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會以市場考量而做商業決策,但仍有空間進行比較前端的研究。微軟Azure數據中心構成全球分布的公有雲網絡,但散熱仍是大問題。微軟Project Natick打算借重占全球地表麵積71%的海洋,實驗性的將數據中心放到大海,評估對環境的衝擊,還有長遠來看經濟上是否可行。

微軟研究院的Ben Cutler代表Project Natick,在一年一度的微軟中國開發者大會說明這項引發注目的研究案現狀,首先最大挑戰是要整合懂海洋的專家,一起跟他們這些懂網絡架構和硬體的人,設計能放在水下的數據中心架構,並且確保對環境的衝擊。目前Project Natick進到第二階段,他們嚴密監控水下數據中心狀況,觀察對環境的衝擊,像是他們有追蹤周遭海域魚群活動狀況。
Cutler表示預計要花5年時間對此項目做出相對完整的評估。除了前麵提到環境因素之外,也要評估水下數據中心的成本,是否具有商業上部屬的可能性。也許會放設備超過5年。
Project Natick再三強調環境的因素,Cutler說數據中心放在海中其實比想像中安全,Project Natick的設備能夠抵抗每秒4公尺的海流,算是相當有抵抗力。而機器設備放在海中,外殼部分具備抗腐蝕能力,而且防漏水。如果不興漏水,對環境影響是最低了。所有陸地數據中心該注意的地方,Project Natick都會照規範走。
由於Project Natick的水下數據中心是實驗性質,Cutler說他們隻會安排與另一個數據中心連線。不過如果Project Natick的成果商轉,微軟要運營水下數據中心,則會依據規範與多個數據中心互連。
數據中心維護有相當的複雜度,Project Natick必須做到設計簡化,將包著外殼的數據中心放入大海,就不用太花人力維護。5年的計劃時間內,會預期可能有東西壞掉,下一階段可能就會換上調整過的新設計。
盡管當時微軟開啟Project Natick計劃,在水下放數據中心引起相當注目和新聞曝光版麵,Cutler強調海洋環境其實比想像中安全,而且對營運數據中心具備利好。自從 Project Natick計劃曝出,他接到不少來信,建議哪裏能實驗放數據中心。如果數據中心放外太空,盡管太空溫度低,但要麵對宇宙輻射的問題,而外太空的數據傳回地球的成本也相當高。
由於海洋會有漁場和政府管製區的問題,很多資料還不能馬上公布,Cutler說未來會釋出Project Natick的環境評估報告,盡力做到透明。
Cutler表示,Project Natick目前有5位專職人員,相當迷你的團隊,但是相關業務人力的話,則會牽涉到微軟上上下下,共200人之多。
數據中心對於雲端應用是相當關鍵的基礎設施,但也相當耗電。Project Natick要運用大海容易散熱的特點,以及占地球比例高,尋求能永續經營的數據中心。希望 Project Natick在Cutler的帶領下,能順利達成實驗的目標,大海能變成數據中心設置地點的候選名單。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hopoo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18.98MB
下載
比特國際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63.20M
下載
安幣交易所app最新版官方
其它軟件178.1M
下載
v8國際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歐意易交易所蘋果手機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biki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4.78MB
下載
原子幣交易所安卓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bitmart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38.6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