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衣大炮興起的免費思維、小米的粉絲經濟、稻盛和夫的阿米巴、以及這些年在探討的華為、IBM、微軟模式,想要創個業,卻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有太多。

作死的執行力
一個朋友公司開的好好的,不知道哪個腦子沒對,非要去學什麼X導力,一個不到30人團隊屁大的創業公司,開始細分崗位、強KPI、崗位都TM沒配齊,還楞是搞出了個T級晉級,不止是業務部門被弄的雞飛狗跳,就連研發部門都沒放過,定了各種考核製度。
果不其然,折騰了半年多,核心人才該走的走、有活力有幹勁兒的員工該跳槽的跳,剩下的那部分基本是那種目光呆滯,老年癡呆晚期,二十多歲的皮囊下支撐著一顆七老八十的靈魂,咋一看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去錯了片場跑去了敬老院(敬老院也要比去他們公司有活力)。
倒也是順了朋友的意願,他說往東、員工絕不往西,公司的計劃隻要老板想的出,基本都能落地,員工各個按時打卡上下班,一片和諧的景象,可是公司的狀況相比以前卻差的要死。
朋友酒吧買醉,問我到底怎麼了?
我說:“創新力沒了!”
他說:“日企文化不是在工廠裏吆喝一嗓子,說你們都給勞資趴下,沒有人問為什麼就全都趴下了,靠這種執行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嗎?”
我說:“慈禧一上朝,見了麵的文武百官不用吆喝,就都TMD的跪下了,大清還不是亡了嗎?”
這嗑,嘮到這裏,基本已經嘮不下去了,剩下的故事全都在酒裏了。
先給自己定個位
太多的創業者,被別人成功之後總結的“所謂理論”蒙蔽了自己的雙眼,無論做什麼先要明白自己企業的定位。
作為一個初創的小公司,當自己的組織沒有達到大公司的規模前,提前去感受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其實就是一種自殺行為。
小公司在財力、資源、人脈上麵沒有任何一樣比的過大企業,甚至創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前期的資源到底誰更強一些,能和別人比的無非就是誰更快,誰更具備創新力。
這個快,是全員參與集思廣益利用各自優勢製定並執行戰略的快,不是領導者一個人拍腦袋,讓大家馬上去幹下去的快,創業公司的人才一定是那些敢想、趕幹、又擁有豐富經驗的年輕人更具優勢,這是小團隊的核心。
大公司在守業,是因為組織達到了一定人口基數,不得不製定規矩去建立管理,而小公司如果出來就按造大公司的製度去幹,要麼他死了,要麼他永遠徘徊在“守業”的小公司停滯不前。
在你沒有成為一個大組織之前,那些所謂的“成功學”,隻適合去看看,我最想不通的就是一個小公司不想著如何招賢納士,開闊疆土,動不動去參加什麼“管理培訓”天天想著如何管理你那一畝三分地,到底是什麼心態。
我和朋友說:“你公司掛了我可以陪你喝酒,但是在這件事兒上,我給不了你任何值得同情的安慰。”
那些說讓你趴下你就趴下的,在組織裏我統一都可以認為他們是人手,就是已經有成熟的流程、不用動太多腦子、在組織裏是一顆螺絲釘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再未來的三年,將慢慢被人工智能中的智能“工人”所替代。
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是創新,是發明,這是人類自有的文明,這些能力屬於那些喜歡異想天開、思維活躍的創新者。
一個優秀的老板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讓創新的人去創新就好,不要試圖在創新的過程中約束他任何。
寫在後麵
我最羨慕的就是那些業都沒創過,在大公司裏混了好幾年終於混到了中層,然後拿著大企業的高管title出來做谘詢專家,給別人講如何做管理、如何創業、怎麼製定商業模式、頂層設計的偽專家。
一天天大言不慚的像個江湖術士到處開會,到處坑蒙拐騙。
創業這條路哪有什麼牛逼哄哄的不敗模式?無非就是和同行比誰活的更久一點!在這燥亂的創業大環境裏,公司倒不了,有穩定的收入往裏麵進。
可以支撐團隊活著下去就是最好的模式!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