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粉 > IT資訊 > 蘋果資訊

iOS交互探討--如何理解IOS返回上一級的邏輯?

發布時間:2020-03-28    瀏覽數:
為什麼iOS一直要堅持從界麵左邊右滑返回?為什麼返回桌麵必須是按Home鍵或者上滑導航條?為什麼返回按鈕要放在左上角?

如果是從安卓陣營過來的肯定會吐槽以上這三個問題,但iOS的這種返回邏輯要怎麼理解呢?


iOS的設計邏輯是教科書級別嚴密的,尤其是在空間上的邏輯。


iOS交互探討--如何理解IOS返回上一級的邏輯?(1)

在多任務界麵裏麵,上一個使用的應用在當前應用的左邊


嗯,是這樣沒錯,然後呢?


iOS交互探討--如何理解IOS返回上一級的邏輯?(2)

所以當你講底部的導航條往右邊拽的時候,上一個應用就恰好在左邊等著你

這就是iOS在設計界麵的時候所貫徹的原則:空間上的連續性-Spacial Consistency


在以下鏈接裏麵會看到其出處:


https://developer.apple.com/videos/play/wwdc2018/803/


沒時間看也沒關係,做了一長串的英語聽力之後,我將其中的部分演講內容還原了出來:


看不懂也沒關係,進行翻譯之後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iOS的動效設計參考的是現實世界物體的運動規律,盡可能符合我們大腦對於運動物體的認知(事實上iOS的很多動效都是取材自現實直接的);“從哪兒來,回哪兒去”,“進”和“出”兩者的運動方式要做到對稱,這在視覺上是一種連貫的過程,不然就會產生割裂感;每層界麵都有它應該待的地方,更高優先級的界麵會從右邊進來,低優先級的會在左邊待著。(事實上這是iOS想要實現的視覺效果,和之前多任務界麵的邏輯如出一轍)空間上的連續性直接決定了手勢操作的方式。注意,和按鍵的點按操作不同,滑動手勢操作對內容的操作方式是直接的,所以既然它是從左邊來的,那返回界麵的動作就是從左邊回到右邊,這時候手勢的方向也必須和它的運動路徑保持一致。iOS想要做到的不僅僅要看著連貫,而且操作上也要盡可能符合直覺,而不是記憶。


iOS交互探討--如何理解IOS返回上一級的邏輯?(3)

有了這張Gif,理解上麵所說的內容就容易多了

所以從左側邊緣向右滑動返回是在以上這些原則上產生的,那為什麼從App桌麵會是按Home鍵或者是上滑導航條就能解釋清楚了:因為所有App並不是從右邊過來的,而是由一個App圖標展開成一個完整的界麵,想要做到路徑的對稱,要麼間接操作內容,不產生衝突;要麼上滑返回,做到對稱。而且桌麵的優先級是獨立的:它既不是App,也不是App裏麵一層一層的界麵,從左往右滑的界麵並不適用,因為桌麵並沒有在左邊等著你,這一點在多任務界麵裏也有相應的暗示:


iOS交互探討--如何理解IOS返回上一級的邏輯?(4)

看到隱隱約約的桌麵了嗎?

返回上一級在左上角的按鈕在左上角也是同樣的道理:畢竟上一級界麵在左邊等著,箭頭指向左邊,並且放在兩者的交界處附近,就等同於在告訴你;“嘿,左邊還有東西!點這裏是回去左邊的”。這是一個簡單的暗示。不想放左上角的話那還能放哪裏呢?底部的Dock欄?想法不錯,很久之前的Flyme也有過這樣的嚐試,但下麵的Dock欄已經塞下了5個圖標了,再塞一個返回箭頭一方麵是會讓底部非常擁擠,搞不好會誤操作;另一方麵是Dock欄不是在每個界麵都有,這和頂欄不一樣,頂欄是個一直都有而且空間相對充足的位置。兩個因素加起來就決定了那個返回按鈕隻能在左上角待著。不方便起碼好過無處安家。


第三方App對這個手勢的支持程度就取決於App開發者了,現在大多數常用的App已經適配了,但沒適配的App在體驗上就會產生割裂感,參差不齊的體驗確實讓人心累。


安卓是返回手勢依舊是在間接地操作內容:滑動-達到觸發距離-鬆手-開始返回上一級界麵,本質上是通過邊緣的滑動取代原來返回鍵的操作。這樣的返回方式雖說方便,但也拖遝,特別是MIUI,它將滑動的距離設置得比較長,比Flyme的要長很多,用Flyme的時候拇指伸過去輕輕勾一下就能返回,而MIUI就不行,需要刻意地拉一段再鬆開。在“返回”這個動作的操作效率上,Flyme要好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Flyme觸發距離非常短(粗略地估計了一下是2~3mm之間),比H OS 和Color OS 都要短,很明顯Flyme對此是有所考慮的。當然,論操作效率,如果能習慣的話能直接操作內容的iOS是最高效的。


我對於iOS的返回操作是比較青睞的,因為平時使用手機的時候右手的拇指會經常放在屏幕的下半部分,所以想返回上一級界麵的話,下意識地直接伸過去勾一下很方便,如果要刻意地跑大老遠回到屏幕右邊”拽一下“、鬆手然後返回我覺得反而會有點麻煩,而且很多時候我想不到要這麼做。事實上“伸過去勾一下返回”這個習慣在以前我用魅族16th的時候就有了,即使兩邊都可以返回。所以到iPhone上就能無縫銜接,這種直接無延遲的交互方式反而用得更加順手,並不覺得麻煩(很可能是我的iPhone11 並不是一台特別大隻的手機,如果是Max、Plus的機型可能會比較吃力了,還是雙手持機、放棄“一手掌控所有的念頭”吧)。


上一篇:先來看看iPhone11優缺點,再入手也不遲,你說對嗎? 下一篇:IPhone11究竟有什麼魅力,銷量暴漲,不支持5g還趨之若鶩?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