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離vivo X50 Pro正式開售還有幾天,但是單單從預售成績上來看這一代vivo X50係列就注定不會讓我們失望。據官方統計,僅僅預售期間vivo X50係列的預售額就已經超過了六億,這一銷量不可謂不驚人。

vivo X50係列新品預售超六億
而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外觀設計絕對是影像其購買欲望至關重要的一環。外觀、重量、和手感才是線下用戶第一時間能夠感知體會到的最重要參數;這在尚未正式開售體驗的階段就顯得更為重要。

vivo X50 Pro
因此,這一次vivo X50係列能夠在預售階段就能如此成功,以“anti chaos(反混沌)”為名的設計核心絕對功不可沒。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它在摧毀生命和健康的同時,更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 正是因此,基於對於現代人們焦慮心理的洞察,vivo希望能夠在設計上加入了更多正麵的形象設計,以雅致對抗混沌。讓渴望回歸生活和心靈秩序的現代人重新審視生活。
顏色一致都是設計語言中最直觀也是最突出的表達。紅黃藍三原色經過不同設計師的調配就有了無限種可能性,或安靜內斂、或熱烈奔放,也賦予了人們無窮想象,或積極向上、或低調純粹。這一次vivo X50係列一共帶來了四種顏色“液氧”、“引力”、“黑鏡”和“淺醺”。

不同顏色的vivo X50係列
據了解,此次vivo設計師團隊與法國設計趨勢研究公司卡琳等設計機構,經過上千次的色彩調配,製作了近600個手板後,才最終敲定了這四款配色。同時,再配以AG 磨砂玻璃這種親膚的材料,讓vivo X50係列不僅給用戶帶來更高端的視覺體驗,同時也帶來了更柔和細膩的觸覺感受。

vivo X50 Pro頂部的Choker
此外,vivo的設計師還為vivo X50係列巧妙地設計了一個“choker”。也就是位於機身頂端的項圈式裝飾,其中包含了與CMF(顏色、材料和表麵處理)配套的設計,包括簡潔利落的線條、富有變化與律動的光感紋理以及X係列科技屬性的彰顯:5G &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除了色彩和材質的變化,這一代vivo X50係列在外觀上還做了很多。比如那顆標誌性的“微雲台”。除了保證產品在影像性能上的領先和獨到體悟之外,這一設計同樣塑造了更加清晰而獨特的品牌印記,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差異化體驗和一目了然的辨識度。

獨特的背部攝像頭設計
當然,“微雲台”也沒有我們說的這麼盡善盡美。在它開啟了手機防抖新時代的同時,也為vivo的設計師們帶來了不少難題:微雲台是一個全新並且龐大厚重的新元件,它的加入對於視覺、握持以及手機平放的姿態都會帶來極大的破壞。
據了解,微雲台的內部構造大致由限位機構、雙滾珠懸架、鏡頭、音圈馬達、雙S型 FPC 排線、T-FPC、磁動力框架、模組載架以及保護蓋構成。其整體麵積約為普通主攝平均占版麵積的5倍、潛望式攝像頭的3.2倍。

龐大複雜的微雲台結構
如何將如此“大”的“微“雲台放到手機有限的空間中,是vivo技術團隊首先要解決的難題之一。還好,異形結構磁動框架的到來緩解了不少的問題:借助於此技術,在保證微雲台正常使用的前提下,vivo將占板麵積節省約了40%,厚度減少1mm,“極限”壓縮微雲台與屏幕的距離至0.13mm,再加以良好的結構保護措施,實現了外觀設計與主板布局“完美”平衡的堆疊方案。
可是即使如此這般做完,機身最厚處依然接近了10mm,一個超過機身2mm厚度的凸包依然是vivo設計團隊麵前一道待解的難題。

雙色雲梯的到來,重要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雙色雲階,第一階為承載主攝、人像和廣角的高階梯,采用的是經典黑色,第二階為承載潛望的中階梯,采用了與電池蓋(第三階梯)CMF 相呼應主題色,從而將攝像頭變為了繼電池蓋、中框之後的第三視覺點。
兩層台階,如層雲疊上,化解了雲台和主攝凸包的總厚度;又如雲扁平而舒展,視覺感官極為幹淨、輕薄,實現了科技和人文的平衡,正是“設計”的靈魂內核。
在解決了色彩邏輯和結構設計上的兩大難題之後,vivo X50係列的風骨也基本呈現在了我們麵前:以“化繁為簡”、“少即是多”兩個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為核心,以簡潔、無負擔的雅致有序為基準,用X50係列的雅致設計對抗混沌世界的焦慮,以此刻的寧靜感知世界的美。
因此,輕,也是vivo X50係列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大概從5G時代快速普及開始,各家廠商為了硬件競速開始在機身重量與厚度上一路飆升,此外又有iPhone的226g(iPhone 11 Pro Max)為底,各家就更顯得有恃無恐。縱觀最近的產品,重量在200g以內,厚度小於9mm似乎就已經是“輕薄”的產品。

vivo X50僅有7.49mm厚
而X50係列的到來則完全重寫了“輕”在手機上的概念:標準版X50的厚度僅為7.49mm,Pro的版本也隻有8mm左右。如此厚度搭配僅僅180g的機身重量,vivo為我們帶來的是完全不同於市麵上其他手機的輕盈手感。
不僅如此,為了給用戶帶來輕薄無負擔的使用體驗,X50係列采用了 AMOLED 極孔柔性屏以及 COP 封裝技術,相較於傳統硬屏,體積上更加輕薄、重量更輕、黑邊更窄。
對了,就連攝像頭模塊的弧度,都經過了vivo設計團隊的精心調教。為了回歸現代主義風格的初衷,vivo設計了R3圓角矩形的攝像頭模塊外觀,追求簡潔、明朗、利落,回歸了X係列伊始的安靜。在行業內大量的大圓角設計中出類拔萃,脫穎而出。

至此,vivo X50係列的全貌才最終成型。
其實一直以來,vivo一直都在努力通過設計創造出令人心動的手機產品。從2012年僅有6.55mm,打破當時手機厚度極限的vivo X1;到憑借“光感美學”的優雅時尚設計被帶上紐約時裝周秀場舞台的vivo X23;再到與知名設計師Alexander Wang 深度合作了 vivo X30係列聯名限定版。

vivo X30係列Alexander Wang聯名限定版
我們能從X係列一代一代的進化與變革中看到vivo對於手機工業設計有著相當的固執和自我的詮釋。而這一次vivo X50係列則更加鮮明的展現了這家公司的理念。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X50係列是vivo“設計驅動”戰略主導下的第一款旗艦:
·2019年底,vivo提出,堅持“以消費者驅動和設計驅動”的原則來做好產品。
·2020年初,vivo創始人、CEO沈煒在的年會上表示,一直以來,從用戶的內心出發來設計產品,持續不斷的了解消費者的訴求,是驅動vivo不斷成長的根本原因。
·2020年2月份,vivo內部進行了一項組織架構調整,將原“產品領域”更名為“產品設計領域”,並新增了一條主導NEX係列的產品線。此次更名雖然僅增加了兩個字“設計”,但這背後,意味vivo更加注重設計驅動力。
vivo從不吝惜在設計創新中的投入。據設計團隊介紹,vivo每一款手機的設計誕生,都要經曆近近千次的手板設計,而每一次設計手板高昂的成本投入(單價超過5000元),甚至超過了最終成型的實際機型。
其實回看vivo的曆代產品,你甚至已經能從其中看到累年以來時尚的演進。而我則希望,在“設計驅動”帶領下的vivo未來能做到更多。
(7458966)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