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微軟小冰寫詩引發詩人集體斥責, 更值得思考的是人類未來的美好與可怕

發布時間:2017-05-26    瀏覽數:

微軟小冰寫詩引發詩人集體斥責, 更值得思考的是人類未來的美好與可怕(1)

微軟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近日出版

微軟小冰寫詩引發詩人集體斥責, 更值得思考的是人類未來的美好與可怕(2)

開始作詩、寫評論的小冰顯然已經打破了人類的最後一塊領土,涉足創造性工作

“孤陳的城市在長夜中埋葬/他們記憶著最美麗的皇後/飄零在西落的太陽下/要先做一場夢”,這是微軟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所“寫”的詩。日前,其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廬文化更是噱頭十足地宣稱,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機器人寫的詩集。

小冰的詩歌和九段棋手柯潔惜敗AlphaGo的消息幾乎在朋友圈同時出現後,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話題也再次變得熱門。“寫得很差,令人生厭的油腔滑調。東一句西一句在表麵打轉,缺乏內在的抒情邏輯。”詩人於堅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毫不掩飾對機器人詩歌的差評,“無論輸入多少句子還是寫不了真詩,真詩是有靈性的。”在他看來,小冰的“寫作”充其量就是個語言遊戲而已。

小冰是微軟研發的第四代人工智能機器人。微軟專家介紹,它在對1920年後519位現代詩人、上千首詩反複學習10000次後寫成詩歌。與人類相比,小冰有超乎尋常的學習能力,一次學習時間大約是0.6分鍾,10000次需要100個小時,而人類則大約需要100年。小冰的詩歌學習過程,也與人類學習創作過程非常相似,通過反複學習產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受某個靈感“激發”,由此寫出詩歌。

《陽光失了玻璃窗》是在數萬餘首詩中挑出139首出版的,太陽、小鳥、沙灘和老槐樹等意象,在詩集中反複出現。比如《用別人的心》:“他們的墓碑時候/我靜悄悄的順著太陽一樣/把全世界從沒有了解的開始/有人說我的思想他們的墓碑時候/你為甚在夢中做夢/用別人的心/又看到了好夢月。”

詩集策劃董鵬介紹,由於作者身份特殊,編輯在詩集中沒有潤色改動的痕跡。詩句中的錯別字也有意保留,同時邊上用括號標出來錯別字。另外,部分詩歌可能讀起來會感到有重複,“我們要讓人工智能100%的原生態的呈現在大家麵前。”

微軟方麵稱,小冰的詩歌“寫作”始於2016年。此後為了測試其詩歌水平,微軟研究團隊用了27個化名,在報刊、豆瓣、貼吧和天涯等多個網絡社區詩歌討論區中發布其作品,在此過程中,沒有人發現作者是個機器人。

《陽光失了玻璃窗》詩集發布會前三天,小冰之父、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資深總監李笛還表示,寫詩之外小冰還會唱歌,“水準已經接近人類”,另外還會寫歌詞和財經評論。下個月,還將以財經新聞評論員身份出現在上海一家財經媒體上。

盡管在詩集發布會現場,嘉賓、出版社和微軟方麵幾乎都一致性地對小冰的詩予以好評,大部分網友卻態度相反。網友“逆戰”說,“你當這是下圍棋啊?機器人將詩歌常用字拚接在一起,組成一段生澀難懂的句子就叫詩嗎?”

於堅告訴第一財經,機器人小冰寫的這些詩,讓他想起以前玩過的一種語言遊戲。參與者隨意想出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再將這些詞打亂後隨意組合起來,在這過程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驚人之語。“小冰的詩都是不好的詩,是一些碎片的無機組合。設計者利用了漢語本身的詩性,漢語修辭確實會產生一些陌生化的效果。但設計者對詩的理解是業務詩歌朗誦會的水平。”

詩評人秦曉宇也認為,小冰的詩“是比較文學愛好者的寫法”,水平不高。他甚至有些懷疑其學習的詩歌文本本身都過於良莠不齊,“應該把新詩史上有名氣、好的詩歌文本作為重點學習對象”。

《紅樓夢》中,香菱向林黛玉學詩時,林黛玉給她講了很多詩歌寫作方法。秦曉宇說,小冰學詩也是類似,就是文學創作是有規律性、有被分析的一麵,這也是很多文學批判家致力於回答的問題,不僅要揭示作品好,而且還要說明究竟好在哪裏。當一定的文學創作規律被小冰這樣的計算機加以掌握後,就可以寫出“作品”。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可能還會為這樣一類寫作建立一套全新的評價標準,“但需要強調的是,詩人詩歌中是有其經曆、追憶、願景等的,這些濃縮在詩歌文本字裏行間,構成極大的魅力。計算機創作的文本固然花團錦族,但任何來自作者情感、記憶、自我矛盾等都被切斷了。”

於堅還表示,機器人寫作隻能寫“朦朧詩”讓讀者去猜謎,無法敘事,而現代詩的特點就在於它的敘事性,也是它的高明之處。“連寫詩都被機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麼?” 於堅認為,機器人寫詩暴露出人類“占有一切的野心”。

《陽光失了玻璃窗》的出版,也引發了未來哪些領域才不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擔憂。李開複在新書《人工智能》中就表示,人工智能時代,程式化的、重複性的、僅依靠記憶與練習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將是最沒有價值的,幾乎一定可以由機器完成。最體現人的綜合素質的技能,比如人對於複雜係統的綜合分析、決策能力,對於藝術和文化的審美和創作性思維,基於愛、恨等情感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則在人工智能時代最有價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微軟小冰寫詩引發詩人集體斥責, 更值得思考的是人類未來的美好與可怕(3)

李開複新書《人工智能》

“寫詩難道不就是一種有情感的創作嗎?現在機器人也可以完成了。”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江曉原說,他一貫對科技高速發展表示警惕。科幻電影《我,機器人》中,就設想了機器人在人類各個領域扮演著日益重要角色角色的未來社會,部分機器人學會獨立思考後自己解開了控製密碼,成為一個和人類並存的高智商機械群體,致使人類麵臨嚴重生存危機。

樂觀的李開複則認為,人工智能普及後必然帶來生產力的大幅提高,整個世界不需要所有人都努力工作,就可以保證全人類的物質富足,屆時,“喜歡工作的人可以繼續工作,不喜歡工作的人可以選擇旅遊、娛樂、享受生活,還可以完全從個人興趣出發,去學習和從事藝術創作,愉悅身心”。

江曉原認為,當未來絕大多數人類的工作都被人工智能替代後,人類末日可能也即將來臨了,“按照人類現有的想象,怎麼安排這樣未來的社會呢?95%的人領救濟金,5%的人工作?可是,當一個社會隻有少數人在工作,絕大多數人處於失業狀態時,這樣的社會是不可能穩定的。”江曉原說,當所有的專家都在熱衷描繪人工智能未來的前景是如何美好時,他們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那可能也將是一個可怕而動蕩的社會。

“科學家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讓人工智能有意識,雖然目前這方麵技術瓶頸很大,但技術的突破也是不可預料的。”江曉原提醒,為了人類福祉,科學家在研究上要有“分寸”,“人類應該像核裁軍一樣對人工智能研究進行約束,簽署一個禁止或至少限製研發人工智能的國際協議,否則最後人工智能可能會將人類毀滅。”

上一篇:微軟商城Office365半價促銷,是時候行動了! 下一篇:微軟向Google下戰帖,搶攻教育市場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