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的民事糾紛,演變成拘留251天,公眾迫切期待華為給個說法,畢竟過去一年,華為滲進太多的國民情緒,大家並不希望看到“雷峰塔的倒掉”。
但華為的說法,讓人大跌眼鏡、措手不及。它隻發了119個字的聲明,性極冷淡,既沒有像網易一樣低頭道歉,也沒有澄清李洪元因何獲“罪”,被澎湃概括為四個字,“你去告呀”。
這件事依然是碎片化的,隻有盲人摸象的真相,隻有當事一方的一麵之詞,盡管李洪元是弱者,也不能照單全收。華為惜字如金,不願辯解,令人費解,也有人在揣測反轉的可能性,滋生了各種“路邊社”。
這樣一個聲明,肯定是公司高層、法務和公關字斟句酌過的。我們不解華為擺出的這幅高冷姿態,自以為“任是無情也動人”,但結果毫無疑問,人心盡失。巨無霸企業對壘個人,在公眾心中能夠馬上對號入座:大衛與歌利亞之戰。
一個公司,或一個組織,做大做強之後,動輒數萬人,難免官僚化,這是管理規範化之後的不可避免產物。華為聲明的邏輯就是公司理性,在法律和規則層麵無懈可擊,是大公司所追求的“規範”。或許在華為看來,隻有小公司才講感情,大公司隻講製度和法律。
然而,大公司不是生活在真空裏,大公司管理學也並不非黑板管理學。當一個法律事件外溢成為社會現象,感情和溫度就是很重要的尺度,它包裹著人們的價值判斷,是沒有辦法切割的,得出一個所謂純粹理性的判斷。華為沒有算到這一點,或者低估了這一點,抑或要對抗這一點,從而成為“眾矢之的”。
一年前,任正非在大國博弈的宏大敘事框架裏,一再出言反對民粹。今日之事,華為強硬如斯,莫不是把公眾的感情用事,也當作了民粹作祟吧?
不管怎樣,塵埃落地之前,華為已經輸掉了輿論戰。在全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在權威機關一錘定音之前,華為需要反求諸己,為何贏不得輿論的善意和同情。一個隻顧悶頭to B的企業,可以不理會公眾的感受。但一個已經在to C上有明確戰略和訴求的企業,如何能夠不考慮外界的溫度?
在這裏,我們回顧一個布衣之怒的故事。
魏國唐雎出使秦國,問秦王,“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秦王輕蔑曰,布衣之怒,不過就是摘掉帽子,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隻是庸人之怒。“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於是挺劍而起,《戰國策》寫道,“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正如有人評論道,“過於強調狼性,往往丟掉人性。”希望這一次的“布衣之怒”,能夠讓華為有所悟。
北京商報評論員 韓哲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
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
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
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
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
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
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
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
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