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此問題的本質是其源碼的屬性,即封閉還是開放。對於Windows,其發展曆程可謂源遠流長了,最初是由微軟在1983年11月宣布,並在兩年後(1985年11月)發行的。由於其基於DOS係統的圖形界麵,集成了鼠標的使用,使得計算機走入了尋常人的視野,不再是專業人士才能用的複雜機器。由於MS-DOS係統是那個時候大多數電腦上的操作係統,所以也為Windows係統的推廣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還有缺陷,卻獲得了初步的認可,邁出了微軟係圖形操作係統的第一步。

隨著微軟持續的對Windows係統的打磨,終於在1991年推出Windows 3.1,使其真正成為上世紀90年代初各種IBM兼容機的標準配置係統,也是最後一個看起來還略帶MS-DOS氣息的係統版本。

當Windows係統發展到1995年8月時,微軟發布了Windows 95係統,一款在微軟曆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視窗版本。相對於之前的版本,Windows 95專注於桌麵,並幾乎將所有元素引入圖形按鈕,使得Windows係統真正定型,可以說Windows 95開啟了真正的圖形界麵時代。自此後,微軟後續的版本基本沒有什麼非常大的變化。

基於Windows 95的產品固化和市場成功,後續的Windows Me、Windows XP,一直到今天的Windows 10的持續發力,使得人們對於PC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也固化到了微軟係標準。但是由於其代碼的封閉性,也成為了微軟在推進政府采購方麵的一個坎,前些年的國內與微軟的開源談判及歐洲對於微軟的開源要求都是這方麵的體現。由於Windows 係統的封閉性導致隻可能有微軟的Windows,而不可能有其他的Windows,雖然國內也有很多基於Linux的模仿Windows的係統,但那已不是Windows。當然對於之前所謂的破解、裁剪等方式修改發布的Windows,比如番茄花園等,最終都被微軟公司起訴追責。

反過來看Android係統,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係統,主要使用於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由Google公司和開放手機聯盟領導及開發。其天然基因就是開源的,這就給其他公司或個人介入係統核心,進行按需或創新開發創造了條件。Android操作係統最初由Andy Rubin開發,主要支持手機。2005年8月由Google收購注資。2007年11月,Google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建開放手機聯盟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係統。隨後Google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源代碼。安卓係統雖由穀歌開發管理和升級,但由於其開源的模式,其對外是開放的,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編輯它,或把他更改成自己的風格或對其進行優化。當然,基於安卓係統作出修改不難,但是要做成品牌,兼顧新版本的更新和舊版本的維護,這絕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在對Android係統的修改定製中,國內阿裏雲OS是做的比較徹底的,其甚至不認為自己是Android係統,其他小米、魅族、華為等等都根據自己的產品及發展戰略,進行了核心修改、定製化開發了很多新的功能,甚至反過來影響了穀歌對於Android標準的修訂,比如小米當初開發MIX手機時對於屏幕分辨率的定義就影響了穀歌對於Android標準的相關製定。總之,Windows和Android的核心區別就是封閉與開源,這就早就了其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品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