家敢低於100%的增長速度。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提出“百日大戰”,當時要求在100天內,幾個部門的數據要增長5倍。我當時提了這個目標,但我心裏認為,他們是達不到的,但讓我詫異的是,在100天內,真有兩個部門達到了5倍的增長。

當PPTV的用戶數達到了3.5億,作為這個公司的CEO,我要扛著來自不同方麵的壓力。以前大部分形容我的評語都是正麵積極的,而在這幾年期間,我不知道挨了多少罵。

重金下注國外技術及國內消費

現在知卓資本管理著6隻基金,分別專注於企業天使和早期投資以及後期的IPO、重組類投資,中間階段PE模式的投資我們不做,所以我們又將這種模式稱為啞鈴狀的投資模式。天使和早期基金約為10億人民幣,後期基金約為40億人民幣,現在一個月要看將近380個項目。

在早期投資方麵,我們堅持投資技術和消費兩大方向。我們認為,整個行業市場是需要通過技術和消費來拉動的。在技術方麵,我們主要投資海外市場。比較而言,海外的技術可能更前沿一些。目前我們總共投資了100餘家企業,其中三分之一在海外。這部分投資主要還是圍繞和消費者相關的信息行業,也就是大家說的TMT行業,這裏麵包括了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我們現在投資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類型的公司有25家。

人工智能的顛覆,不是一般級別的顛覆,遠遠超過我們以前所有的工業革命,對我個人的衝擊也很大。我是做科技出身的,以前特別注重邏輯。比如小時候父母讓我打掃房間,我首先要去買本書,看看如何打掃房間,是要先洗抹布還是先動笤帚,我非要把一件事情列出個計劃之後才來進行。但今天,我突然發現,人工智能告訴我,很多東西不一定要有邏輯,因為這個係統太複雜了,人類無法理解,但一樣會有結果,甚至可以預測結果,這立刻讓我有了坐井觀天的感覺。

此外,我們還投資了一些致力於改善交通效率的公司,例如我們最近投資了美國研發超音速飛機的Boom Technology。他們的飛機,飛行速度可以達到音速的2.2倍,可以將北京到洛杉磯的行程縮短至4個小時。就在6月20日的巴黎AirShow上,Boom宣布,已經收到多家航空公司共計高達76架超音速飛機的訂單。

整個交通行業現在麵臨的最大顛覆機會,無論是特斯拉的汽車,還是天上的飛機,都是在幫助人們節約時間。現在我們從中國飛往美國需要12個小時,而未來隻要4個小時。這意味著,我們早上去美國,晚上就可以回來。這種效率,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就是在節約生命。

此外,我們還收購了一家名為GEOne的可以實現室內室外混合定位的公司,準備拿到國內進行孵化。空間信息行業是我的老本行,今天大部分地圖公司都是利用GPS或者北鬥等衛星係統定位,而一旦進入室內這種方式的定位就比較困難。現在的GEOne就是利用各種信號再進行室內的詳細定位,這將提高外賣物流的效率。

知卓資本創始人陶闖:孫正義是我的貴人,更是我的榜樣(3)

▲陶闖認為,國內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必將逐步看齊海外,因此該領域的消費升級潛藏著巨大機會。圖為知卓資本辦公空間一角。

在消費領域,我們將投資重點放在了國內,因為消費的重要對象是人。中國的消費者結構在快速變化,當前國內的中產階級,也就是家庭年收入超過35萬元的人群大概有1億,而未來3~5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3~4億。做個對比,美國同樣年收入的中產階層約2.8億,這意味著3~5年後,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中產階層消費國家。同時美國的中產階層已經占到該國人口的80%~90%,他們後續的增長空間有限,而受益於我們巨大的人口基數,中國的中產階層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將帶來巨大的消費,我將此稱為中國的第二次人口紅利。

在海外待了15年,我知道海外的中產階級是怎樣消費的,我認為國內的中產階層也會效仿海外的生活方式。

現在大家將此稱為消費升級,但我個人將這個過程細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是追求性價比階段,人們注重商品的實用價值,希望買到價格低廉又能用的產品,就像淘寶早幾年賣的那些爆款商品一樣;第二個是品牌時代,人們收入提高之後,不滿足於實用性,希望通過購買商品為自己增加身份標簽,人們會通過購買LV包等產品來顯示自己的階層,這個階段他們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身份符號;第三個是個性化消費時代,人們不再用某些品牌來為自己貼標簽,而是更加注重品味,注重體驗,這是當前西方都在追求的一種個性化的消費趨勢。

這3種模式在西方的商業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店鋪:第一類是沃爾瑪,其銷售的產品實用,性價比高;第二類是Prada、LV這樣的奢侈品店,多年的品牌經營,這些店鋪給人來帶來的是貴、富有、奢華的印象,所以這就成為一種階層標誌,會滿足人們身份標簽的需求;第三類公司是類似於Zara的買手店或者設計師店,這種店鋪沒有品牌的設計師,產品更新率非常高,幾乎每周都有新商品上櫃,而且每件商品都是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

快時尚買手模式就體現出了個性化,很多消費者喜歡某件商品,並不是因為大牌或者出自知名設計師之手,而僅僅是因為喜歡。所以ZARA隻是一個門店,它的商品來自全球各個設計師。我們現在就是要投資此類公司,滿足消費者“不是品牌卻有個性”等需求。

比如我們投資了一個名為心生家族的公司。該公司有兩個互聯網產品,生日管家和心意點點。前者可以幫助用戶記憶各個朋友的生日、紀念日等重要事件,並提醒用戶在適當的時候送出恰當的祝福;後者則提供各類定製商品,以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例如在商品上刻字、添加logo等。

像這樣的消費,就是一種精神上的需求,人們在購買這種服務的時候,並不太注重價格因素,相反更注重個性化和體驗感。所以我認為,在某一個場景中,情感的附加價值會高於商品的功能價值,這就意味著,人們不再追求商品的簡單的功能性,而開始注重商品的情感性。

我早年做地圖方麵的研究,不吹牛地說,如果不下海,我肯定是院士了。從微軟地圖部門跳槽到PPTV視頻領域,直到今天我都無法判斷這個選擇是否正確。但我習慣於向前看,從不後悔。

【本文首刊於2017年7月3日出版的第136期《財經天下》周刊】

上一篇:HoloLens Agency更名,將提供技術、銷售等相關培訓 下一篇:LG邀請函曝光:確認8月31日發布LG V30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