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完美重現好萊塢電影裏的情景了,而且也不斷出現在各大媒體或者雜誌的頭版頭條,不得不說,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競爭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樂觀派認為人工智能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而悲觀者則認為人工智能會奪走我們的工作,破壞法律甚至挑起戰爭。積極也好,消極也罷,與這些預測有關的是遙遠的未來。著眼於現在,競爭並不是發生在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的,而是在世界科技巨頭之間,因為它們正狂熱的投資於人工智能領域。
數字數據的可得性,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算法,讓人們不斷熱衷於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西方的各大科技公司,如Alphabet (穀歌的母公司),亞馬遜,蘋果,微軟,IBM,Facebook等,正不斷斥巨資進行人工智能的開發,同樣,在中國也是一樣。數據提供商PitchBook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為止,全球企業已經完成了約213億美元的人工智能的並購交易,是2015年的26倍。

在激勵的競爭、過高的期待以及不斷炒作的推動下,人工智能的熱潮就像首次發生在加州的淘金熱。盡管百度和阿裏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公司也在投資人工智能,並將其部署到本土市場,但更多的勘探者還是西方科技公司。人們普遍認為Alphabet處於領先地位,因為多年來,該公司一直從人工智能領域獲得可觀的利潤,並擁有許多最知名的研究人員。
但是小智君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這場比賽還遠未結束。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大型科技公司將以三種方式進行正麵交鋒:繼續爭奪人才,幫助培養企業“大腦”; 嚐試比對手更有效地將機器學習應用於現有業務; 嚐試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創造新的利潤中心。
人工智能的本質——“傻瓜專家”目前,最狂熱的是人才,因為人才比數據或者計算能力要少得多。微軟Gurdeep Singh Pall曾說,現在的人工智能係統就像“傻瓜專家”,“它們擅長做什麼,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那將會是一場災難。”所以,雇傭合適的人才對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這也引發了一種趨勢,即在完成學位之前,公司就會開始為學術部門招聘教授或者研究生。甚至某些學術會議,也會成為人才招聘的場所。如果高額的薪資還不具有吸引力的話,各大公司的專有數據,也會是吸納人才的一種手段。
如果薪資,數據還不奏效,科技巨頭就可能會收購整個創業公司。2014年,這一趨勢首次出現,當時穀歌斥資5億美元收購了DeepMind,這家初創公司沒有任何營收或可銷售的產品,而是一群“深度學習”的研究員。不久,他們就設計出了擊敗世界冠軍的“圍棋”選手。

各大公司對待員工也有不同的理念。一些公司,如微軟和IBM,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投入巨資,並發表大量論文,但不要求研究人員將其研究成果應用於商業活動。相反,蘋果和亞馬遜沒有大量的研究計劃,卻期望所有的成果都能融入產品,並要求員工對工作守口如瓶。而穀歌和Facebook介於兩者之間,研究人員是否必須效力於商業項目,視情況而定。
2017各大科技巨頭在AI方麵的布局人工智能的優勢在公司對用戶需求的預測中最為明顯。比如,在Netflix上,人們觀看的視頻中,約有四分之三都是來自自動推薦和係統建議的。擁有流行應用Instagram的Facebook,通過機器學習識別帖子、照片和視頻的內容以便向用戶顯示相關信息,並過濾掉垃圾郵件。
亞馬遜和穀歌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麵走得更遠。機器學習使亞馬遜的在線操作變得更加高效。在其任務中心約8萬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對庫存進行分類及分配。在食品雜貨訂購方麵,亞馬遜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識別水果的成熟度和新鮮度,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它還開發無人機,可以在一天內完成訂單。

至於穀歌,利用人工智能對YouTube的內容進行分類,並在應用Google Photos中識別用戶,進行分組。另外,其安卓係統也有嵌入人工智能技術來預測人們更感興趣的應用。穀歌旗下的Google Brain被認為是應用機器學習的最佳研究小組之一,而DeepMind通過提高其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效率,為其母公司Alphabet節省了大量資金。
迄今為止,科技巨頭們大多試圖利用人工智能從現有業務中獲利。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建立新的業務。競爭比較激烈的一個領域是虛擬助理。2010年,蘋果公司收購了語音助理Siri,這是蘋果公司在該領域的首次探索。之後,亞馬遜、穀歌和微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來開發語音識別效果更好的助手。
除此以外,增強現實(AR)設備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另一個機會。像Snap這樣的移動應用和即時通訊應用等都是AR應用的早期例子。AR可以更徹底地改變人們與互聯網的關係,讓用戶從一個小屏幕上消費數字信息。而且,它還可以提供便攜式的人工智能功能,如同聲傳譯和麵部識別等。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無人駕駛領域。科技公司正在不斷展開測試,建立大型的專有數據集,並利用計算機視覺來訓練係統識別現實世界中的物體。每家公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而國內的公司,隻有百度一家能夠入局,百度在2017年,終於確立了自己未來的發展重點,那就是無人駕駛。目前百度的Apollo開放平台已經與具體的車企合作,預計在2018年,完成Apollo的處女座:無人小巴車。就像穀歌在移動設備上的Android係統一樣;Alphabet也有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其他的公司,如Uber、特斯拉等也在不斷加大自己的投入,不過據說蘋果已經縮減了其汽車野心。
自動駕駛汽車隻是說明了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戰略是如何將軟件的虛擬世界推向硬件的。包括Alphabet、蘋果和微軟在內的許多公司也在投資建設專門的、功能強大的“人工智能芯片”,這些芯片可以為他們的各種活動提供動力。而他們將與這一領域的領頭羊英偉達展開競爭。
2018年人工智能的未來其實,人工智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技公司是否支持開放和協作。現在,除了發表論文外,許多公司還開放其機器學習軟件庫,為將爭對手和獨立開發者提供內部工具。穀歌的圖書館和TensorFlow就很受歡迎。Facebook也開放了兩個圖書館,Caffe2 and Pytorch。在小智君看來,開源具有戰略優勢。一方麵,當這些庫被使用時,可以被進行調試;另一方麵其背後的公司也能獲得榮譽。

當然,也免不了會有人擔心向TensorFlow這樣的圖書館會吸引更多的人才,之後其所有者可能會采取收費模式。這樣的謹慎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明智的,畢竟身處淘金熱的浪潮中,很少有人會考慮長遠的問題。
不管怎麼樣,從現在來看,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便利還是很多的,對待人工智能,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相信那些聰明的研究員,會讓人工智能走的更遠!
【本文係人工智能觀察作者AI小智君原創,轉載請聯係作者並注明出處,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比特牛交易所官網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6.64MB
下載
火bi交易所
其它軟件175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平台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官網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歐意app官網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tcoke交易所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咖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86.26MB
下載
bafee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5MB
下載
必勝交易所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