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WPP、凱度華通明略聯合穀歌發布了《2018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在這50家上榜企業數中,以消費電子(11)、網遊(9)和電商及線上快時尚(7)三個類比占據絕對優勢。

中國品牌集體出海(圖片來自baidu)
當前中國品牌正在加速出海的步伐,因此相比去年,今年的榜單擴充了20家企業,達到了50家。根據穀歌給出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整體形象在逐步提升。相比去年,中國的穀歌搜索指數增長了6%,中國品牌品牌力得分提升了5%。中國跟國際品牌的搜索指數差距在逐年遞減,相比2013年縮小了29%。
不過中國品牌在海外的認知度還是偏低。隻有21%的人認為中國品牌具備創新的特色,13%的人認為中國品牌與眾不同,12%的人認為中國品牌有趣。在各大主要市場中,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最歡迎中國品牌。日本則對中國品牌不太感冒。
在50強的上榜企業數中,以消費電子(11)、網遊(9)和電商及線上快時尚(7)三個類比占據絕對優勢,總占比高達61%。家電(5)、航空(5)、汽車(4)、互聯網(3)等緊隨其後。消費電子不僅上榜總數占優,榜單上的排名也很靠前。
前五名當中有三席屬於消費電子:聯想連續第二年位列榜首,華為和小米分列為第二和第四。前五當中,還有阿裏排在第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排名第五。前十名榜單中,像是家電領域的海爾、海信,以及移動遊戲領域的樂寶移動和Anker也都入圍。
消費電子為什麼會成為中國品牌最為突出的領域
《2018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的前十強中,消費電子使其中的大頭,占有四席,分別是聯想、華為、小米以及Anker。這中間從細分領域看,如智能手機行業,華為是世界上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商,而小米也在全球手機出貨量賠命中位居前十。PC領域,聯想是世界上第二大PC廠商。
中國品牌之所以能在消費電子領域崛起,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優勢:
中國成為世界智能硬件供應鏈中心,即在消費電子領域國內供應鏈具有強大優勢。這裏就拿iPhone來舉例。根據蘋果公布的2017年核心供應鏈廠商中,來自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廠商數量就達到了23家。所涉及的iPhone 零件包括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後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都有中國供應商供貨。
雖說來自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廠商數量不及台灣地區的51家,但是台灣51家供應商的152家工廠中有114家在中國大陸,並且為iPhone供貨。這種產業集群效應是美國、日本、歐洲所不能媲美的。
消費電子終端國產化趨勢明顯。近五年來,我國在芯片、存儲以及液晶麵板技術領域不斷突破。如高世代液晶麵板紛紛投產並實現滿產滿銷。據統計,我國32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麵板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40%,手機屏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66.1%
雖然目前國內企業尚無3DNAND器件的供貨能力,但是產業化已經提上日程,長江存儲的NANDFlash產品年底或將實現供貨。
2017年,4G芯片國產化率已經提升至21%,國產智能電視SoC芯片已經在國產電視品牌中裝機800萬顆以上。
國內企業直接介入到了消費電子領域的創新。如2014年華為海思發布麒麟處理器芯片,此後,華為高端旗艦手機均采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現在華為Mate10上搭載麒麟970處理器就是業界的一款搭載AI技術的處理器。除此以外,如小米所推出的全麵屏手機Mix也在業內引起轟動。
http://news.zol.com.cn/677/6778119.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677/6778119.html report 2821 本周,WPP、凱度華通明略聯合穀歌發布了《2018年BrandZ中國出海品牌50強報告》。在這50家上榜企業數中,以消費電子(11)、網遊(9)和電商及線上快時尚(7)三個類比占據絕對優勢。中國品牌集體出海(圖片來自baidu) 當前中國品牌...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比特牛交易所官網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6.64MB
下載
火bi交易所
其它軟件175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平台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歐意交易所官網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歐意app官網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tcoke交易所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比特兒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咖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86.26MB
下載
bafee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5MB
下載
必勝交易所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