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蘋果和微軟都是大體量的科技創新型公司,但除了喬布斯和蓋茨的一些關於對方的言論外,蘋果和微軟在過去20年中並沒有形成針尖對麥芒的競爭態勢,這源於蘋果和微軟產品定位完全不同,前者意欲打造硬件產品的生態鏈閉環,而後者則更加注重Windows係統在PC市場的優勢。
直到微軟開始涉足硬件市場推出了Surface係列,其實微軟推Surface係列也並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大道理,說白了就是想軟硬體自身都有話語權,高大上一點的表述就是要布局整個生態係統。但說實話,Surface係列在前三代都並不是那麼成功,以至於並沒有太過引起競爭對手尤其是是蘋果的關注。
形象點來比喻微軟和蘋果的關係,倆人始終在河兩岸怒目而視,但都還是朝著各自的方向前進,誰知蘋果腳下是平坦大道,微軟腳下是泥濘小路,微軟為了讓蘋果慢下來,就將手中能用的一個一個的砸向河對岸的蘋果,但基本上都沒有擊中目標,真正集中蘋果讓其展現踉蹌姿態的應該是Surface Pro 4和Surface book的推出。

打這之後,微軟和蘋果是真真正正在產品層麵具備了競爭關係,為了滅掉Surface的囂張氣焰,蘋果在去年推出了the New Macbook和iPad Pro,但前者不具備2合1觸控模式,後者生產力設備的稱謂成為了行業笑柄,盡管如此,庫克還是親自站台宣稱iPad Pro可以代替Windows台式電腦和筆記本。
然而各家專業媒體的評測和業內人士的專欄中,iPad Pro幾乎無一例外的被Surface Pro 4完爆,不過在筆者來看iPad Pro被完爆這事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因為兩者的定位本就不同,iPad Pro雖被定義為生產力設備但最多也就是個配上鍵盤的大屏平板,而Surface係列在自打Surface Pro 3推出之時就被定義為“全麵創新的筆記本電腦”,Surface Pro 4自然也要延續這個定位,所以說一款平板電腦和筆記本比拚生產力,輸了也是情理之中。
微軟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的Surface Pro,我們可以看到微軟並沒有為全新的的Surface Pro冠以代數命名,而且采用了“新Surface Pro”這個定位,與此同時推出了全新的Surface Laptop,那麼新的命名和新產品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下麵就來說說我的觀點。
微軟雖在早年就涉足了硬件市場,但基本上都是以PC周邊設備為主,這與已將PC生態鏈概念玩轉於鼓掌之間的蘋果來說顯然不是一個量級,以至於在Surface係列剛剛推出之時就出現了將競爭對手設定為iPad的定位錯誤,這導致在兩者的比拚後,絕大多數都傾向於選購iPad而不是Surface,直到Surface Pro 3推出時將競爭對手設定為Macbook Air,才將這個錯誤糾正。

蘋果PC產品係列

微軟Surface係列已經和蘋果可以形成一一對位
臨摹蘋果產品線 調整對位策略
今年當年打開微軟官網,看到Surface係列的產品布局,你可能會突然開悟,原來微軟Surface係列的產品策略就是在“臨摹”蘋果Macbook係列,Surface Studio對位iMac、SurfaceBook對位Macbook Pro、Surface LapTop對位Macbook Air和The New Macbook。

Surface Pro 3推出時就將競爭對手設定為Macbook Air(圖片來源:digitaltrends)
之所以微軟並沒有將最新的Surface Pro命名為Surface Pro 5,一個重要的原因的是避免思維慣性,畢竟Surface Pro 3推出時就將競爭對手設定為Macbook Air,你會看到Surface Pro 4很多的對比內容是針對Macbook Air來撰寫的。當然,你說當年的Surface抱大腿也好借力打力也罷,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產品係列還不成熟。
但如今的境況已經完全不同,Surface係列已經得到市場認可,整個係列也已經健全,這時候就需要賽場上有針對性的防守,我始終認為Surface Pro 3與Macbook Air對位就相當於籃球場上大前鋒防守中鋒,雖然可能身高上、塊頭上、得分能力上比較趨同,但打法、技術動作、跑位等細節是完全不同的,自然針對性的戰術也是不同的,微軟自然也是清楚的,在今年推出Surface LapTop後,Surface Pro係列肯定是要回歸到自身熟悉的位置上,一個“新”字傳達出一個新的市場走向。
同名不同效的Pro將誘發的蘋果產品變革
用強點去打弱點始終是籃球場上千古不變的恒理,因為你在各個位置能力值都基本趨同的情況下,這是撕裂防守最好的方法,如果按這個標準來衡量Surface Pro就是微軟隊的強點,而iPad Pro就是蘋果隊的弱點。
我始終不認為iPad Pro有作為成為生產力工具的能力,就算你是個徹頭徹尾的藝術工作者,它也頂多是你身邊的第二台設備,而iPad Pro按理來說根本就不具備與Surface Pro 4比拚的機會,然而卻在大屏幕表象以及庫克一撥又一撥生產力表述的轟炸中被擺到了同一桌麵上,這點可以看出蘋果和庫克的老辣,實際應用體驗好與壞沒關係,先用輿論攻勢將iPad Pro提升到和Surface Pro 4同一檔位,雖被完爆但關注度不掉隊,後期再用雙係統或OS X力挽狂瀾。

我始終不認為iPad Pro有和Surface Pro對比的意義(圖片來源:mspoweruser)
其實從iPad Pro推出了9.7英寸版本就印證了其在生產力這件事情上的心虛和不自信,而再看看新Surface Pro,12.3英寸、第七代酷睿i5處理器、128GB固態硬盤、8GB內存,看到這些數據你首先會聯想到什麼?相信大多數人光看數據會認為這就是一款常規形態的筆記本,能夠聯想到這是一款2合1設備的並不多,因為12吋以上一直以來並不是2合1設備的戰場。
不光如此,新Surface Pro在京東上甚至打出了“二合一平板電腦”的產品標簽,雖然廠商沒這麼表述,但這也意味著微軟正在將二合一設備極力往生產力的方向引導,而在這個市場蘋果顯然還是空白,明顯的短板自然不是蘋果的作風,以至於在筆者看來,蘋果逐漸弱化Macbook Air係列甚至是未來可能退市,主要的原因還是填補在二合一PC市場始終無作為為目的。
關於二合一生產力工具蘋果早就準備好了!
庫克在之前的采訪中表示:“我十分確信,消費者並不需要這樣一款Mac和iPad混雜型產物。假如推出這樣一款產物,我們擔憂的工作就會產生,那就是用戶體驗達不到消費者的預期。”
然而Patently Apple網站從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所核準文件中發現,蘋果早在2013年就申請了一項具備雙麵觸控機能且全麵透明觸控板與MacBook結合的概念設計專利。這意味著蘋果早在兩年前就申請了庫克所否定的混雜型產品專利。

蘋果在2013年就已經申請了2合1觸控Macbook的專利(圖片來源:patentlyapple)
蘋果之所以還沒有推出真正的二合一生產力工具,一是iOS和OS X的契合度還不是那麼完美,二是這個市場還沒有真正迎來爆發,iPad Pro隻是煙霧彈,對於蘋果推出二合一生產力工具這件事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畢竟一直被微軟牽著鼻子走可不是一件非常爽的事。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3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38.33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bitstam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