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iOS和macOS師出同門,擁有相同的設計語言、同樣封閉的係統環境,但是這兩個操作係統的發展道路卻大相徑庭,搭載iOS的iPhone成為了世界上最熱門的手機,而搭載macOS的Mac電腦卻成了逼格、小眾的代言詞。


蘋果三件套
那麼,如果將iOS和macOS這兩個操作係統合二為一,是不是就能使得iOS更具生產力,使macOS更大眾了呢?
亦或者說,蘋果真的局限於僅僅想將這二者融合?如果你看完本文,你就會發現,蘋果也許是想幹掉這兩個操作係統!

通用應用(圖源:valuewalk)
有傳言稱,蘋果內部有一個名為Marzipan的計劃,目標是讓iOS和macOS能運行一種“通用應用”,簡單來說,軟件開發者將可以設計一套應用,既可以適用觸控屏,也可以適用鼠標和觸控板,應用可以自動識別是在iPhone和iPad上運行,還是在Mac上運行。
如果你覺得這隻是空穴來風的話,看看這幾年iPad上iOS走過的道路,你就會發現,上麵的那條傳言非常耐人尋味。

觸控筆和實體鍵盤(圖源:makeuseof)
2015年,蘋果發布全新的iPad Pro,此版本iPad最大的升級點在於加入了觸控筆Apple Pencil和實體鍵盤Smart Keyboard,業內都認為蘋果此舉的目的是想要提高iPad的生產力,而不僅僅局限於一個“娛樂玩具”。
2017年,蘋果發布iOS11,雖然iOS11為iPhone帶來了全新的控製中心、全新的動畫過度,但是這些更新對比iPad版的iOS11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iOS11 Dock欄(圖源:itstrike)
iPad版的iOS11加入了全新設計的Dock欄,非常接近於macOS上Dock的體驗。將之前的的6個應用增加到了現在最多的15個,同時在Dock欄右邊還會顯示最近使用的3個應用。

多任務(圖源:imore)
macOS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靈活處理多任務和多任務之間的文件拖拽共享,在這方麵,iPad版的iOS11也取其精華,可以實現一個窗口處理多個任務和任務間的文件拖拽,同時,還加入了用戶呼籲了很久的文件管理器功能。
不光iOS“致敬”macOS,macOS也在“抄襲”iOS。

App Store(圖源:tidbits)
2011年,OS X 10.7加入了iPad和iPhone上極其成功的“ App Store”,同時,軟件也終於能像iOS係統一樣全屏運行了。
2012年,OS X 10.8正式發布,此次更新主要是強化了iCloud雲服務功能,同時放棄了沿用多年的iChat轉而采用iOS上成熟的“iMessage”。

毛玻璃特效(圖源:The Verge)
2013年,OS X 10.10發布,此次更新主要是在設計語言上效仿一年前推出的iOS7——全局采用毛玻璃特效。
總的來看,iOS和macOS這一路走來,關係一直都很“曖昧”,似乎早就想有一個融合。
事實上,並不是隻有蘋果這一家公司想要實現“萬物統一”。
隔壁做的比蘋果還激進
蘋果的死對頭,微軟和穀歌同樣對“萬物統一”這一理念有著相同的執念。

Windows Phone 8(圖源:TrustedReviews)
2012年,微軟放棄了剛剛起步,采用Windows CE內核的Windows Phone 7係統,轉而推出和Windows 8一樣Windows NT內核的Windows Phone 8係統,並提出偉大的構想——未來Windows上的應用能直接通用,手機和PC能無縫協作。

Windows 10(圖源:sohucs)
2014年9月30日,微軟推出了Windows 10,Windows業務主管特裏·梅爾森提出,Windows 10將是微軟“最統一的平台”,台式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一體機,物聯網,混合現實頭盔等設備都將融入此係統。
不過,由於微軟對移動端操作係統的改革過於激進,一次次傷害用戶,一次次折磨開發者,時至今日,微軟的移動端操作係統已處於死亡狀態,微軟的“大統一”道路已嚴重受阻。

Android智能家庭
無獨有偶,作為移動端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穀歌開源的操作係統Android也在向大屏桌麵生產力設備、移動智能設備、交通設備和家庭設備滲透。
看來,“萬物統一”絕對是大勢所趨。
或許VR才是發力點?
說到底,這些科技巨頭們做的無非就是讓手指點按更適用於鼠標點擊操作,讓鼠標點擊去適應手指觸控。
但是,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的macOS支持觸控,那麼體驗會好嗎?

surface pro 4(圖源:pocketnow)
其實微軟的surface pro係列搭載的Windows 10係統就已經支持觸控操作了,但是實際用起來體驗並不好,因為就算操作係統本身為觸控做優化,但是生產力軟件自身需要密集的按鈕和準確的點按操作,並不適用於觸控功能。
所以,在現有成熟的設備上實現“萬物統一”,道阻且長。
但是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另外一種新設備去切入“萬物統一”,似乎就會豁然開朗。

Hololens
2015年,微軟推出了頭戴式增強現實裝置——微軟Hololens,你可以通過這款設備以周圍的實際環境為載體,在圖像上添加各種信息,無論是在桌麵上玩遊戲還是進入“外太空”,都可以輕鬆實現。

操作Hololens(圖源:giphy)
最關鍵的還是Hololens的操作邏輯,你隻需要將手在空間中揮一揮、點一點,即可控製Hololens。以往手機滑動觸摸和電腦鼠標點擊的矛盾,到了Hololens上竟優美的結合了起來。
這就像物理學中的空間和時間在三維空間中是完全孤立的兩個元素,但是到了四維空間中卻優美的聯係在了一起。在二維平麵上的手指滑動和是鼠標點擊是兩個矛盾的操作邏輯,但是到了三維的AR設備上卻奇跡般的結合在了一起。
回到蘋果公司,根據之前的傳言,蘋果公司正在研發AR智能眼鏡, 該款設備可以支持映射、消息傳遞和虛擬會議室等功能。2017年,蘋果就已經申請了相關專利,專利也同時表明蘋果已經針對於此設備開始了研發。

ARKit
同時,蘋果也在積極準備AR內容生態,2017年WWDC 2017上除了發布備受矚目的iOS11,還發布了一套軟件開發工具ARKit——供開發者為iPhone和iPad開發增強現實應用。

iPhone X AR展示(圖源:36kr)
2017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的iPhone X就開始支持AR應用或者遊戲。
所以,參考微軟的Hololens,蘋果的AR設備發布後,其操作邏輯,應該就是iOS和macOS的優美結合。
幹掉手機的一定不是“手機”
雖然現在手機如日中天,幾乎占據了我們全部的時間,但是手機遠不是終點。從曆史來,幹掉馬車的不是更快的馬車,而是汽車。
科技行業更是如此,手機拍照能力的提升使得單反市場萎靡,新媒體使紙媒遭受重創,微信的誕生使得運營商隻能靠買流量為生。
所以,幹掉手機的一定不會是“手機”。
也許蘋果和微軟都意識到了手機的“勢危”(事實上,蘋果從賣iPod到轉型做手機就是因為看到了iPod行業快要日落西山),想要開拓下一個領先十年的科技產品,才會力推“萬物統一”的理念。
而VR/AR這個現階段看起來有些“低幼”的概念也許就是那個幹掉手機的未來設備。
試想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屏幕?我們為什麼要好幾塊屏幕?同時,因為這麼多塊不同的屏幕我們又要有不同的交互方式。而且我們是三維生物,為什麼每天要盯著完全沒有“厚度”的二位屏幕去獲取信息?
如果我們的眼睛成為這些屏幕,結果會這樣?我們可以隨意調出不同的工作台,我們可以在盡情在三維世界中獲取信息、享受娛樂。現實世界將完美的和信息結合,我們將完全沉浸在一個從未有過的世界。
所以,手機、電腦、iOS、macOS......不管現階段這些設備的分割感有多嚴重,在未來,這些東西最終都會在VR/AR設備上實現終極統一。
雖然微軟在移動端一直處於被吊打的狀態,但是它可以抽出空來時刻觀察市場,所以當它發現新一輪變革時,它會第一時間毫不顧忌的衝進戰場。
不過現在看來,微軟的Hololens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不能實現360°全視角,長時間佩戴鼻骨會有不適感,續航時間隻有短短的三個小時。
但是,微軟的Hololens為我們描繪的那個未來,卻近在咫尺,可以預見的,一旦Hololens克服了這些挑戰,那麼它這個顛覆者一定會得到行業的認可。
當然,也不是說蘋果毫無還手之力,一直以來,蘋果就像沙漠中的響尾蛇,它所追求的是“一擊必殺”,沒有穩操勝券,它是不會出手的。所以,等蘋果入局VR/AR後,定會推出一款成熟易用的設備。
至此看來,VR/AR江湖呈現出“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未來到底鹿死誰手,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kex幣客官網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icash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最新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nb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179.15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安卓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芝麻app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dash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7.87M
下載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