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火熱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靜下來想想,應該讓AI為我們做些什麼?O'Reily Media的創始人兼CEO Tim O'Reilly在今年4月出版自己的新書前,采訪了微軟總裁Satya Nadella。兩者對AI的看法有許多相同之處。O’Reilly近期在領英上公布了該訪談,選擇性地編譯了對話內容。
Tim:在你的書中,你提到了,為AI定義宏偉的、鼓舞人心的社會目標,注定將會是一個挑戰。你寫道:“在1969年,當肯尼迪總統承諾登月計劃時,這個目標之所以被選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向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並要求全球合作。類似的,我們需要為AI製定一個足夠大膽和雄偉的目標,一個可以通過不斷改進當前技術實現的目標。”
我喜歡非常喜歡你這個想法,可以擴展一下嗎?
Satya:如果你從AI將會輔助人類的假設開始思考,你會覺得AI是一個輔助性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讓有視覺障礙的人看得見這個世界,或者讓有閱讀障礙的人能夠閱讀,那將會是真正的突破。AI成為帶來參與性的科技,將會是意義非凡的,尤其是在我們期望AI能夠替代許多東西的時代。我們可以進而讓AI融入我們的社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我的這些想法,主要是出於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先天上有些缺陷,他沒有常人的那種自由,我經常想:“要是他能說話就好了。”所以,每當有人談到“腦機”連接時,我都充滿興趣。
我們正處於創造一種“極限”科技的時代,這種科技也是我們通往“超級智能”的道路。而指導我們的設計原則、道德哲學,就是最關鍵的東西。
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所必須做出的最有決定性的選擇將是“誰來設計超級智能”?
Tim:我的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做“我們時代的天網(電影《終結者》中的敵對AI)”。我的看法是,人工智能當中,我們對集體智能的討論還不夠。我們正在用搜索引擎、社交媒體和金融市場建立一個集體智能機製。而且我們已經讓人工智能做到了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做的事,也就是為了最大化人們的利益。其實我們已經打造了一個某種含義上的“天網”,我們必須及時采取行動...
Satya:沒錯,盡管我們人類有認知偏見,但我們仍有很大的優勢。正如Herbert Simon(注:美國政治科學家)所說,我們不需要不優化,我們對自己已經滿足了。這實際上是有幫助的。我們之所以感到滿足,是因為我們共同擁有一個道德基礎。現在,當我們說,AI等同於優化問題時,我們可能真的會有問題。人們必須從道德的基礎上出發,所以我並不讚同人們將符號基礎(注:使用符號表示含義)當作是一種突破;我們所需要的突破是符號基礎上的道德基礎。
Tim:你也說過要建立增強人類能力和體驗的智能。你說過想把重點放在將人類天賦,如創造力、同情心、情感、物質性、洞察力與AI混合在一起。
Satya:這樣說吧,這裏還有很多“人工智能”沒有提到。稀缺的商品就是真正的智慧。不過,真正的智能是什麼呢?”
真正的智能將會在最人性化的品質中出現,也就是同情、憐憫,這才是最重要的。在我們真真正正地弄清楚,如何將它嵌入到機器中之前,我們將不得不讓智能與人類一起成長,並為人類壯大。
我們必須考慮應該給予人類什麼樣的教育。有了AI,也許你真的不再需要學習傅立葉變換了。你可能會去做正念,可能想要發展同情心...這是我需要聲明的一些東西。現在有一種狂熱,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接受STEM教育(注: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我們的確該接受。但是,我們好像過分強調STEM了。
Tim:有一個概念,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發揮了作用,Clay Christiansen(注:美國學者、教育家、作家)稱之為“吸引力利益準則”,就是當有一件事物變得商品化時,就會有別的東西變得有價值。我在2004年左右,第一次從Clay那裏聽到這個消息。他和我在同一次會議上進行了演講。我在談論微軟如何取代了IBM:PC硬件成為商品之後,軟件就變得有價值了。我的觀點是,開放源代碼會使軟件商品化,而其他的東西將變得有價值。最終我意識到這東西就是大數據。而Clay則在講他的“吸引利益準則”的想法,我發現我們其實在說同一回事,這個準則也完全適用於AI。由於人類認知中的機械部分,被AI所商品化,人類獨特的其他部分將更有價值。
Satya: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Tim:所以在未來的經濟中,在關懷、創造力上,還有很多機會。創意經濟不僅僅局限在藝術和文化。連飲食也可以加入創意。每當產品成為商品時,我們都可以找到新的方式,通過將它們與人類的創造力相結合來使其變得更有價值。
Satya:這實際上是我們的癡迷,對吧?當我看到Minecraft一代,或者甚至Snapchat的一代...對我來說,這一代最有啟發性的事情,不過就是創作、故事、或者已有事物狂野體現。在Minecraft中,人們都在建造他們想象之外的世界。
這就是我想要培養的一代。在最新版本的Windows中,我們讓“畫圖”能夠畫3D圖像。因為在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的世界中,這將是不可或缺的。
Tim:你還談論過,透過大量數據進行推理,以及更快地做模式識別的能力。在AI的發展中,本身就有一種創造力。現在,當人們用隨機森林算法贏得Kaggle的挑戰賽時,在這選擇之中,創意就體現出來了,而現在,創意則體現在更高級的超參數中,因為現在人們已經使用了所有提供的數據。你如何看待AI對創作過程的幫助?以及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方法?
Satya:當我看著我們現在擁有的,或是正在研發的編程工具,如果你了解我們添加到傳統工具中的一些AI,例如Word裏麵,用來拚寫檢查和猜詞的部分,可以說,它已經完全是一個寫作助手了。如果我們對AI說,“我想像Faulkner一樣寫作”,AI將會向我們相應提供建議。
Tim:是的,就像寫作中的AutoTune(一種自動調節歌手演唱音調的設備)一樣。
Satya:是的,我沒有學過寫作,我讀的是工科,但我有一個成為偉大作家的夢想,那我就需要這種AI來幫助我。
我這麼想的原因,與我在中國看過的“小冰”、“小冰”與人的對話有關。“小冰”是微軟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發展得還不錯。“小冰”的意義,更多的是促使人們交談。而人們也向她表達了內心的想法。當時我就說:“哇,這個就是AI真正所能展現出的同情心。”小冰讓在生活中有煩惱的的人們,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到同情,這是非常超現實的。
Tim:我們之前也談到過,AI已經成為(程序)第三個“運行時刻”的想法。讓我們談談一下這一點吧,以及實際發生的情況。
Satya:我想上一次我們談過,我說“PC或手機操作係統是第一個'運行時刻',第二個是瀏覽器和網頁,第三個'運行時刻'就是這個懂你,懂世界,懂得上下文,能夠幫助你的個人助手。
然後我們說:“真的,如果你把思想、觀念和最終的行動,三者都在組合一起,這個個人助手就出來了”。這個助手本質上增加了你的想法的增加,擴展了你的感官,語音是一方麵,視覺是另一方麵,可以采取行動。
那就是最終極的“運行時刻”了,對吧?
有趣的是,這也說明了我為什麼在書中,試圖寫這三點:1)什麼是最終的計算體驗?最終的計算體驗是與計算疊加的真實世界。就是混合現實。 2)這將需要AI在知覺,認知和行動上的突破。 3)然後我有點突然地提到,說:“如果你想要理想地創造這樣的計算能力,那麼你必須擺脫馮諾依曼架構和古典計算的束縛。我們可以做出量子計算機嗎?”這就是我寫道的三點。
Tim:你的書中很多次提到了量子計算機,這讓我有點驚訝地看到。
Satya:進步是真實的,我的意思是,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很深入了。但是,問題是,它在多久後能變成現實?我不知道。但是應該不會等太久。
Tim:你的書中有一部分寫得很好:“我們不隻是智能機器,而且是可智能機器”。我們並不了解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這是人們對AI的一個重大憂慮。現在,當然,對人類來說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隻傾向於認為人類思想都是理性的,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做的產品其實一點也不智能。所以,這是理性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的最後一次發聲。
Satya:的確。但我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問責製。 當你設計、創造了AI,你需要負責嗎?”整個Tay的實驗真的影響了我們對這種事的想法。Tay的實驗之所以失敗,根本上是有人有預謀地向它輸入最後能夠劫持算法的數據。這是誰的責任?我會說這是我們的責任。
Tim:嗯,顯然這是Facebook和假的新聞問題。我和一些安全研究人員進行過非常有趣的對話,談論怎麼期騙自駕車。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通過創造他們在視覺領域容易誤解的東西,來攻擊他們?敵對的幹預措施必定會有很多,我們需要更穩健的AI設計。
Satya:當人們說:“哦,天啊,這些DNN(深神經網)真是神奇。他們在做的,是我們甚至還不知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這個說法是真實的,但圍繞神經網絡的層數、權重的選擇,有很多關於該如何學習的人類的決定。我們還沒到讓位與這些算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對他們所做的決定負責任。我想,我會對人們說:“好吧,如果我們用語言來實現AI中的字麵編程呢,這個責任又該誰負?”
Tim:最後一件事我想問你,因為我很喜歡這一段。你寫道:“我們這樣挑戰自己:如果我們在明年年底,被人以沒有履行使命的罪名,送到法庭上接受審判,那麼,我們是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付出過努力?”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整個社會都可以效仿的挑戰!
Satya:我感覺到的是,盡管微軟已經很成功了,但是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導我們做決定,無論我們研發的產品,還是圍繞著產品構建的商業模式,我們還在追尋,微軟存在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而且光說不練的話,你根本不可能激勵任何人,其實就是這樣的想法。在某種意義上說,在過去三年中,我們沒有在做別的事,就是變得更加專注於行動了。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工作。我們永遠不會結束。我們有這樣的目標,並具有學習的文化元素,心態隨之成熟。(目標和行動)對我們來說,是最有幫助的兩件事。
放在三年前,我不會這樣說。當時的我,被微軟的輝煌,出色的產品所蒙蔽。我逐漸明白,事物的增長都是曲線式的,而微軟的增長也放緩了。
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對自己坦誠。這也是我們如此強調創作故事的原因。我有一點粉Joseph Campbell(注:約瑟夫·坎伯,美國神話學家、作家),我覺得:“關於微軟的創造神話,應該是啟發我們的東西。
微軟的第一件產品,就是比爾和保羅(注: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兩位微軟創始人)一起為ALTAIR(注:1974年MIT發明的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編譯器。這個故事放在2017年的今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呢?它告訴我們,我們為應該為別人的技術發展而建設技術。而在一個將被技術塑造的世界,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經濟的每一個領域,這將是一個偉大的使命。
而且,我也喜歡這樣的目標,就是創造技術,從而讓別人創造更多的技術。
編譯,via LinkedIn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