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開始源於一場小危機。 大概5年前,Ari Popper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困擾,他想到自己一直喜歡《星球大戰》和科幻小說,就去南加州大學上了10周的寫作課程。這段經曆讓他突然意識到,利用科幻小說為人提供谘詢,或許可行。SciFutures就這樣成立了。

在起初不斷地向他人講述自己這個想法時,他習慣引用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著有《2001太空漫遊》)的一句話,“預見未來的關鍵在於,你要變得非常大膽和瘋狂,不管他人會不會嘲笑你,或是否對此嗤之以鼻。故事本身就是價值,它會拓展我們信念的邊界,和未來的可能性相連接。”
Popper很早就感知到的一點是,那些最初顯得可笑的小說中的想法,很可能隨著時間的推進越來越合理。科幻和現實的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近。
SciFutures也經曆了從無人問津到受到關注的過程。如今,他和合作的科幻作家們為全球各地的幾百個公司高管寫了數千篇科幻小說,來深入理解和展現一些問題。Popper總會重複一個觀點,“故事是有靈魂的數據。”他把這項工作命名為“公司遠見”。
至少對於好時、Visa、百事和福特來說,這個概念並不那麼瘋狂。這些公司如今都是SciFuture的客戶,認為它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應對未來—對於大公司來說,最擔心的就是某天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在整個市場中出局,就像諾基亞、Blockbuster或Radio Shack那樣。

大公司與科幻的連接其實早已發生。位於佛羅裏達州、一貫神秘的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早就聘請了3名科幻作者,其中最有影響的是Neal Stephenson;微軟的頭戴設備HoloLens這個名字本身,顯然是向《星際迷航》中的全息甲板holodeck致敬;Oculus的員工入職之後會收到一本名為《一級玩家》的小說,參加過Oculus開發者會議的人也收到過這本小說,書中提到公司最早的靈感來源是《黑客帝國》;在英特爾待了10年的未來學家David Johnson已經聯手亞利桑那大學的危機實驗室,嚐試勾勒未來的圖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也已把科幻納入技術倫理的討論中。不僅英特爾擁有自己的未來學家,Google、IBM、微軟、蘋果同樣有專屬的未來學家,幫助它們更好地製定戰略性的決策。
然而,雖說無數的調查公司和谘詢公司都在預想未來,但跟科幻作家相比,它們顯然想象力不足。而且對未來焦慮的也遠不止技術公司。SciFutures的客戶就不單是技術公司,還包括零售、家居、食品等不同領域的公司。
簡單來說,SciFutures的工作流程和一些谘詢公司相似,提供故事給客戶做研究、辦工作坊,隻是它會以漫畫、網站、數據圖和各種媒體形式展現這些故事。這些項目中超過一半是幫助客戶設計創新實驗室,描述未來的樣子。
“我們幫助他們思考未來5到10年的情境。有些時候我們會使用非常前沿的技術,而你並不知道它什麼時候能成為現實。”Popper說。至於這種預測有多大可能成真,他也從來不去估算。“我們不是一個保證對錯的公司,而是讓人們能以不一樣的方式工作。傳統公司通常很難跳出自己的傳統方式。它們應該創建自己的未來,而不是成為未來的受害者。”

“不管未來你要賣食物、紙張還是金融產品,都要發展一個B2A(Business to Algorithm,商業到算法)的概念,理解你的品牌和產品需要傳遞什麼信息,以及哪些信息需要在競爭中保持優勢。”Popper說。
如今加入到SciFutures的作者隊伍當中的科幻作家已經超過200人。Netfilx高級軟件工程師、NASA前人機交互負責人Jesse Kriss的話大概能說明他們的價值,“隻要你有一點想改變世界的想法,那你就是在寫科幻小說。”
這些作者背景多樣,有的是北卡羅萊納州的大學老師,有的是由技術創業者轉行的科學作家。這些人會因自己擅長的話題和領域被分類,Popper在接觸客戶的時候,也會根據這些類型提名建議的合作者,類似一種匹配工作。接下來,作者就要和客戶一起思考應對變化、優於對手的做法。不過創作者並不會和客戶直接接觸——這是有意設計的。他們隻能得到關於產品和公司行業的簡單說明,隨後需要給出兩三頁的故事梗概,預見這個公司可能經曆的最糟糕的時刻,以及技術將把它帶向何方。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這非常有價值。”Popper說。SciFutures的撰稿人之一劉宇昌(Ken Liu),是科幻小說《三體》的譯者。他在接受《紐約客》采訪時表示,這件事最神奇的是,你寫的這些科幻小說有可能被一些公司高管看到,而這會加速它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因為合約的保密要求,大多數的合作細節不能透露。Popper隻能模糊地描述他的一些判斷。比如,在SciFutures想象的世界中,不遠的將來,人們將會感受到“個人化、超現實、沉浸式、定製化的購物體驗”。這意味著它會知道人們想要什麼、能夠接受的價格,整個過程也是遊戲化的。
也有些合作項目看上去非常簡單,比如給好時巧克力設計的一套3D打印係統,讓消費者可以在線定製自己想要的食物。好時還用虛擬現實技術來模擬店內的消費場景,邀請了500個消費者通過VR眼鏡來體驗虛擬店鋪,通過分別展現關於好時正麵和負麵的背景信息,觀察人們是否會選擇它的產品,以及做決定的耗時。
SciFutures還和Visa關於未來的支付展開過合作。Visa創新領域高級副總裁Vijay Sondhi發現,在很短的時間內,SciFutures讓他們接觸到了最新技術,“關於未來和支付,我們有了很多新奇的、可能永遠不會想到的思考方式。它幫助我們感受到這些想法的存在。” 在舊金山的Embarcadero區,SciFutures幫助Visa搭建了一個未來商店,人們可以在這裏體會到“無摩擦的支付”,不需要注冊任何信息就可以掃描。

SciFutures最出名的是幫助家居用品和家裝公司Lowe’s設計了一個虛擬空間Holoroom,在這個20英尺×20英尺(約合610厘米×610厘米)的空間內,人們通過選擇一些3D產品,頭戴一個AR設備,就可以看到這些產品在家裏的樣子。牆的顏色,地板的顏色和材質、窗戶的大小,都可以不斷排列組合。最近宜家專為蘋果公司iOS 11推出的AR產品也有類似的嚐試。
軍事機構和政府部門比商業公司更早地開始和科幻小說作者合作。最近,SciFutures還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起工作,展現出未來10到15年地緣政治的樣子,讓人們能夠更感性、更本能地體會到變化。
“我們的工作就像預演未來”Popper說,“人們一旦進入到故事體係當中,大腦就產生了化學反應,研究發現,如果是通過故事獲得信息,人們更容易被說服。”
“如果是一份600頁的報告,你很難喚起行動。但如果可以把科學和未來趨勢轉化為非常吸引人的內容,可能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和行動,這就是故事的價值。”Popper說。
的確有很多科幻小說中講述的事情在後來變成了現實。比如阿瑟·克拉克1945年就預言過衛星通訊的誕生,威廉·吉卜森在1980年代初也想象過互聯網的世界,那時大學裏的實驗室剛開始考慮把計算機一台台連接起來。
摘自《第一財經周刊》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lcc交易
其它軟件35.40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zt交易所地址
其它軟件293 MB
下載
歐聯交易所官網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31.86MB
下載
eos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kkcoin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37.92MB
下載
蜂交所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179.15 MB
下載
五行幣交易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金牛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0.9MB
下載
富比特交易平台app鏈接2024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