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潮哥
01
9月7日(今天),一則令國人熱血沸騰的消息傳來。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稱,微軟正與華為討論合作事宜,考慮在微軟中國數據中心使用華為新開發的人工智能(AI)芯片的可能性。
這則消息告訴我們,微軟中國數據中心使用的AI芯片,可能會從英偉達換成華為。
目前具體結果尚不知曉。如若成功,將是華為首次戰勝不可一世、處於行業龍頭地位的美國AI芯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
這對於國內芯片產業發展會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因為超越英偉達,哪怕隻是在微軟中國數據中心這一個點上超越,都不是易事。
英偉達到底有多厲害?
02
當前AI芯片主要分為GPU、FPGA、ASIC及類腦芯片等。這其中,英偉達生產的GPU目前占據全球市場的70%,英偉達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其GPU帶來的收入同比增長 83%至7.60億美元。
剩下的30%GPU市場基本被美國另一家半導體公司超威(AMD)占有。簡言之,全球GPU市場被美國獨攬。
GPU是啥?我們知道,電子產品的核心元器件是CPU(中央處理器),如同人的大腦。作為一種超大規模的集成通用芯片,CPU可完成多種不同種類的任務,在PC世界裏起著大腦的作用。而CPU的誕生也開始了PC時代的巨頭——英特爾的輝煌曆史。
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塊微型處理器,掀起了全球互聯網與PC革命,也開啟了英特爾統治PC的時代。直到目前,CPU市場仍有90%被英特爾占據。
隨著人工智能興起,傳統的CPU算力與傳統計算架構無法滿足人工智能並行計算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催生了圖像處理器GPU及新的巨頭英偉達的崛起。
英偉達用GPU重新定義了處理器。說到這,必須要說一下CPU與GPU的區別。
簡單來說,CPU好似是個一板一眼的管家,你給他的每一項指令它總是一步一步來做。但是隨著人們對更大規模與更快處理速度需求的增加,這位管家漸漸變得有些力不從心。
有人就想,能不能把多個處理器放在同一塊芯片上,讓它們一起來做事,這樣效率不就提高了嗎?於是,GPU誕生了。
目前,全球GPU大部分市場被英偉達壟斷。微軟現在使用的也是英偉達的芯片開發AI功能,如微軟小娜(Cortana)和必應(Bing)中的語音和臉部識別。
另外,無論是國外的AWS、微軟雲、穀歌雲還是國內的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都在使用英偉達的GPU,並且包括華為雲在內的雲服務廠商都使用英偉達的GPU為其雲服務添加AI功能。
華為在芯片市場還是個新秀,想要撼動英偉達的市場地位,的確有點蚍蜉撼大樹的感覺。但這並不代表華為沒有可能在芯片市場分得一塊蛋糕,甚至逆襲。
03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說的,AI芯片市場足夠大,完全能容納不止一個玩家,華為入局市場便多了一種選擇。
當年英特爾的地位也貌似不可動搖,結果不也被英偉達、AMD、ARM等一步步蠶食。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沒有什麼不可能。況且,華為在芯片領域已取得了不錯成就。2017年,華為推出首款加載人工智能芯片的手機HUAWEI Mate 10。
近期,在IFA展會上正式推出了麒麟980芯片,這款芯片獲得了6個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枚商用7nm芯片;世界第一枚基於Cortex-A76的芯片;世界第一枚采用G76 GPU的芯片;世界第一枚集成雙核 NPU 的芯片;世界第一枚LTE Cat.21基帶的芯片;世界第一枚LPDDR4X內存的芯片;華為麒麟980芯片

2004年由於遭到高通卡脖子,華為開始研發手機芯片,用了14年的時間,前後耗資研發經費3900多億元,如今終於取得了芯片設計上的領先優勢。
研發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2017年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占總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這本身就是一個證明華為能夠創造許多不可能的勵誌故事。誰知道華為挑戰英偉達這個目前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多年後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勵誌故事。
華為關於GPU的研發,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公開資料顯示,在芯片研發技術的基礎上,華為從2014年開始就籌劃自研GPU,2016年招聘網站的公開招聘信息顯示,華為在招聘GPU架構師、並行計算GPU庫設計師。
有消息稱,經過5年的準備和研發,華為基於GPU的雲端芯片將會在2018年底麵市。10月中旬,華為全連接(HC)大會將舉行,這是華為年度重磅活動,或許到時候,就能知曉結果。
另外,關於今天本文的主題,華為可能會取代英偉達成為微軟中國數據中心AI芯片的合作方一事。
據消息稱,過去幾個月,華為高管一直在向微軟負責人工智能戰略和研究的微軟執行副總裁沈向洋推薦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其他產品。而沈向洋也將在華為下月的HC大會上作為主題發言人。
若能成功取代,無論是對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件令人興奮的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衝中興事件帶來的不快。當然,華為想要在芯片市場繼續將強自己的影響力,還需不斷努力。
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有更多的企業,承擔起這份責任,少一分功利,多一分情懷和責任,為了不再受製於人去上下求索。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top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163.85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滿幣網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歐聯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38.13MB
下載
u幣交易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kkcoin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37.92MB
下載
可可交易平台app2024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22.9MB
下載
聚幣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0.16MB
下載
歐幣交易所app官方版蘋果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幣包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