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

發布時間:2019-09-07    瀏覽數:

回看近代的科技公司和商業史,最精彩的爭鬥其實就是微軟和蘋果了。

想一想這兩家公司: 一家是PC時代的領袖和霸主,一家是智能手機時代的領袖和霸主。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兩家公司就交鋒過——當年喬布斯推出蘋果II代和Mackintosh電腦,就是想要打破微軟的PC機器和Windows係統的壟斷,但是以慘敗告終,喬布斯還被趕出公司;

而當他再次回歸,並且重新執掌蘋果的時候,正是微軟從巔峰開始下落,錯過一整個智能手機時代的時候——這次換成蘋果大獲全勝而微軟慘敗了。

而到了2019年的今天,兩家公司好像都站到了巔峰,那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段曆史呢?

丨IBM的曆史

我們先來看看另一家公司:IBM。

IBM這家公司你肯定不陌生,這是美國最老牌的計算科技公司,成立於1911年,已經是一家百年企業了。

IBM的輝煌時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1964年,IBM推出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叫做System/360大型計算機。現在我們常說的“大型機”時代就是由這個產品開啟的。

實際上,如果我們把過去五十年的科技公司史簡化一下,無非就是一個計算設備越做越快、越做越小的過程。

一開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IBM大型機,體積非常巨大,隻有大公司和國家政府這種級別的機構才能用到;

後來是八九十年代的個人電腦時代,也就是PC時代,這個時代成就了操作係統軟件巨頭微軟,半導體巨頭英特爾,還有硬件設備巨頭惠普和戴爾等等;

然後,互聯網時代開啟,PC時代進入最後的餘暉,這個時候誕生了一批互聯網巨頭:亞馬遜、穀歌和Facebook都是這個階段成立的;

然後就是2007年的iPhone時代,後麵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1)

所以簡單來說,六七十年代的IBM就相當於九十年代的微軟和2010年後的蘋果,屬於時代霸主,地位牢不可破,所有廠商和消費者都要圍著它轉。

隨便說幾個例子: 1975年IBM生產的計算機總數量是剩下所有廠商生產數量總和的4倍;當年美國登月,阿波羅11號使用的很多資料和數據庫,全靠IBM支持;60年代後期,IBM就開始接受政府的反壟斷起訴,官司打了十幾年,就像後來的微軟一樣。

丨IBM和微軟有什麼關係?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的時候,比大型機小很多的個人電腦開始冒頭,比如你可能沒聽說過的Commodore和MITS Altair,還有你應該聽說過的蘋果II代。開始有人帶著這些電腦去工作了。

可是對於大公司的IT部門來說這有點難以接受,畢竟大家的電腦五花八門,格式很難統一,何況還有安全性問題、知識產權問題等等。

於是它們自然而然地反應就是:來找IBM,說你們要不也做一個差不多的東西?然後它們買。

後來企業界和科技界有一句俏皮話,叫做 “沒人會因為買了IBM被解雇” ,說白了就是,你作為公司的負責人,如果招標采購最後選了IBM,萬一出了問題也沒人會怪你。

畢竟你已經選了業界最頂尖也最貴的係統了。所以當時很多大公司都說,“我們可不敢用蘋果II代,還是你們IBM出個東西吧。”

IBM當然要掙這個錢了,它們當時直接分出來一支小分隊,放在了美國陽光充足風和日麗的佛羅裏達州,開始開發一個能賣給公司的個人電腦。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2)

到了1980年,IBM和微軟都迎來了自己曆史上的轉折點。

IBM當時在開發個人電腦,發現這個東西需要一個操作係統。結果機緣巧合,它們找上了微軟公司,向它們購買了操作係統。

這時候,蓋茨和保羅·艾倫的微軟公司成立了四年,在BASIC編譯器上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但總體來說還是個小破企業。這時候一個世界級巨頭找上門來,這活無論如何也得接。

結果他們花了幾萬美元買了一個操作係統軟件,自己完善改造之後,命名為MS-DOS係統,然後以5萬美元的價格授權給了IBM使用。

後來的故事就是科技史本身了。隨著IBM的個人電腦開始稱霸整個市場,MS-DOS係統以及後來的Windows係統也隨之稱霸市場,而微軟也取代了IBM,成為了新時代的市場霸主。

所以這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 沒有IBM其實就沒有微軟 。有時候你不得不說,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第二,蓋茨並沒有把MS-DOS賣給IBM,用的也是“授權使用”。 如果他當時貪圖一點快錢和利潤的話,現在想必也沒有微軟了。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3)

丨微軟Vs蘋果的半個真相

之前反複講到過 “網絡效應” 這個概念,Facebook、Airbnb、微博、微信等等都是這樣。

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曾經巔峰期的微軟,就是一家有超級“網絡效應”的公司?

可能你會覺得有點驚訝。因為印象裏有“網絡效應”的公司都是那種社交類的產品,或者是共享經濟的產物等等。

但是你想象這麼一個場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你,使用著惠普出的電腦,裏麵是英特爾的芯片,操作係統是Windows95。然後,你打開了辦公軟件Excel,編寫了一個表格發送或者拷貝給了你的供貨商,要求采購一些原材料。

這時候,你的供貨商夥伴也打開了他的電腦,結果他用的是一個不知道誰出的莫名其妙的小眾電腦,根本打不開這個Excel文件,你說這生意還做不做了?

換句話說, 什麼是微軟最大的“護城河”和“網絡效應”?就是互相能識別的Windows係統,以及互相能溝通的Word文件、Excel文件、PPT文件、Outlook郵箱。

在那個時代,沒有這些辦公軟件,一個企業怎麼活?

別忘了,那會兒離Mac電腦還不知道有多少年呢,喬布斯還在黯然神傷地鼓搗NeXT公司和皮克斯動畫。

更不要說,企業後台的很多東西,比如數據庫、服務、整套IT係統,都要建立在微軟的服務之上,畢竟企業並不隻是讓員工有電腦用就可以了,像沃爾瑪、波音、宜家這樣的公司,大型的IT係統支撐簡直就是生命線。

當然公平地說,微軟的這種所謂“護城河”和“網絡效應”其實更像是個結果,而不是原因。畢竟那個時候,IBM+Windows+Intel的聯盟幾乎就是壟斷,絕大部分企業不用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所以全世界都使用Windows、Word和Excel簡直天經地義。

而微軟的這種壟斷地位看起來也是牢不可破的。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4)

明白了這個邏輯之後,你就明白蘋果對抗微軟的一半真相了。

其實, 當年並不是因為喬布斯的失誤導致Mackintosh電腦沒做好,輸給了微軟,把市場讓了出來。

真相是,蘋果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它定位於喜歡嚐鮮的個人消費者的大思路就是錯的。

再加上微軟的“網絡效應”與“護城河”已經非常牢固了,那會兒喬布斯不管做什麼,其實也是杯水車薪了。

你既沒有硬件,也沒有軟件,還沒有第三方軟件供應商願意在你的平台上開發軟件,誰來了也沒用。

但為什麼說這隻是一半的真相呢?

因為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所有曾經讓微軟靈光的那些前提條件一下都消失了,而反過來,曾經是蘋果劣勢的那些東西一下成為了它的優勢,於是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兩家公司的地位一下反轉,蘋果完成了某種程度的“逆襲”。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5)

總結:

1.眼光太超前了,同樣是失誤。

喬布斯在微軟的護城河和網絡效應還“橫行霸道”之時,缺乏對產品周期和用戶需求的洞察,發猛力做出Mackintosh電腦,市場就是這麼殘酷,用戶不會因為你的超前而買單。這也讓我聯想到如今蘋果產品策略的“後發優勢”——不以激進的姿態緊跟市場風頭,而是等其他人把市場培育好了,再強勢進入。

2. 沒有成功的企業,隻有時代的企業。微

軟在PC時代的優勢到了移動時代成為劣勢,蘋果在PC時代的劣勢反過來變成優勢,優勢和劣勢相互轉化,我又想起柳傳誌說的:沒有成功的企業,隻有時代的企業。

3.建立異業聯盟。這是如今很盛行的營銷策略,以前認識不夠深的是:IBM+Windows+Intel就是組成了一個超級壟斷聯盟,三者互相把對方深深嵌套。

不要埋頭在一個點上精耕細作,而是不斷為這個點賦能,打造麵和體。

4.除了微軟借助IBM 強勢發展起來,還有兩個經典例子:

(1)穀歌的關鍵詞搜索功能,當年隻是雅虎網站中的小功能,短短兩三年大部分用戶就隻喜歡總穀歌的關鍵詞搜索功能,後來才有穀歌的創立和發展。

(2)華為很早以前就在做手機,但一開始不顯山露水,而是埋頭給運營商提供設備。

為什麼二十年來微軟經曆了大起大落?蘋果對抗微軟為何曾慘敗?(6)

像如今的微信,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下,已經形成深深的護城河,能打敗微信的社交產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絕對不是另一種的微信,或者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再也沒有社交產品能打敗微信。

能打敗微信的社交產品,隻可能出現在下一個時代,至於下一個時代是什麼,難以預測,AR,VR?或許都不是,是其他。

從這點來看,如何讓下一個時代的社交產品依然像QQ,微信一樣由騰訊自身創造演化,對騰訊來說非常重要至關重要極其重要。

一個企業首先要看清自身靠什麼來賺錢:微軟先以“操作係統”統一天下,以開放、兼容的王者之氣,將操作係統廉價提供給PC製造商;然後將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先後奪取辦公軟件和瀏覽器的壟斷地位,最終獲得PC時代的“網絡效應”。

而蘋果獨立也封閉,堅持軟硬件一起賣,係統兼容差;麥金塔電腦雖然在圖形交互操作係統先拔頭籌,但在PC剛剛起步的時代,缺乏能與之高效配合的供應鏈,又沒有強大的同盟者,所以隻能“徒有其表”。

時運造就企業,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定位和策略。

每個企業的興衰,除了謙遜或驕傲的內在原因,也必然與外界生態緊密相關。

上一篇:微軟發布最新高危漏洞:近100萬台PC受影響 70萬台在中國 下一篇:AI換臉視頻鑒別:臉書聯合微軟和麻省理工,辦大賽打擊假視頻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