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場由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主導的人工智能頂級會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18)不僅僅是各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展現其技術實力的舞台,也是這些企業推動其人工智能相關業務落地發展的最佳契機。而在出席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國際巨頭中,表現得最為惹眼的,莫過於已經進入中國 26 年的微軟。
可以說,微軟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出盡了風頭。
微軟研究院的第八個中心
在 9 月 17 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主論壇的企業嘉賓演講環節,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代表微軟登台發表了演講;排在他之前演講的,分別是阿裏巴巴和騰訊的兩位代表人物——馬雲和馬化騰,也就是說,沈向洋所代表的微軟成為首家登上 WAIC 2018 舞台的外國企業,由此可見微軟的角色。
在演講中,沈向洋除了談到自己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思考,還重點宣布將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動上海的基礎研究和發展;同時宣布微軟將與上海儀電合作,雙方在上海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院。
而在 9 月 18 日下午,微軟又舉辦了以“智彙上海 · AI 前沿與行業賦能”為主題的分論壇。在這場分論壇上,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也發表了講話,他對微軟研究研究院(上海)的成立進行了補充。

洪小文表示:
今年恰逢微軟亞洲研究院 20 周年,也是改革開放 40 年;我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中國改革開放最精彩的下半場。期間我們與中國一起成長,在科研、人才培養、基礎的科學研究以及合作等方麵,走了一段非常好的路。當年覺得還是夢想的 AI,如今已經走向實踐落地的階段。在這 20 周年之際,我們成立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它將成為我們第八個微軟研究院的中心。
洪小文還表示,在中國人的習慣裏麵,八是最幸運的數字,“發發發”,因此希望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一場別開生麵的師生大咖對話這場分論壇的第一個重磅環節,是一場頗具戲劇性但同時又富於學術意味的對話環節。擔任對話主持的是洪小文,而對話嘉賓分別是沈向洋和 1994 年圖靈獎得主、AI 領域的大神級人物 Raj Reddy,他在 WAIC 2018 的主論壇上作為學術專家進行了首場主題演講。

了解到,Raj Reddy 的博士生導師是有著“人工智能之父”之稱的 John McCarthy(他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術語並使之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科領域,並因此獲得 1974 年圖靈獎),而 Raj Reddy 本人也是李開複、沈向洋、洪小文等微軟(前)高管的博士生導師,可以說是與微軟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

對話的主題是人工智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對話開始,Raj Reddy 首先談到了自己在 AI 領域的經曆。他表示:
我是在 1963 年進入斯坦福大學之後才開始研究 AI,那時候人們對 AI 的認知還比較淺顯,很多人誤以為人工智能是為了取代人類的存在的,哪怕到現在也是……我還注意到,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改進計算方法,但是沒有任何一本書是真正研究人類是怎樣認識語言的,所以我們就創建了語音識別的理論……60 年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還需要 60 年乃至 100 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地作好。
談到自己的早期 AI 經曆,沈向洋表示自己是 Raj Reddy 的諸多學生中最特殊的一個。一方麵是因為沈向洋是在 Raj Reddy 獲得圖靈獎那一年(1994 年)成為其學生的,另一方麵就是 Raj Reddy 的很多學生都是研究語音的,但是 Raj Reddy 卻鼓勵考入 CMU 的沈向洋去研究視覺。
談到深度學習和上一代 AI 技術的區別,Raj Reddy 認為,從 1985 年到現在最基本的理念沒有發生變化,根本的變化在於的計算能力、帶寬、存儲空間的提升,也就是大數據的到來;沈向洋則表示,做任何研究應該擁有一種長遠的視角,很多東西很難在短期內見到成果,但不應該放棄。
最後談到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Raj Reddy 表示,擺在自己麵前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要找到人工智能發展的守護神。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擁有一個更好的全局觀,而它的發展也應該有更好的導向性;人工智能應當能夠照顧到災難預測、擁堵預測、交通事故避免等領域,幫助人的方方方麵,從而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而沈向洋則表示,AI 未來麵臨兩個發展方向。

第一,當前 AI 解決問題更多的是用大數據解決大問題,但實際上下一個階段應該研究如何用小範圍的數據來解決大範圍內的宏觀問題;第二,人們應當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大腦的潛力,也就是說,如何將人工智能與神經科學進行更好的結合——沈向洋認為,這一研究不僅可以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能夠反向輔助對人類大腦的一些包括失憶在內的問題的治療,目前這一領域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但是它的商業化潛力是非常大的。
小冰一個人可以撐起 101 了本次分論壇上,微軟也請來了旗下的擁有 EQ 情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如今它已經是第六代了,而伴隨著小冰的出場,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李笛也做了一個題為《人工智能與情感計算》的主題分享。

李笛表示,與市麵上目前已經出現的 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 等人工智能助手不同,小冰更加注重情感計算,它從一開始是與人類進行有趣的對話,後來則一步步升級到可以寫詩、作詞、唱歌,從而更好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
談到小冰背後的技術,李笛提到了微軟為其打造的情感計算框架;這個情感計算框架包括:情商+智商、對話式人工智能、生成模型、全雙工、人工智能創造等方麵的能力。其中在全雙工對話層麵,李笛談到了小冰背後的技術模型演變,從檢索模型到生成模型再到共感模型,通過共感模型,可以讓小冰更好地學習人類的情感。
關於小冰在對話方麵的應用,李笛分享了一個數據:到今天為止,微軟小冰作為一個以情商為基礎、以智商為上層建築的一個對話式人工智能係統,它所實現的是平均對話單次次數為 23 輪;而目前為止最高的一個用戶記錄是連續 29 小時 33 分鍾的對話,持續了 7151 輪。由此可見小冰在情感對話方麵的魅力。
在現場,李笛還演示了小冰在擬合聲音方麵的創造力。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小冰的唱歌經曆了隔壁 KTV、略顯生硬、掌握技巧 & 不懂情感、最後媲美人聲的過程。李笛還舉了一個例子:從唱片公司獲取四個小時的歌手唱歌數據,小冰用 48 個小時的訓練給出了一個聲音樣本,結果唱片公司的負責人完全認為這是歌手唱的。
李笛說,小冰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撐起一個(創造) 101 了。
總結在分論壇現場,微軟除了自己展示了小冰的魅力之外,還請來了它的一些合作夥伴,比如說培生教育、禮來製藥、萬科地產等偏傳統行業,來介紹微軟的人工智能在它們產品中的應用;這也契合了本次分論壇“賦能行業”的主題。

在看來,作為一家國際巨頭,微軟在這次大會上的聲勢不輸於阿裏巴巴騰訊等國內巨頭,這固然得益於微軟的實力,但同時也是微軟在中國深耕多年的結果。當然,對於把“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作為使命的微軟而言,熱情地擁抱中國市場,也是這家巨頭必然的選擇。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avive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app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蘋果app官網
其它軟件32.88MB
下載
唯客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9.95MB
下載
gate.io交易平台官方蘋果版本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幣君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268MB
下載
hotbit交易平台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bilaxy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avive交易所官網最新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必安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