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界——中國創業與投資第一門戶
事實上,回首雷軍成年後的三個本命年你會發現,如果沒有24歲的那道檻,命運讓雷軍在金山就完成了狙擊微軟Word的使命,或許也就不會再有他在36歲和48歲時的故事和曆練了。
作者 | 小芳 江嶽
來源 |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有時候,充滿戲劇性和命運攸關的時刻往往隻發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時甚至某一分鍾,但它們的決定性影響卻超越時間。
即將迎來48歲生日的雷軍對此大概是深有體會的。以12年為一個輪回,他在過去4輪時光裏經曆過無數這樣的關鍵時刻,初遇求伯君算是,在中關村喝下那碗創業的小米粥自然也是。
而更多關鍵時刻集中出現在他的本命年裏。
與“輪回”類似,“本命年”是國人信奉的另一個概念,民間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本命年要麼走運要麼倒黴。互聯網圈也不能免俗。去年,當48歲的李彥宏因為百度的種種負麵屢上黑榜時,關於他本命年不好過的議論一度風靡坊間,今年百度逐漸好轉的局勢似乎也成了這種論調的變相證據: 看,熬過本命年就好了。
對於雷軍來說,本命年似乎就沒那麼可怕。除了24歲那年在金山搞的盤古組件不太順遂,此後的兩個本命年他都收獲頗豐:36歲時,他投資了YY等一批明星公司,後來賺得盆滿缽滿;48歲這年,他帶領小米上演了一場絕地反擊,得以自豪放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襲的,除了小米。”
發生在雷軍本命年的故事,總離不開名利和財富。但不管走運還是倒黴,你都能從中窺到這位老牌勞模的生存邏輯。
壹
雷軍在24歲那個本命年的開端看起來也是極好的:北京大學出版社1月新書《深入DOS編程》的作者欄裏,年輕的雷軍赫然在列。
那是1993年,雷軍在金山工作1年多,是金山公司北京開發部經理。同年,在南方,馬化騰剛剛從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一家公司謀了份軟件工程師的飯碗。
在雷軍眼裏,“WPS之父”求伯君一度就是成功的代名詞,早在大學時,他就拉上兩位同學創辦公司,模仿金山漢卡業務。兩者最終在1991年中關村的一場計算機展覽會上初識。或許是因為偶像光環的作用,雷軍對這位“中國第一位程序員”印象深刻:身著一件黑色呢子大衣,光彩照人。與偶像吃過一頓烤鴨後,雷軍在1992年初加入金山,他在招聘信息上打出的口號是“求伯君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當時金山公司北京開發部設在了四通公司李文俊的私宅裏,但雷軍是有野心的。在武漢大學他就是學霸:用兩年時間修完了大學課程,並成功席卷武漢大學所有獎學金,進入有“讓程序員成功”光榮傳統的金山,隻是他進階的第一步。
他當時的目標應該是成為求伯君、鮑嶽橋、吳曉軍、王誌東那樣的人物——他們大多憑借極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和毅力,使自己的作品成為那個時代的經典,比如王永民的五筆字型、王江民的KV殺毒、鮑嶽橋的UCDOS、周誌農的自然碼輸入法、王誌東的中文之星等。
1993年成為雷軍自證的關鍵一年。機遇和挑戰同時擺在了這個年輕人麵前:微軟的Word來勢洶洶,金山WPS首當其衝受到威脅。人們曾經形容那家老牌互聯網公司的作風:微軟之下,寸草不生。
被激發鬥誌的雷軍決定反擊。從1993年到1995年,他帶著一幫程序員苦熬了三年做“盤古組件”,組件包括文字處理、電子詞典、名片管理等6個辦公軟件,取名“盤古”,意為開天辟地,意氣風發表達著程序員們想要一戰成名的激情和欲望。
期間,雷軍把勞模特色發揮到了極致:放棄了所有節假日,幾乎全天工作。即使這樣,他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勤奮。團隊的核心程序員陳波被他視為楷模,後者上班時間“連水都不喝,女朋友的電話都是中午去接”。
事實上,這是一場賭博。
金山為此付出了200多萬的成本,賭贏了,就是一家本土公司擊敗海外勁敵的勵誌故事,年輕的雷軍也能躋身程序員的傳奇殿堂;賭輸了呢?當時熬紅了眼的雷軍可能沒時間考慮過這個後果。
用現在流行的話講,雷軍在這個項目上“all in”了。1993年,Window 係統在國內呈蔓延之勢,雷軍判斷:DOS係統沒有希望了,金山沒有必要繼續做基於DOS 的開發。但此後的事實證明,這個判斷下早了。後來劉韌在《知識英雄》一書中感慨,金山在1993年就停止DOS的開發,相當於“把直到1995年才最後達到輝煌的DOS中文平台的主戰場拱手讓了出來”。
雷軍甚至放棄了被大眾熟知和接受的WPS這個IP,等到1995年春天,金山北京開發部和珠海總部都激蕩著即將親手開啟新時代的亢奮。4月,“盤古”這個全新的名字登上了多家報刊的廣告版麵,雷軍還準備了一篇新聞通稿,邀請了20多家媒體參加發布會。
結果卻是:雷軍被現實灌了一瓢冰水。
大家對“盤古”並不買單,產品發布半個月後還有用戶打電話來問“盤古組件”到底是什麼東西,6個月後,盤古組件隻賣出2000多套,很多程序員心灰意冷,雷軍更是深受打擊,“那年,我失去了理想”。他一度不願提及此事,當時研究生畢業不久的周鴻禕偶然提到“盤古組件”不好,雷軍馬上拉下了臉。
如今看來,1995年春天那場失敗的種子,是雷軍在1993年埋下的。他在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選擇了激進,並為此付出代價。類似的錯誤,他沒有允許自己再犯第二次。
貳
36歲的雷軍仍然在忙碌,和24歲時埋頭寫代碼的程序員不同,此時他的身份已經是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一位記者曾經回憶自己在2005年時見到的雷軍:雙眼布滿血絲,看起來就是一位常年過度心累的管理者。他用著一部諾基亞黑白小手機,掛著手編手機鏈,喜歡在采訪中反複闡述著自己的理想,末了還熱心向記者傳授提問技巧。
他依然是一位完美主義者——2004年確定網遊、殺毒、辦公軟件三項核心業務後,金山正在全麵向互聯網轉型。向記者介紹藍圖時,他一邊描述一邊瞄著對方筆記,擔心沒有完全說清楚,最後索性拿過本子,整整畫了兩頁紙。
對待一場采訪尚且如此較真,金山上市壓力給雷軍帶來的負擔就不難想象了。
金山內部早在1999年就有香港上市的聲音,但等它輾轉香港、大陸、美國納斯達克又回到香港最終上市時,已經是2007年了。“其實IPO隻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階段,但對我來說卻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雷軍後來反思,整個金山都被上市拖疲了。
雷軍心裏是有不甘的,“我也不比別人笨,我至少也比別人勤奮,為什麼我弄個企業就這麼磕磕絆絆不容易?為什麼他們弄個企業就挺容易。馬雲挺容易的,陳天橋也挺容易的。”還有人總在問:如果金山不上市,那些跟了你16年的兄弟怎麼辦?網易、盛大都上市了,為什麼金山的員工還在受窮?
為了上市,金山上下搞得都很苦,2005年9月14日,“金山毒霸”宣布正式進入日本市場,但在日本工作的員工幾乎每周都有兩晚在酒吧度過——加班太晚,住在郊區的員工舍不得支付日本昂貴的打車費用,大家就一起在酒吧聊天、打盹。
那段時間,金山勒緊褲腰帶準備在大陸主板上市,但是上市的條件之一就是企業連續3年都盈利。“那時我們有錢都不敢花,因為一花就會產生費用,馬上就虧損,也就達不到上市的要求。”
曾經有員工跟雷軍開玩笑,“雷總,我從進入公司的時候就聽說咱們金山要上市,每年過年我都和家裏人說,但是等啊等,現在家裏人都不信了。”
重擔最終在2007年10月9日金山上市那天卸下。淩晨6點,雷軍臨時換掉公司提前準備好的《致全體員工信》官方版本,親手重寫了一封致全體金山人的公開信。兩個月後,他離開金山,在中層溝通會上連續鞠躬三次,平複會場複雜情緒。
“我終於把債還完”,一語道盡心酸。
不過,在第三個本命年前後那兩年,雷軍的副業已經是天使投資人。人到中年,雷軍似乎漸漸看清楚:求伯君、王江民等個人英雄式的成功已經很難複製,跟那個時代的技術改變命運一樣,資本也可以是撬動時代的有力杠杆。加上手持2004年賣掉卓越網的巨額資金,雷軍有了入場的本錢。
雷軍的第三個本命年,是中國互聯網關鍵的2005年——中國網民首次過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互聯網大國。浪潮洶湧之下,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潮興起,BAT正在憋著勁圈地築牆,到處都是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
雷軍在這年做出了幾個重要決定,比如投資100萬美元入股歡聚時代——七年之後,歡聚時代赴美上市,持股超過20%的雷軍獲得了超過百倍的收益。這一年,他花50萬美元參與投資的拉卡拉公司也注冊成立,隻因創始人孫陶然在他看來是“做什麼都成,無論做什麼我都投”的存在。類似的評價,他在那年還送給了開始做“我有網”的陳年。
在老朋友周鴻禕看來,雷軍的天使投資過於謹慎,“天使投資本來是件感性的事,他做天使投資比人家做風險投資還嚴謹”。雷軍的投資原則就是兩條:不熟不投、隻投人。相比之下,今年風頭正勁的投資人周亞輝就不同了,後者有一句名言,“小富靠勤,大富靠命,投資獨角獸大多靠運氣。”這似乎也是現在很多天使投資人的心態。
不過,僅僅金錢上的成就是無法滿足勞模雷軍的。他刻苦自律得像台工作機器,無法接受自己不優秀。做投資在某種程度上被他視作看賽道的學費——
“我想做移動互聯網,但是我不懂,不懂就要交學費,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看別人怎麼做,在UC web看過之後,我對這個行業已經熟透了。”
叁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銷量下滑後能夠成功逆襲的,除了小米”。2017年,站在第四個本命年的夏天,說出這句話的雷軍內心應該是驕傲的。
“我不是一個善於在逆境中生存的人”,他曾經坦言自己害怕落後,擔心一旦落後就追不上。但擔心的事情總會發生,墨菲定律在雷軍身上再次生效了——從2015年開始,小米業績遭遇下滑,到2016年勢頭更加明顯,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雙雙下跌。
雷軍不得不硬著頭皮挑戰落後帶來的恐懼。
聚焦、補課、探索成為雷軍整個2016年的關鍵詞。那年春天,位於五彩城的小米辦公室籠罩在低氣壓中,素來嚴苛的雷軍一反常態給出了“去掉KPI”、“開心就好”的安慰。隨後,他請回黎萬強,罷黜高管整頓供應鏈,請明星代言,布局線下和海外市場,努力扳回局麵。
或許是因為接近知天命之年,或許是因為挫折磨平了他的傲氣,低穀中的雷軍反倒不像當年背負金山上市壓力時那麼緊張和焦慮。他埋頭補課,同時學會了自我安慰和寬慰別人——
2016年10月,他請小米早期員工吃飯,席間稱“不管外界怎麼看我們,我們今年肯定比去年強大,比前年強大,比大前年強大”;2017年2月,他又在參加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時說“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沒有人能擊敗我”。
局勢在2017年漸漸明朗起來。
年初,雷軍宣布了小米要年入千億的小目標;10月,他把小米的預期銷量從年初的7000萬台上調到9000萬台;12月,關於小米與投行商討IPO事宜的消息流傳於坊間。除了缺貨的老問題,外界唱衰小米的聲音漸漸平息。
有媒體人感慨,雷軍之所以是雷軍,不在於他能夠預測風口,而在於風停了之後他還能飛。
雷軍還能飛多高,這個答案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走到第四個本命年,雷軍似乎已經放下了自己當年對身份的糾結——金山上市後兩周,他曾受邀參加一場電視節目采訪,卻感慨,“我堅信因為我是金山的總裁才被邀請的”;“真的希望將來因為我是雷軍,所以我才有機會坐在這裏。”
如今雷軍已經不再需要過多的身份標簽。為了專注補課,去年他還辭掉了歡聚時代董事長、董事一職。“雷軍”這個名字,已經比商業公司裏的多數職位有分量。他在今年2月的一場采訪中也提到:“我不希望大家現在都能理解小米的商業模式,我隻希望10年、20年之後,當大家提到中國零售效率、製造變革時,記得有‘雷軍’這麼一個名字就好。”
事實上,回首雷軍成年後的三個本命年你會發現,如果沒有24歲的那道檻,命運讓雷軍在金山就完成了狙擊微軟Word的使命,或許也就不會再有他在36歲和48歲時的故事和曆練了。
所謂五十而知天命,不過是每12年一個輪回來回修正的結果。
而時間對雷軍的改變,也寫在他創立的那些產品和公司名字裏——從盤古、卓越到小米、順為,背後有事業的大起大落,也有執著和放下。
生日在即,素來簡樸的雷軍大概也沒時間為自己準備什麼慶祝活動。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上海東方明珠塔下的小米之家將於雷軍生日(12月16日)當天開業,這也是小米之前在國內的第258家門店。
燈光亮起的那瞬間,雷軍是否會想起那些本命年裏的關鍵時刻?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