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人工智能的興起讓音箱產品迎來了又一春,以智能語音平台作為切入點,來搶占未來智能家居的控製權,成為了各家互聯網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標。
顯而易見的是,當硬件市場的增長曲線逐漸趨於平緩,接下來的較量,已經由產品與產品向平台與平台開始過渡。如果放到更高的視角來看,音箱這一單品也僅僅是平台之間競爭的開始,絕非終點。
而想要讓智能語音助手能夠接入人們不同生活場景,爭取到足夠多種類設備的支持是未來大家需要去做的事情。在智能音箱之後,誰又會是下一個焦點呢?我們認為可能是智能耳機。
下麵一起來看看,有關智能耳機,蘋果、穀歌以及微軟,這三家處於互聯網行業頭部位置的公司做了什麼。
蘋果:迄今為止綜合體驗最好 AirPods
無論是作為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機接口的補償辦法也好,還是揣測蘋果為了賺錢,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也罷,最初因為被大家擔心「容易丟」而備受爭議的 AirPods,市場反饋確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盡管蘋果官方並沒有給出 AirPods 銷量的確切數字,但根據去年 12 月份凱基證券(KGI)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AirPods 是蘋果最重要的配件產品。分析師郭明錤表示,預計蘋果在 2018 年的 AirPods 出貨量將是 2017 年的兩倍,具體數字在 2600-2800 萬副之間。
在極客之選 2017 年年度評選中,我們也將最佳無線耳機的獎項給了 AirPods,理由很簡單,我們認為它是目前市麵上綜合體驗最好的一款無線藍牙耳機。

作為一款完全無線耳機(truly wireless earbuds),AirPods 徹底擺脫了線纜的束縛,這也使得它在使用場景的適應上要來的更加廣泛。
當然,除了佩戴起來更加方便,AirPods 上有一個大家很喜歡的功能,就是摘下耳機時自動停止播放,戴上時恢複,對用戶非常友好。
除了這些我們能夠看的見摸得著的地方,AirPods 最為核心的地方,其實在於其接入了蘋果自家的 Siri 語音助手。它的到來,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手機,很多時候,你可以不必掏出手機就能完成諸如查詢天氣等等事情。
試想,當 Siri 語音平台發展到足夠完善,這也意味著相比智能音箱等更多處於靜態場景下的設備,AirPods 的場景適應能力要更強,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它來進行一些經常用到的指令操作。
穀歌:主打翻譯功能的 Google Pixel Buds
去年 10 月份,在舊金山召開的新品發布會上,在帶來了包括 Pixel 2/2XL 手機和 Pixelbook 筆記本電腦在內的一係列新品之外,穀歌還發布了一款藍牙耳機 Pixel Buds,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正是它。
某種意義上來說,Google Pixel Buds 到來的原因和 AirPods 大概是一樣的。由於 Pixel 2/2XL 砍掉了 3.5mm 耳機接口,所以為了滿足大家的使用需要,Google Pixel Buds 也就應運而生了。

但 Google Pixel Buds 和蘋果 AirPods 在形態上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兩個耳機單體之間並非完全獨立,而是通過一條線纜來進行連接的,所以這裏我們並沒有用「無線耳機」來稱呼它。
和蘋果的思路一樣,穀歌將其接入了自家的 Google Assistant 平台,你可以通過耳機來進行觸發。也正是得益於 Google Assistant 平台的支持,除了查詢天氣等基礎的功能,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支持 40 種語言的實時翻譯。
當然,和 Google Home 在智能家庭中所起到的控製節點功能一樣,你也可以用 Google Pixel Buds 來控製智能家居硬件。
總結來看,無論是蘋果 AirPods 還是穀歌 Google Pixel Buds,可能二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取消 3.5mm 耳機接口為用戶所帶來的不便,而接入了自家語音平台之後,又讓其順利成為了新的智能家居控製節點,可謂「一箭雙雕」。
微軟:正在路上……
說完蘋果和穀歌,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微軟。
在各家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始投身於智能音箱的戰場中,去年 10 月份,微軟和哈曼卡頓公司合作,也推出了首款搭載 Cortana 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 Invoke。

功能性方麵,Invoke 與市麵上其它智能音箱大致相同,包括查詢新聞、天氣、路況播報,控製其它智能設備等。至於目前市場反饋如何我們暫且不提,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對於未來爭奪智能家居控製權這件事情,微軟是有興趣的。
而隨著蘋果和穀歌紛紛推出了智能耳機產品之後,截至目前,這家互聯網巨頭還沒有推出類似於 AirPods 和 Google Pixel Buds 的智能耳機產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這樣的想法。
最近有媒體報道了微軟一項新的專利,該專利描述了一種新的耳機設計,其不僅包含可調電纜,而且還包括若幹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具有一係列功能,例如在移除耳機時自動暫停音樂播放,其也被直觀地稱為「具有可調電纜係統的音頻耳機」。
首先從流露出的這張專利圖來看,整體外觀形態上,其並沒有選擇 AirPods 那樣完全無線的設計,而是更接近於 Google Pixel Buds 的設計方案,兩隻耳機單體之間由線纜進行連接。

微軟在專利中解釋說,「傳感器可以為耳機裝置提供附加功能。一個或多個傳感器可以檢測何時將至少一個揚聲器單元/耳機插入用戶的耳朵或從用戶的耳朵移除,使得耳機裝置自動暫停播放音樂,或者暫停對被移除的耳機發送音頻信號。一旦耳機再次插入耳朵,音樂播放會自動重新開始,從而幫助節省不使用的電池。」
簡單來概括以上這段話,就可實現的功能而言,和 AirPods 一樣,它支持摘下耳機時自動停止播放,戴上時恢複,但具體的實現路徑是怎樣的,目前微軟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
那麼,微軟距離推出智能耳機,需要走的路還有多遠?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如果微軟確實想要推出智能耳機產品,首先語音平台助手有兩種可選方案。一種是延續此前 Invoke 智能音箱的做法,將其智能耳機產品接入 Cortana 語音平台,另外一個可能性是,接入其小冰語音平台。
對比兩種解決方案,我們更傾向於接入 Cortana 語音平台,畢竟之前已經有搭載該平台的產品實現了落地,但另外一種方案也不是沒有可能。
最近小米生態鏈 Yeelight 語音助手便接入了小冰語音助手。根據微軟的介紹,在 Yeelight 語音助手設備中,微軟小冰擁有完整的智能家居設備控製技能,支持米家平台 8 大品類 30 餘款設備的近百種控製,也支持天氣、時間、計算器、問答等十幾種生活知識類的技能。
最終微軟會選擇接入哪個語音平台我們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為未來可能推出的智能耳機產品接入一個語音平台並不難。
所以綜合來講,如果以上專利能夠滿足大規模量產的標準,加之小娜和小冰兩個語音平台均進行了落地,微軟推出智能耳機產品,對於微軟而言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
wbf交易所
其它軟件68.68M
下載
歐意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kbcoin交易所官方版
其它軟件1.93 MB
下載
美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8.5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