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重生
界麵新聞 李潮文

大公司的生與死往往緩慢難以察覺。在過去三年裏,微軟重新走向了上坡路,從一次大滑坡或者說死亡邊緣逃離開來。
三年時間裏,微軟成為了一家完全不一樣的公司——砍斷在個人消費者業務上的巨額投入,發展壯大了僅次於亞馬遜的雲業務和企業服務。
如果說微軟在建立之初是顛覆者,打破了IBM時代的計算集中化;那麼如今的微軟則是作為舊技術實力的代表,在“雲計算”這股代表計算能力重新集中化的技術浪潮來臨時,花三年時間迅速轉身,再一次追隨了技術浪潮,避開被顛覆的命運。
1,
微軟在最新的財報中表示,他們今年雲業務的收入達到189億美元,十分接近前一年所定下的200億美元的收入,已經轉型為“一家雲服務公司”。
目前市場上對微軟的定位是——“僅次於亞馬遜的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商”,這是從數據存儲,即微軟的Azure和亞馬遜的AWS這個維度來看。在這個季度,Azure營收同比跳漲97%;也就是說,市場對Azure的需求量幾乎翻了一倍。但根據第三方數據,AWS以其34%市場份額,仍然占據市場第一的位置。
如果把微軟Office 365也看作一種雲端的軟件服務,即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微軟取得了“Office 365的收入也增長了43%”這樣的好成績。雖然微軟沒有披露Azure和Office 365的具體收入數字,但如果加上Office 365這一部分,其與AWS收入的差距肯定有所縮短。對微軟轉型的階段性成果,華爾街是認同的。截至美國時間8月1日收盤後,微軟市值已經達到5594.5億,如果以微軟換帥薩提亞為節點,當時的市值還不到3000億美元。
很多人難以察覺一家巨型公司的“生死劫”,因為相比小公司,他們往往更緩慢。
時鍾撥回到3年前,普通用戶大概能感覺到微軟Lumia手機並不行銷,而業內的人則知道,微軟當時是在一個通向死亡下行通道上。
當時,新上任的薩提亞提出了“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新戰略,相比他的前任CEO鮑爾默提出的戰略“設備與服務”,“雲”業務被重點強調,對“設備”則不再提。
外界不過把它當作一家失去活力的大公司的掙紮而已——那些正在死去的公司往往頻繁更換戰略,但都難以奏效;就在薩提亞提出這個口號不到半年前,微軟正麵臨著因為收購諾基亞不得不花掉72億美元的尷尬財報。
不僅僅如此,那些微軟的主營業務——Windows、Office等由於蘋果Mac的崛起,利潤和營收都在大幅度下降。
此外,Bing搜索、Xbox遊戲主機以及Surface平板電腦都處於虧損中。
從數據上看,薩提亞的階段性成果是他上任一年半以後——2015年9月,微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文件,報告了新的財報統計方式,將原本的五個業務部門調整為三個:“生產力與業務流程”、“智能雲”以及“更多個人計算”。
這個調整現在看來意義非凡:
首先,微軟決定不做那些他並不擅長的,或者說不應該持續投入的業務。那些虧損的項目比如Xbox等業務,以往在財報上單獨列在一個“公司和其他”業務門類下,這次被打散,和Windows業務並在一起。這一係列變動的背後,是薩提亞砍掉了在手機設備項目上的投入,同時把Bing的廣告業務外包給美國在線公司,並且裁員、退出了地圖數據搜集業務。

其次是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這個以往給微軟帶來近半營收的業務部門,和以往那些虧損的項目,一起列在了“更多個人計算”等業務中,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其重要性的降低。後來看來也的確如此,到了最新的windows10發布時,被授權給PC生產商免費安裝在電腦上。
一切的確指向了“移動為先,雲為先”,從今天的財報來看,這位CEO很好地執行了他的戰略。
就在7月初,在華盛頓特區召開的2017微軟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薩提亞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市場規模有4.5萬億美元,微軟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抓住這個轉型的市場。
簡單說,薩提亞在會上說的“數字化轉型”這種並不具體的概念,就是微軟有雲,雲上還有各類軟件服務,如果各類企業使用了他們的雲和服務,而不是像以往那樣自己買服務器建數據中心甚至IT部門,能夠有更好的效率。
相比他的前任CEO鮑爾默,薩提亞的演講並沒有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大張大合的手勢。鮑爾默早年為微軟PC做誇張的電視廣告的視頻曾被人拿出來友善地調侃,相比之下,外界很難看到薩提亞鮮明的性格特征。他更像他所擅長的雲業務一樣,不具體、不鮮明。
一些具體的印象甚至來自於側麵的猜測,包括陸奇等華人高管離職時,外界套用印度裔在職場好鬥的常見路數,去理解他和陸奇之間的關係。
如果理解了這名CEO對微軟業務整體所做的調整,你就能理解主管Bing業務的陸奇離開是必然。
“在我看來微軟當時是快不行了,蓋茨不得不找薩提亞來做CEO,他沒有找‘老臣’,也沒有自己親自來,因為他們這一代是做消費者業務出生的,來做雲業務會有局限性”,Howie Xu曾長時間為微軟在雲業務的競爭對手VMWare、Cisco等公司服務過,是VMWare最核心產品vSphere的創始人和管理者,站在競爭對手的位置,他對微軟有過長期的觀察,“薩提亞懂雲業務,而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微軟的管理層幾乎都是‘Cloud Generation’(雲一代)”。
2,
美國科技行業流傳著一種說法,五年前一個聰明人如果要加入微軟,大家都認為他在偷懶。
“現在,微軟重新成為了一家讓人尊敬的公司”,Howie說,在麵臨新技術浪潮來臨時,很多公司都試圖轉型,但幾乎沒有幾家公司成功。
2000年前後,Howie就開始進入了企業級服務領域,“那個時候創業,如果別人告訴我,微軟也在做這件事,我會很開心——證明我們這個創業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微軟速度又很慢,所以不用太擔心微軟的威脅”,Howie說,現在企業級服務的創業環境完全不一樣,如果亞馬遜做了和創業公司同樣的事情,創業公司基本前路渺茫了,“亞馬遜擁有的數據、所能觸及的用戶規模,由此帶來的增長速度是創業公司無法比擬的”。
VMWare在1990年代是最具有顛覆性的公司之一,簡單來說,它正是依靠優化微軟的操作係統,在微軟和用戶之間建立起新的操作係統。在它成立之初,微軟有許多契機把VMWare的生意扼殺在搖籃中,然而因為大企業的傲慢和不靈敏,VMWare硬是成長為華爾街眼裏的印鈔機。
“理論上講,在一個Windows係統上可以運行不同的應用,但是因為Windows係統寫得不夠好,加上安全等原因,一個Windows上隻能運行一個應用”,Howie Xu向界麵新聞解釋VMWare的生意,“那我們VMware就寫一個虛擬係統,在這個虛擬係統上運行幾個甚至幾百個Windows,從而可以運行幾百個應用”。簡單來說,VMWare的生意就是幫助用戶把硬件運行效率最大化。
Howie從2002年加入VMWare,幫助這家公司建立服務器的虛擬化生意。Howie解釋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當時CPU等硬件條件不允許去運行這樣的虛擬係統,但是VMWare從技術上做到了。
“VMWare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優化Windows的代碼,而他們的係統對我們來說是個黑盒子,如果他們想做我們的事情,他們擁有源代碼,比我們來做這件事情容易多了”,Howie記得,在他加入VMWare三四年的時間裏,微軟還一直把他們視為合作夥伴,並沒有意識到這家公司其實是在邊緣化Windows係統。
一直到2005年,當時Howie團隊裏的兩名員工去參加了微軟的大會,回來告訴他,微軟盯上了他們的生意。
經過打聽後得知,微軟也開發好了他們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一旦發布,對我們來說就是‘DOA’(死神來了,Death Of Arrvial)。”
讓他們鬆口氣的是,到2006年的時候微軟對係統做了一次更新,卻並沒有加入那個最重要的功能,“聽說因為測試的原因最終沒有發布,大公司總是決策慢的,那我知道我們又多了兩年的時間”。眾所周知的是,微軟當時出了名的慢,更新都是以兩年為周期。
微軟的覺醒大約在2008年。Paul Maritz,這名把微軟的Windows和Office發展成大生意的重要功臣,加入了VMWare擔任CEO,Howie回憶說,微軟到那個時候才意識到VMWare做的事情對他們威脅很大,一直到那一年,微軟才發布了和VMWare性能相當的產品,而當時VMWare也不再像幾年前那麼脆弱,在企業服務領域占據了統治地位。
“微軟當然是不缺聰明人,但是他們的‘DNA’不是做企業服務的,但是薩提亞把公司的DNA都改變了”,Howie說,微軟能做到這樣的轉型,實屬不易。
3,
基因的改變從薩提亞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開始,這意味著開放。
你應該理解的一件事情是,曾經微軟的一切業務,從服務器到生產力應用,都是基於“所有的計算設備是運行在Windows之上”這個假設上的。
當iPhone和Android包攬全部移動市場時,微軟花了72億美元去購買諾基亞,目的是想在諾基亞手機裏裝上Windows手機係統——而這隻是為了維持上訴假設,遺憾的是假設的前提沒有了,消費者不再購買諾基亞的手機。
薩提亞一直致力於推翻這種假設,2015年9月17日,在他出任CEO後的首次微軟大會上講話時,他舉著一台iPhone,展示裏麵安裝的Outlook郵件應用。
開放至此開始。微軟的任何產品都可以與安卓、IOS合作,這成為標配,微軟員工和高管都可以公開使用iPhone。
這是普通用戶能夠看到的,這種開放的確幫助微軟各類軟件進入了移動領域,更重要的是開放雲和企業服務上,薩提亞在上任之前就致力於推動這種開放。
一條不太會被一般用戶注意到的消息是,2016年11月,微軟宣布加入Linux的基金,這意味著微軟從此像思科、惠普等公司一樣,每年至少向這個基金支付500萬美元,這也是微軟CEO薩提亞用更堅定的聲音告訴外界,微軟和Linux達成了和解。他在多個場合用一張幻燈片,“微軟愛Linux”,這多少會讓人發笑,畢竟他們鬥了許多年。

微軟和Linux的和解
從比爾蓋茨起,他就是反對開源係統的,鮑爾默喜歡說的,“開源係統就是毒瘤”。美國一名追蹤報道Linux長達25年的記者Roy Schestowitz指出,在SCO和Linux的知識產權糾紛中,微軟暗中給了不少支持。
當Windows在絕大多數市場都占據統治地位時,其對開源係統的敵對態度還管用,但當Linux在移動端甚至企業市場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時,這種路徑就不太行得通了。
無論是安卓還是IOS係統的研發都是基於Linux,在移動市場,對開源的敵對態度已經證明了微軟路徑的不可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企業服務市場。
2006年,亞馬遜開始研發產品EC2,它是今天AWS的基本功能之一。就如今天所見,企業可以直接在雲端搭服務器,按照使用量和時間付費,按照當時的設計,第一年這個產品免費。理論上無論是Linux還是Windows係統都可以與這個產品適配,但Linux不僅版本眾多,而且免費,受到了眾多創業公司的歡迎。而亞馬遜更是基於Linux係統,推出了相關的企業配套服務。
微軟並沒有坐以待斃,微軟在AWS上線兩年後開始測試自己的反擊方案Windows Azure。和早年對抗Linux時一樣,麵對開放的、可以任意挑選任何技術的亞馬遜AWS,微軟仍然堅持封閉,限定使用Windows Azure的第三方開發者需要用成套的微軟工具和標準。

一副流傳頗廣的代表不同科技企業企業文化的漫畫
這種對待客戶霸道的態度隻適用於昨日世界。郭士納,IBM的“救火隊員”,當年在指出IBM因為壟斷而造成笨拙時說,“公司和它的人都跟外部現實失去了接觸,因為市場上發生的事情基本上跟公司的成功已經不相關了……”,這種情況用來描述微軟也是恰當的。
薩提亞2011年接管雲計算時,做的一個調整就是讓Azure支持開發者使用Linux操作係統,此舉是為了吸引不願意用Windows的用戶使用微軟的雲計算服務。同年,Windows Azure改名為Microsoft Azure,進一步加強對各種開放標準和服務的支持,當然也包括Linux——此舉降低了Windows重要性,打破了封閉,這也是薩提亞蓄謀已久的事情。
到最新的這一次財報能夠看到,在Azure上運行的10個服務器實例中有4個是Linux。
4,
相比以往對競爭對手和用戶的傲慢,如今的微軟在雲業務上連中國的一個初創公司都能給出“定製化”的價格。
微軟的銷售人員找到位於深圳的一家初創公司“法大大”銷售他們的Azure雲,這家公司指出,Azure的價格沒有阿裏雲便宜,微軟則表示,能夠做到給他們與阿裏雲一樣的價格。而在以前,當微軟Azure價格高於AWS時,微軟喜歡強調,他們在安全等性能上要高於AWS。現在,即便是麵對阿裏雲,微軟也有了足夠的重視程度。
為了刺激雲業務的銷售,微軟建立起合作夥伴聯盟的銷售網絡。就在7月份微軟於華盛頓舉辦的Inspire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微軟表示,從去年開始他們嚐試建立這種聯合銷售模式,為了減少與合作夥伴銷售和微軟直銷之間的摩擦,微軟確定了今後以合作夥伴為主的聯合銷售模式。
薩提亞表示,現在有64000家合作夥伴正在銷售微軟雲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這比AWS、穀歌、Salesforce的總和還要多。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全球商用業務部門負責人Judson Althoff強調,有30%的合作夥伴在過去一年中加入到微軟合作夥伴陣營中,而且每個月還新增6000個合作夥伴。在企業級服務中,公司的命脈往往掌握在前端銷售手中,Judson Althoff在那次大會上表示,即便是聯合銷售,微軟銷售代表幫助合作夥伴售出符合要求的Azure雲解決方案,就能獲得最多相當於合作夥伴年合同金額10%的銷售收入。
微軟需要改革自己的銷售體係,他們需要把過去License簡單銷售模式的銷售組織,轉變成具有行業知識的顧問型銷售模式轉型,“專業技術隻能幫這麼多。現在,更重要的課題是要全麵地理解客戶背景和需求”,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全球合作夥伴事業部負責人Gavriella Schuster在合作大會上指出,新的商業模式對微軟的銷售組織提出的挑戰。
這也是微軟最近爆出的還在裁員的原因,就在7月1日,微軟確認還將裁掉10%左右的銷售人員——他們需要更適合雲業務的銷售人員。
一家公司要推行新業務時,很多時候都需要斷腕的決心。甲骨文數十年來一直向企業級用戶銷售的是安裝版的軟件,麵對雲技術的顛覆時,這家公司給銷售人員製定的規則是銷售Saas,即雲端的軟件服務,而不是以往的安裝版,當然銷售人員獲得的傭金要比以往高七倍多。他們更是在北美地區停止銷售一款主流產品的安裝版,而隻銷售Saas版本。
很多時候是需要犧牲眼前的利益,微軟也在做這樣的事情。Azure的管理者Scott Guthrie早前在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表示,雲服務可能是要比傳統的軟件銷售利潤更低,但他指出,雲是技術趨勢,當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軟的雲服務時,這就能夠幫助微軟在未來市場上“分到更大的餅”。
如果放到技術發展這個維度來看,微軟是以顛覆者的麵目出現的,它顛覆了IBM所代表的計算能力的集中化,它和英特爾一起組成了Wintel聯盟,把電腦帶給了個人帶給了中小企業,這也是它生意的立足之本。
然而技術和商業趨勢不斷變化,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花錢建立數據中心打造IT基礎設施,這個市場可以由一家公司集中建立這種數據中心,剩下的公司可以向這一家公司“租賃”數據服務,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就是雲計算,它代表計算能力重新集中化。
而代表計算能力分散的微軟原本是要被這股趨勢顛覆的,是薩提亞及時調轉了船頭,順應了這股潮流,避免了被顛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