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這個設想,想把驍龍的芯片替換到筆記本電腦裏。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壓低耗能延長續航,相應所要的代價自然是要犧牲筆記本運行性能。這個設想已經被微軟聯合高通在惠普、華碩產品上開始實施,並在微軟自家公司投入百台設備試用,市場定位可見一般。

產品的誕生的同時也會產生這幾個疑問:
-它的性能會比輕薄本還要差?
-它和平板有何區別?
-很多電腦支持快充,超長續航意義何在?
-相比酷睿驍龍處理器如何?
-ARM和X86哪個平台更有前途?
這幾個問題其實都是大部分用戶想問的,像這樣“跨界入侵”的意義在於要取長補短,舍去我們實際用不上的功能,即使這些功能並不雞肋,隻要個人用不上就會舍去不讓它侵占PC本身的耗能,從根本上做到“節流”因為“開源”能夠做的很有限。
X86和ARM的本質區別
目前市麵上電腦CPU構架多以X86/X64構架而成,像驍龍這類手機芯片的構架是ARM。雖然都是“大腦”但構架不同對於各種軟件處理也多有不同。最為核心區別就是——指令集,電腦CPU采用的指令集叫做CISC,就是“複雜指令係統計算機(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意思,CISC指令集的指令係統非常豐富,命令通常也很複雜,這樣對操作發出的指令也有針對性,執行效率更高;ARM的CPU則是RISC,意思是“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它的特點是針對常用命令進行優化,讓他賦予更簡潔的執行環境。同時,對不常用的功能通過各種精簡指令組合起來完成。
簡單說,就是X86/X64的電腦CPU更適用於複雜的操作環境,而ARM的手機CPU則適合執行有針對性的使用環境。顯然,從根本上,二者的出發點就不太一樣。前者追求大而全,後者追求小而精。
2不能全麵超越何談替代!
不能全麵超越何談替代!
在微軟聯合高通推出各廠商帶驍龍835電腦處理器產品之前,2016年底驍龍820處理器就公開展示了高通驍龍820運行完整版Windows 10 操作係統和對應Win32程序的情況,這期間隻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驍龍820處理器布局緊湊設計起來更容易周期更短
反觀電腦CPU更新迭代,就算Intel有著更新經驗的大廠商也沒有快於一年的更新速度,兩者之間的難度可想而知。究其原因,RISC CPU結構簡單,布局緊湊,甚至是模塊化設計,設計周期就更短且易於采用最新技術;反觀CISC CPU,因為結構複雜設計周期就更長,而且從根本上講,電腦CPU還沒有像ARM CPU那樣可以實現模塊化設計。

結構和桌麵級處理器有很大差別,尤其是內部總線
不過就目前驍龍處理器已經問世,或許有些人會問電腦CPU會不會被驍龍所替代?替補可以;替代不行,想要實現替代就需要有過人的能力,驍龍的計算能力過於精簡,不是一個“全麵手”,終究獨木難支。如果不能解讀更複雜的指令,能應用的場景也極為有限,驍龍處理器的更新也隻能稱作優化而已。
3短期威脅有限但警鍾已敲響
短期威脅有限但警鍾已敲響
作為PC市場導向而言永遠都是技術優先,X86 架構已經統領桌麵平台(包括筆記本)數十年,一直到今天AMD 和Intel 仍然激烈戰鬥,保持著雙方的足夠活力,但在部分低功耗領域,確實X86的迭代進步已經被ARM 架構的爆炸增長抵消了不少,雙方的性能絕對差距在縮小,高能耗比CPU性能重疊區間越來越大。 短期內,高性能計算、複雜大型3D遊戲確實和驍龍835 為代表的ARM 架構沒多大關係,即使登上Windows 平台都改不不了這個事實。

續航的確很亮眼
不可否認的是驍龍CPU+Win10 在續航、性能和市場方麵對Intel 為代表的筆記本市場現在看影響不大。既然微軟決定推動這樣的策略,那麼驍龍835 一定有相當的可用性。

驍龍CPU可用於PS(不流暢是肯定的),難保日後不會絕地反擊
根據現在情況看,如果桌麵CPU麵對驍龍835 性能還真的未必無憂。驍龍835 也許無法真正意義上追平主流的PC處理器,但也不見得就是毫無優勢,即使談不上眾望所歸,但當麵對市場時驍龍CPU筆記本也存在著有真正需求的用戶。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