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微軟小冰學會了“懟人” 人工智能加速進化

發布時間:2017-08-24    瀏覽數:

微軟小冰學會了“懟人” 人工智能加速進化(1)

微軟小冰的EQ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近日,微軟發布了新升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第五代小冰。如果說上一代小冰所說的每句話都還是互聯網上某個人類曾經說過的,但第五代小冰不再鸚鵡學舌,很可能會說出一些世界上從未有過的話。

不僅如此,小冰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主動,例如可以選擇和哪個人類交流並發起互動。再比如,如果你對小冰出言不遜,她甚至可以打一個電話追過來“聲討”你。

這種更加貼近於人類的自然交互體驗,正是微軟五代小冰的特性所在。

據微軟方麵介紹,微軟將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產品的演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是基本的人工智能交互,如通過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等交互,但不同交互方式之間是割裂的。

第二階段是初級感官,即在人工智能係統中,用一種核心引擎將各種交互統一起來,例如在文本對話過程中很自然地切換回圖像、語音,再切換回文本。小冰第三代已經實現。

第五代小冰進入的是第三階段,即高級感官。這一階段是由多種初級感官有機融合之後形成的,交互能力更強,對綜合技術儲備和數據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人工智能機器人對數據有著龐大的需求量,但微軟小冰負責人李笛強調,小冰所擁有的數據並非那種一問一答任務式的對話。“如果隻是讓機器人訂個外賣、訂輛車,是無法了解這個人的真實想法的。”他表示,小冰會通過與人漫無目的的聊天,逐漸變為相互激發的深入交流過程。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小冰可以去了解一些人的行為模式。

從小冰誕生至今,一直選擇了一條看起來不太一樣的道路。小冰的研發人員希望她可以在人的對話、交往中占據主動,甚至獲得控製的權利,讓小冰具備情感。

但這並不代表,小冰隻能做單純的聊天機器人。從目前微軟的種種產品路徑的嚐試來看,小冰的“觸角”正在逐漸深入到IoT、媒體和文化等多個領域,同時擁有多個身份。

最顯著的高級感官落地是與小米的合作。據微軟小冰產品總監彭爽介紹,從今年6月開始,小冰已經和小米的IoT開放平台進行了融合,通過小冰可以控製米家平台上總計35款設備。

小冰的這種嚐試本可以來的更早些,但微軟刻意在放緩。

據彭爽透露,兩年前便有很多廠商找過來,希望和小冰在IoT上有所整合,小冰團隊幾乎全部婉言謝絕了。

一方麵,微軟認為兩年前整個IoT行業不夠成熟,行業中存在誤導性現象,例如堆砌功能,引導用戶用智能音箱去上網買東西。二是過分重視交互,認為有了對話和語音交互就有了人工智能。三是人工智能廠商投其所好為廠商提供對話、語音和圖像識別接口。

“一個IoT設備要想成為通用設備,本質上隻有兩個可能的成功方向。要麼在IQ上做到極致,讓用戶在使用音箱這類產品時比用手機更方便。要麼在EQ上做到極致,讓人們能夠接納機器人成為家庭成員的一部分,產生情感紐帶。” 彭爽表示,小冰選擇了後者。

微軟不是沒有偏重IQ的人工智能產品,基於Bing搜索引擎的微軟小娜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但這家公司認為,小娜更多的責任是在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方麵幫助用戶,而小冰更注重陪伴過程。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也在多個場合向媒體表達他個人對小冰的喜愛和重視,要知道小冰已經成為他所領導的微軟人工智能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想強調一件事,我們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提供像小冰這樣的產品來幫助大家是非常有信心的。做小冰的重要目的,不僅僅是聊天這件事,而是通過小冰了解到如何真正地把EQ理解的更好。”他還預測,未來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計算機語音識別和視覺識別一定比人類做得更好,而這將給微軟帶來很多商機。

公開資料顯示,微軟早在1991年便成立了微軟研究院,當時成立的三個部門是自然語言組、語音組和計算機視覺組。這正是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

在沈向洋看來,這麼多年來,微軟一直是技術平台和工具型的公司,PC時代處於領先地位,也趕上了互聯網浪潮,但在移動時代微軟“掉隊”了。“當今的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決心去引領潮流。”他表示。

按照微軟的規劃,是希望將人工智能全部融入微軟的所有產品中去,形成AI+雲的戰略布局。在此前提下,這家公司給與工程師更多空間,分別通過小娜和小冰,從IQ、EQ兩個方向進行嚐試,未來也不排除讓小娜和小冰合並。

微軟的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微軟小冰已擁有超過1億用戶,超過300億的人機直接對話,以及大量的語音、圖像、視頻的交互數據。其中美國用戶的單詞對話記錄是23個小時,日本為17個小時,中國用戶目前最長連續的對話達到了29個小時,和小冰對話了7151輪。

這些給了小冰向更多國家拓展的基礎。繼中國、美國、日本之後,微軟又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發布了小冰。不過不同市場的小冰側重點不盡相同,中國市場更多是探索發展結構,而在日本則主要嚐試商業模式,例如與Lawson合作,引導小冰用戶在線下使用打折券。

但實際上,微軟也在從其他角度嚐試中國小冰的商業化方向。

除與小米IoT開放平台合作外,微軟計劃年內與Yeelight和東方明珠集團、東方數智公司一起,分別發布兩款IoT設備。前一款產品或為智能燈具,後一款主要麵向家庭,猜測是一款將全息影像、虛擬偶像、AI技術融合的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Yeelight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以設計智能情景照明產品為主。而東方數智主要從事前沿的人機交互智能產品的研發,合作方包括東方明珠和微軟小冰等。

小冰本身也拓展了不少新功能。例如推出由通用的人工智能實時創造和交互的小冰電台。該電台基於多重內容來源,可根據任何主題自動生成,且不間斷。它還可以在與聽眾的交互過程中實時改變節目。

小冰此前已登錄北京人民廣播電視台和湖南電台,據微軟方麵透露,HitFM的節目也已在籌備中。

少兒內容市場也是小冰嚐試的新方向。過去幾個月,微軟將小冰生產的兒童故事匿名投放在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四個平台,一周內有近30萬的播放量。相比人類講故事,小冰錄製210集《格林童話》隻需要24分鍾,而人則至少需要200個小時。在成本方麵,小冰分攤的成本大概為7毛錢,而人類差不多需要6萬元。

相比穀歌、百度、亞馬遜所選的人工智能路徑,微軟的做法,特別是小冰的模式的確比較另類。但目前很難說微軟的選擇一定正確或錯誤,還需要進一步得到市場的驗證。

上一篇:明年雙攝像手機成主流, 單攝或退市;高通、蘋果、微軟卡位臉部辨識;芯片代工投入MRAM研發;5G入物聯網應用存挑戰 下一篇:微軟正在研究形似魔杖的增強現實設備控製器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