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產品售賣到能力輸出,微軟在轉型中,明確了自身是生產力與平台公司的定位。
創業難,守業難,持續發展最困難。
成立四十餘年,微軟在 2018 年底以 8512 億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一。這也是 2002 年以來,微軟首次重回全球公司市值第一的位置。更值得關注的是,微軟也是過去三十年,唯一一家市值始終保持排名全球前五的公司。
是什麼讓微軟保持持續成長的驅動力?又是什麼能讓它能保證各部門有效協同,做出高效正確的決策?這些問題,或許能在微軟現任 CEO 薩提亞·納德拉的自傳《刷新》中找到些許答案。
2014 年薩提亞掌門微軟後重點布局了幾件事:首先,是公司文化,他一直在全公司強調「成長型思維」;其次,是重新定義微軟的使命,作為一家平台與生產力公司,負責推動最前沿科技的創新;再者,是審視公司的世界觀,明晰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重點布局新技術業務。
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混合現實……這些技術創新在全球各行業掀起所謂「數字化轉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個進程中,微軟也不斷調整自身,努力轉型。文化則是其轉型成功的秘鑰之一。
很長時間裏,為微軟創造核心價值的產品都是白科技,比如 Windows 係統、Office 軟件。與此同時,微軟也在 AI、量子計算等黑科技上進行長期投入。如何平衡黑白科技,如何實現二者的有效轉化,對不少企業而言都是難題。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微軟便在全球開設研究院。2018 年,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成二十周年。作為前院長,沈向洋說,微軟創立研究院的目的明確,就是推動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前沿創新,快速將科研成果轉化到產品,以及孵化顛覆性的新產品和商業模式。
如今,微軟 Office 365、企業應用 Dynamics 365 都已加入了語音轉文字、多種翻譯等智能化功能。這些技術,不少都出自微軟研究院。
近年來,微軟有一個顯著調整,就是跳脫出研發技術服務於微軟自身的閉環,開始與企業合作,將內部研發成果進行推廣。比如成立了「創新彙」,還與教育公司培生合作,以微軟小英為技術基礎,打造了朗文小英。
從產品售賣到能力輸出,沈向洋說,微軟在自我轉型中,明確了自身是生產力與平台的科技公司的定位。這也是微軟2018年花75 億美元收購 GitHub 的初衷。

以下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在2019極客公園創新大會與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的對談內容(由極客公園編輯整理):
張鵬:你上次來到我們的大會已經是兩年前了。當年我印象特別深,我們集結了一批開始為 AI 呐喊的人,說 AI 是未來。當時你是其中的重要旗手,我特別開心。其實這兩年印證了你當時說的很多東西,這個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從你的感覺來講,在整個科技界、商業界,是不是 AI 對未來的推動已經成為了一個必然方向?
沈向洋:對,我們兩年前還在講 AI 是不是真的會發生,但是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我在美國也經常去做一些演講,也講到了 AI 的重要性。
最近有一個經典的笑話,我說現在大家已經反過來了,如果你今天不講 AI 的話,大家就覺得你有問題了。用英語來講就是,「The opposi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natural stupidity」,意思是「人工智能反義詞是自然愚蠢」。
張鵬:兩年時間。你看科技圈的變化多快啊,在麵對這麼大的變化時,我們很欣慰當時的預言和判斷是對的,我們沒有誤導大家。但是內心多少會想,這個變化居然真的這麼快就發生了。
把你請來時,我們在這個故事應該從哪開始講呢,比如我們看看過去 20 年市值最高的公司,2017 年的時候是一批,但往前推 10 年,我們會看到 2007 年裏,這裏麵其實沒什麼科技公司,再往前推,推到 1997 年,就更沒有科技公司了。但我們發現了一個共性,二三十年時間裏,隻有微軟一直在裏麵。
這個事情你不研究、不比較是沒有感覺的,但你看完了會突然意識到,我們得對這家公司有一個重新的認知。因為一次跑得快可能有各種原因,但 20 年一直在這個位置,背後一定有一些科學、方法是值得解讀的。
最近我看了今年很火爆的一本書,就是納德拉的《刷新》,看完之後很有啟發,我還發自內心地寫了很多書評。我一直感興趣,你作為微軟的老人,經曆了整個過程,這本書裏什麼東西讓你感受比較深?
沈向洋:這個問題很好。事實上我最近也在思考,當時寫的時候,草稿我也有機會看到,也提出了一些建議,這本書寫得非常好。
這本書前 1/3 的部分還講到了(納德拉的)個人經曆,也非常感人,我覺得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從他的經曆當中走過來的,後麵介紹了整個公司的思考等各方麵。我自己覺得一個公司長久的發展,可以用三句話很好的總結:「創業難,守業更難,持續發展最困難。」
因為微軟發展到今天,從蓋茨當時創業,到鮑爾默守業,再到在薩提亞持續創業,這件事情非常不容易。在整本書裏麵,我自己最大的感覺主要是一點,就是 Hit Refresh 這件事情,去改變自己去創新、去領導的勇氣。
張鵬:去引領。
沈向洋:引領未來這樣的勇氣,不僅僅是公司的 CEO 的事。作為公司的高層、領導,作為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去思考這樣一件事情。我覺得在這本書裏提到的另外一點是作為一個已經相對成功的公司來講,比如微軟,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 reboot,而是一個 refresh。這是比較計算機的術語,意思是你不需要什麼東西都硬重啟,實際上你需要的僅僅是像瀏覽器的 refresh(刷新)那樣,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東西,你是不需要從頭到尾重啟的。
張鵬:不需要硬重啟,隻要軟刷新。
沈向洋:你這個總結的非常好。
張鵬:拔電源這個事兒不是很合理。
沈向洋:對。雖然很多時候拔電源說不定是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是對於一個人類的組織,對一個大公司來講,我覺得 Hit Refresh 這個術語很好。
張鵬:你看到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穿越時代,其實會麵臨多個挑戰。在創業、守業,延續不斷再創業的過程中,每一次的挑戰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沈向洋:是。
張鵬:這種挑戰是很大的,其實是不斷地點擊刷新的過程,這個才是一個往前發展的核心。
沈向洋:是。
張鵬:這一點上我覺得微軟還是讓很讓人敬仰的,它有這樣龐大的身軀,但它還能不斷地進化。

沈向洋: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我想大家也可以想得到。像微軟這樣一個企業,我們有十幾萬員工,5 年前薩提亞接過首席執行官,其實大家一直都在不斷地思考,怎麼樣才可以繼續持續地向前發展。
過去這些年我覺得,特別是過去的 5 年,我們也的的確確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有一些深刻的體會,比如薩提亞在書裏麵寫到的。我自己總結的話,我覺得可能跟很多大型組織都是很相似的。
當你考慮這十幾萬人的一個大公司要向前走,我覺得首先我們要問的是,這也是薩提亞做了新的 CEO 以後問大家的第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存在?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微軟明天消失了,大家會不會懷念我們,沒有了微軟的世界是怎麼樣的,這是第一個問題。大家討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使命:「empower everyone and every organiz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也就是說「予力每一人、每一組織,成就不凡」。
如果說我們要定位自己的話,我們實際上是一個技術公司、一個平台公司,我們存在這個世界上,不完全是因為要自己酷,我們是希望其他的人也酷,就是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加的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可以想象一下,其實微軟有一點像是藍領、白領這樣的階層。
第一,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存在,使命是什麼。
第二,這樣大的一個單位,一定有自己的文化,特別是一個已經成功了很多年的公司,但是最近發展不是很順暢的一個單位。所以這就是薩提亞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的成長性思維。每一個人加入微軟,你當然要為公司做貢獻,但同時你自己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特別是以前比較成功的企業,在持續創新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有成長性思維,這個對於我們所有的員工,包括我本人影響非常大。
第三,光講文化肯定是不夠的,一個公司向前發展,一個高科技企業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認識到的第三點,就是你要有一個世界觀。
你一定要搞清楚這個世界在向哪裏走,就像剛才鵬總你也講到,一年前我們兩個人在這裏講的時候,就是討論人工智能是不是未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在過去 5 年當中,我們的世界觀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轉變。
薩提亞剛剛上任時,我們講的是世界觀叫做「移動為先、雲為先」,現在講的是「智能雲、智能邊緣」,裏麵真正最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感覺到這個世界向前發展,(方向)肯定是「無處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智能」。
張鵬:所以你看這裏麵最關鍵的要推動 refresh。在不斷往前發展的時候,你可能首先要去重新理解這個組織的使命,然後建立一個能夠包裹著這個使命向前走的文化,然後你還要有願景,能夠去看到。
沈向洋:你剛才這個問題問的好,我覺得使命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聽起來覺得很虛。
張鵬:對,很多人覺得使命很虛。
沈向洋:其實你需要問自己這麼困難的問題,你要強迫自己思考,然後討論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因為一個成功的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公司成功以後,有太多的錢、人、想法,太容易看到別人在做什麼,就會想我是不是也應該做這個?但最重要的問題是應該問自己一句話: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這就需要回到本質上來,你要回到你自己的原則上來,你自己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每一家公司、每一個領導、每一個創始人實際上都有自己的風格,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我們的定位非常清楚,我們也非常喜歡過去這 5 年裏我們的新使命。以前,每家每戶桌麵上的計算機都是用的微軟的軟件,這個在很多年前已經被實現了。
所以新的願景和使命就非常不容易,你一定要明白我們存在的目的並不是要去做一個別人已經做了的,我們可能可以做得和他差不多好的,說不定可以比它掙更多錢的事情。而是要真正問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做什麼是對這個世界是有貢獻的,可以幫助到用戶和其它企業。
張鵬:我非常認同,我覺得今年在我們的論壇裏,很多企業家也在提類似的感悟,因為人到最後創業,做企業、商業,可能一個是主觀,一個是客觀,最後要找到主觀和客觀的和諧共振。你不能做你厭惡的事情,你也不能因為這個賺錢就把自己消滅掉了。
所以,最終還是要找到一個共振點,這個使命最後會定義我們不做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在這件事上投入生命,在這件事上長期有耐心,堅定的去做。一個組織有了這些才能有力量。
沈向洋:是的。

張鵬:有沉澱的企業才能說出這麼有份量的話。其實在推進的過程中,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方法上的,因為還要做業務,最終要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
最近薩提亞也提了一個觀點,他說微軟要擁抱更廣泛的計算和環境的智能,剛才你也講到了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智能,這些東西我們要怎麼更深層地理解它,怎麼往下推動呢?
沈向洋:你這個問的非常好,也是我們過去這幾年非常認真思考的事情。
一方麵我們比較幸運,在整個雲計算、智能雲這件事情上,公司發展得非常順利,薩提亞的戰略很清晰、戰術很清楚,打得也很堅決,現在微軟智能雲在世界上已經很強大了,是 NO.2,產品也有很大的差異化,包括混合雲。
但隻是做雲不是我們的目的,雲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回到我們的世界觀,講世界向前走到底會走到什麼樣的一個情況,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馬上要到萬物互聯的年代了。你去思考的話,今天在雲上做了一些東西,大多數做的還是很粗淺的存儲和運算,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家現在開始做的東西是 AI 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雲的提供商都說自己是一個智能雲。
今天這些雲上的數據隻是未來數據很小的一部分,當萬物互聯以後,你可以設想一下那麼多的設備,那些傳感器到底在做什麼?
首先第一件事是收集數據,並不是說所有的數據要全部上傳到雲裏麵,但它收集了很多數據。一個設備本身不見得很有意義,但是這些設備彼此連接起來以後,智能慢慢就會出現。
從這個角度來講,(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最近宣布拿出 50 億美元投入到物聯網 IoT 上。
年底之前我在深圳辦了一場很大的活動,就是講智能邊緣的問題,除了智能雲以外,接下來非常激動人心的事情就是智能端、智能邊緣,怎麼樣把這些東西連起來。
如果你順著這個思路去想的話,這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台計算機,就連起來了。微軟就變成了世界上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我每次這樣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想起很多年前,計算機剛剛出現的時候,IBM 的主席 Watson 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當時 IBM 做出計算機的時候,他曾經講過一句著名的話,他說這個世界上大概最多可以用五台計算機。
張鵬: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很有想象力的。
沈向洋:你這樣想想的話,這個世界可能以後還真的就是五朵雲、五台計算機,把所有的東西全部連起來,實現萬物互聯。所以,這給到微軟,更多是給到微軟的合作夥伴、用戶無限想象的空間,我想想未來都覺得很激動人心。
張鵬:整個世界就是一個龐大的計算機,因為它在裏麵有更多的節點,都在計算。最早是隻有一個終端在計算,現在有雲,現在還要往邊緣計算推動,你發現會有更多的計算在同步進行。連接起來後,這就是一個龐大的、並行地在計算的一個係統,這件事你會覺得讓人很興奮。
世界觀是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未來的走向。它會走到哪兒,也是一個公司得價值主張。
沈向洋:事實上,我也在想這樣的問題。並不是說今天這些企業,包括像微軟,突然變聰明了,一下子反應過來了,很多這樣得思想、概念,是以前很聰明的人,特別是一些做研究的人已經提過得。
比如說「無處不在的計算」這件事情,在幾十年前就有一個很出名的人,他當時就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他可以想象這個世界未來會是這樣的。但是以前技術不成熟,也沒有這樣的商業機會。需要不斷地嚐試、迭代,才能最後真正做到這一點。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無處不在的計算」這件事情已經基本上發生了,無所不在的智能我覺得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方向已經很清楚了。
張鵬:其實很多先知們對這個事本來有思考,但是最終這件事變成現實,其實是要靠企業、人、技術不斷地推動的。
沈向洋:對。

張鵬:說到這種技術的推動,我們其實一直有一個特別感興趣的話題想問微軟的領導層團隊,因為我們極客公園有大量技術的人員、開發者,大家心中都掛念著 GitHub,我們當時都沒想到微軟出手,我們其實挺關心的就是:第一,為什麼微軟會做這個決定。第二,GitHub 還好嗎?
沈向洋:GitHub 太好了,我是非常喜歡 GitHub,雖然我個人沒有在 GitHub 上貢獻太多的源代碼,但是我經常上去看、學習一下。你講到 GitHub 被收購這件事情,其實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所有的大公司都不斷地在做收購,收購有種種原因,你可以收購技術、產品、客戶,但是我們最近的幾個大的,我個人覺得相當成功的收購,實際上背後是有一個理念的,實際上是收購社區。
我舉個三個例子。第一,《我的世界》,是一個遊戲的社區。第二,LinkedIn。第三,GitHub。這些開發者來到 GitHub,肯定都是喜歡 GitHub,但也是因為 GitHub 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社區,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思考的好地方。
我們當時收購 GitHub,我想你也可以想象,可能也有很多其他的公司想要收購它們。但 GitHub 的創始人以及他們的團隊願意和微軟一起聯合起來,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非常高興他們能做這樣一個選擇,75 億美元的價格隻是一個小問題,關鍵是能夠繼續服務大家,甚至我可以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在宣布收購 GitHub 以後,過去這一年,我們 GitHub 的用戶增長了 800 萬。
所以,大家其實對微軟是有一個信任在這裏,我也非常感謝 GitHub 的一些用戶,因為當大家讓這個社區越強大的時候,可以互相有更多的幫助。
而且,我們當時收購的時候承諾得非常清楚,GitHub 進了微軟以後是獨立運營,是我們派了一個非常好的 CEO,Nat Friedman 他去那裏做 CEO,我們非常希望有更多中國的 GitHub 用戶能夠在上麵做更多貢獻。
張鵬:這個是一個好消息,大家知道 GitHub 在微軟的支持下越發展越好。
沈向洋:是的。
張鵬:我們再聊一個問題,因為微軟是一個科技公司,我們今年其實提出了一個概念,我們以前一談科技,大家傾向於談黑科技,說這個科技沒有見過,非常 cutting edge,非常前沿,至於什麼時候能用上先不說,反正有就是酷。
微軟有很多這樣的東西,我們之前探索過。但是,我們也看到微軟有很多白科技,比如我們天天用的很多微軟產品,它不一定在裏麵用了多麼複雜的 AI、量子計算,不一定到那個層麵。
可是這家公司既要有白科技的產品,又要向前開發,探索黑科技。你一直在這個大方向上把關,能否給我們分享這樣的一家公司怎麼定義白科技和黑科技,怎麼讓它產生一個循環?
沈向洋: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公司成長到一定程度以後(的事)。剛剛開始做的時候,初創公司首先要活下去,去想你的產品到底服務哪些用戶,一開始能夠服務現有的客戶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但是,公司到一定地步以後,你一定要思考這個,我一直講公司裏麵肯定有不同的人,銷售一定要能夠賺到今天的錢,今天做產品的人要能夠做出產品,明天能賣出去,能夠賺到明天的錢。那麼,那些做黑科技、科研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這些人要能夠幫助公司賺後天的錢。
從這個角度來講,你作為 CEO、公司主要領導,你一定要在每年做預算時,想一下整個預算的分配,不可能大多數人做黑科技。
所以,微軟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因為當年蓋茨對技術的熱愛,讓微軟在不是很大的公司時(27 年前),就已經成立了微軟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是 20 年前成立的。27 年前成立研究院的時候,微軟並不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當時我們的營銷還不到 20 億美元。
張鵬:一年的營收。
沈向洋:銷售不到 20 億美金,還不是利潤。
我想今天中國的企業,銷售超過 20 億美金的太多了,當然微軟比較幸運,做的軟件行業,所以利潤相對比較高。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想鼓勵大家,當公司做到一定地步時,你一定要去想未來,其中買未來保險的做法就是成立這樣的一個研究院,我相信蓋茨這麼多年在微軟做出最偉大的決定之一,就是 27 年前成立微軟研究院。
你剛才講到白科技、黑科技,事實上微軟自己產品裏麵的白科技,背後都有微軟研究院當年做的黑科技,隻不過時間長了以後,黑科技慢慢變成白科技了。

張鵬:其實白科技才是讓更多人能夠真正用到的。
沈向洋:必須是這樣的,因為微軟對智能的概念一直情有獨鍾,我記得在很早以前,微軟就在思考和推動這件事,而且這些年有一些新的進展。
我最近看了一些微軟的視頻,我們不妨看一看,正好讓你來幫我們解讀一下,能看的更透徹,我們看一下微軟是怎麼用智能概念的,其實有一個視頻挺典型的,這是小冰。
(播放視頻)
張鵬:以後宅男都不孤單了,沒事在家裏拿出手機就開始有人陪聊了,你要再開發一個,我覺得我們就可以打麻將了,就是這種感覺。這是讓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沈向洋:很多人都知道小冰,是我非常喜歡的我們最新開發的產品,也是微軟中國團隊做得非常好的、了不起的產品。事實上它比較了不起的一點,我們從一開始在研發的時候就強調了,就是 EQ,一個情感計算的框架,把 EQ 加進去。大家如果沒有試過小冰的話,趕快在微信上加一下小冰,先聊起來。
這裏看到的演示,是我們最近推出來的功能,小冰可以在小米手機、音箱上,可以和小米的 AI 互動,也可以在華為的手機、音箱上召喚小冰。我想基本上以後所有 AI 的載體上,大家都會看到小冰的功能,都會把小冰集成進去。
但是因為剛才也談到了黑科技和白科技方麵的問題,我想跟大家透露一下,事實上小冰發展到今天,四、五年下來,它已經有了 260 多個技能。實際上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基本上是一個禮拜推出一個新的技能。之所以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研究院有這麼多年,有很多的黑科技積累。所以,我們也非常高興,真正能夠把小冰這個聊天機器人做到極致。事實上市場上有很多這一類的聊天機器人,而小冰因為情感計算和 EQ 能力能夠和你長聊。
張鵬:不把天聊死。
沈向洋:對,它平均可以跟你聊 23 個來回,一般的智能機器人助理大概聊兩、三下就沒有了,但是小冰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跟你不斷地聊下去。
聊天是人類的剛需,大家可能不知道,聊天這個事情是非常了不起的。包括你剛才在講思考這件事情,很多思考是在交流之中、聊天之中產生的。比如說像你一天跟其他人加起來要講幾千句話,事實上裏麵並沒有很多是要解決問題,大多數的時間、大多數的對話實際上是聊天。所以,我們當時產品定位就是聊天機器人,這是很有道理的。

張鵬:聊天是一個人生命裏很重要的東西,但是它還沒有被很好地優化,或者有一個新的方式帶來改變。所以,你看黑科技最終還是要回到為人解決問題上。
剛才談到研究院,咱們有張老照片要看一看了,我們有張當時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時候的一個老的照片,這張照片我是印象很深的,因為剛成立我就去過,那個時候房間還沒裝修完,我就去過。你看這裏麵,群星如雲。
沈向洋:年輕的時候。
張鵬:微軟亞洲研究院對於微軟在這些年的技術發展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也有一個問題,不知道當問不當問。其實你看這一波 AI 浪潮裏,我們發現好多領軍人物在各個創業公司、在各個領域裏,好像都是咱們亞洲研究院的老人,你們成了這波 AI 浪潮在中國崛起的黃埔軍校。
你作為這個研究院的老人(也曾經是院長),您看到這個場景,您是什麼樣的心情?
沈向洋:非常自豪。你不要不好意思問,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大概在兩三年之前,我跟洪院長講(洪小文現在是我們現在的院長)我說我們應該成立一個微軟亞洲研究院院友會,我們把這些人聚集起來。
結果我們統計了一下,今年 20 周年(11 月份的時候),研究院 20 年下來差不多有 7000 個院友,因為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實習生。
的確就是像你講的,在我們這裏學習、工作過的很多同事,現在很多是資深的行業人士。所以一定要尊重這些實習生,因為未來是年輕人的,說不定哪天他就成功了。有很多都是實習生出來的,特別是最近人工智能方麵很多的優秀企業,比如說曠視,他就是我們的實習生,包括他後來從研究院雇去的首席科學家,也是原來我們的實習生和員工,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的的確確是走出了很多很優秀的企業家。
從我個人來講,我覺得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很自然地培養很多優秀的員工,有很多優秀的員工留下來,也有很多優秀的員工離開,走上自己想走的一條道路,都非常自然。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要不斷地刷新、向前進,不斷地做出更加有意義的東西。
張鵬:我覺得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對外釋放出的推動力,其實也在推動你的世界觀、方向和價值主張。就像 AI 熱潮,我們預言準確,可能也跟最後一堆人輸出出去起到推動力,有關係。其實我覺得這也是挺好的一個廣告嘛,以後亞洲研究院實習生是金字招牌,更優秀的人會靠攏過來。
沈向洋:是這樣子的,一個企業成功以後,它的確有社會責任,我覺得為社會培養人才是其中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而且很自然。
你看成功的城市,都有一些優秀企業的出現,像美國的西雅圖,曆年中出了波音、星巴克、微軟、亞馬遜等,這些成功的企業出來以後,自然會孵化出很多其它的小企業,這都很自然,這樣可以領導整個城市、社區更加成功。
張鵬:環境變化會推動這件事往前走的速度。
沈向洋:是的。
張鵬:因為我在中國產業圈子裏交流的企業家比較多,我今年比較鬥膽地造了一個詞,我覺得過去互聯網科技發展在中國的主題叫「流量信仰」,但是現在大家越來越把流量背後的本質(數據)當成一個重要資源,要做新的挖掘和理解,所以我當時提了「數據信仰」這麼一個概念。
這都是我們自己觀察的視角,我發現微軟在做的許多事,和這個也很接近,你怎麼理解所謂數據信仰對下一個時代的意義?
沈向洋:我非常喜歡「數據信仰」這個詞,事實上你去看 AI 最近的進展,大家覺得 AI 非常了不起,但是事實上今天 AI 之所以能夠這樣,主要有三個方麵:
第一,運算的急劇加強,摩爾定律還沒有完全死掉。
第二,數據量極大的增量。
第三,深度學習的突破。
所以,這三股力量在一起,領導 AI 在今天能做一些事情。但是實際上 AI 真正能夠做的一些事情,最基本的事情還是要靠數據,所以我一直講今天 AI 的成功,真正做的事情是大數據解決小問題,「小」這個字可能用的不是很恰當,應該講大數據解決一些專門、特別的問題。以後未來的智能也許會出現一些小數據解決通用問題,但是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
所以,我很讚成你這樣的講法,今天來講數據信仰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從微軟的角度來看數據這件事情在公司裏的重要性,事實上微軟這麼多年的發展很幸運,在商業上有兩個火車頭:一、個人計算。二、企業計算。
個人計算的代表是 Windows 和 Office,代表了每家、每戶、每台計算機上跑的微軟軟件,但是大家看到比較少的地方是企業計算到底該做什麼,微軟那邊的代表產品是 Windows Server 和 SQLServer,大家用的最多的還是 SQLServer 這樣的數據庫。

今天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今天的問題是數據爆炸性增長,爆炸性增長以後,你仍然要去做數據處理,仍然希望從數據裏麵提取信息。今天用 AI,你希望更加智能,所以這些數據在今天更加關鍵。
從微軟的角度來講,我們在雲計算的過程當中,出了更多更方便的數據庫產品,更重要的是我們提供的一些其它工具,比如講 PowerBI 就是做數據可視化,因為你到最後你真的要搞清楚,你這個數據裏麵到底有什麼。
再舉一個例子,為什麼數據信仰這件事情,給大家創造了很多的商業機會,大家去做機器學習也好,AI 也好,做這些東西,大家最後都會碰到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實際上你 90% 的時間都在前端弄數據,實際上你花了很多的錢請了科學家等等,做的都是後麵 10% 的東西。
所以,這裏麵就有很多的工具需要大家去思考。對微軟來講,我們對數據這件事情是無比的重視,事實上在公司裏麵,我們把 AI 和數據這件事情是一起講的,我們公司幾個大的方向裏麵,其中一個大的方向叫 Data and AI。
張鵬:其實這兩個是有緊密的關聯。
沈向洋:你沒有 Data 你就沒有 AI。
張鵬:確實是這樣,所以數據信仰我們說的還是對的,這是一個時代變化。過去我們看了很多流量,現在要在數據上做思考。到尾聲了,尾聲的問題我其實特別的期待,為什麼我說我特別的敬仰沈向洋,我知道你最近在寫一本新書,《計算未來》。
我倒不是說在這個書裏看到一些未來的機會,我發現你花很多的時間在探討一個問題,就是人和技術,技術和社會之間,需要做一些新的思考。以前我們思考很簡單,技術就是工具,用技術提升效率,然後這個社會有多點技術就會更有效率,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在今天似乎我覺得要有一些新的維度的。
我很想聽你從這個角度,就是為什麼你會做這個思考?在你說這個之前,我知道微軟有一個項目叫 Emma,我覺得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過,我建議放一下,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項目,是這件事兒引發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播放視頻)
沈向洋:我看過很多遍了還是覺得很感動。
張鵬:我覺得你在這裏麵能夠感覺到其實科技是有力量的,帕金森症現在並沒有有效的治愈方式,每年有那麼多人,他們因為這樣的病症,他並不能夠…
沈向洋:全球有 1000 萬。
張鵬:他們並不能夠過很好的生活,當然這裏麵肯定有對應的技術,我們今天倒不是為了講這個技術。我是覺得,能夠把一個好像醫學裏麵現在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科技,通過一個外部的設備把它解決。
我覺得會看到,科技其實是有力量的,尤其是當它應用在這樣的事情上的時候,因為我知道這是在你的體係下推動的一個東西,你更了解這個情況。
沈向洋: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特別自豪的地方,在微軟公司,特別在微軟研究院的話,我們有很多的研究員、工程師他們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做他們覺得做了有意義的研究,而且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像張海燕她是在我們英國劍橋實驗室,她以前是北京人,這完全是她自己的想法,然後跟幾個同事一起做了這樣的項目,做出來這個技術原形以後,跟一些患者真正地在做實驗,很多很多的人都非常喜歡,有很多人給我寄 e-mail 請我能夠幫助他們跟海燕,能不能把這個東西給她叔叔、家裏人去試。
我一直跟他們在講,這個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你也對這個項目很關心,我要感謝你的幫助,能夠令我們這個項目更快地進入到下一步。

張鵬:如果我們把科技合理地運用,能有很多的感動,能帶來很多變化。但是你在書裏也表達了一些擔心,這些擔心或者這些思考又是來自於什麼地方?
沈向洋:技術從來對這個社會都是有顛覆的,不管是哪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對這個社會,比如說就業、教育等領域,這個的確是的。
但是,人工智能最近的發展速度來得很快、很迅猛,對這個社會的衝擊會非常的大,其實種種方麵。這也是為什麼一年多以前我和我的同事 BradSmith,他是我們的總裁兼首席法務官,他對於政策、法律這方麵很懂。我就跟他兩個人合作,我們兩個部門同時一起寫了一本書叫做《計算未來》在這本書裏麵我們一起討論,實際上有三個方麵:
第一,最新人工智能的進展、技術等等。
第二,開發人工智能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關注的倫理問題,倫理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可以做這個,但是我們不一定應該做這個,這是從理論的角度來想這樣的問題。
第三,人工智能未來對社會的影響,我們有一個特別關心的地方,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應該會怎麼樣,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會怎麼樣,哪些行業會被人工智能很快的取代掉。
就是說要重新變化,讓社會上的人去做其它的工作。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像以前電梯剛出現時,電梯裏麵還有人在開電梯,所以我們很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所謂的 responsible AI(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我們針對這一方麵,公司內部和外部都做了很多工作。
張鵬:我覺得這個反而叫「能夠有所不為」,要劃定這樣的邊界,才能夠把這個事更好的推動下去,這個可能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很有必要的思維。
我在結束訪談之前,我還有一個視頻想讓大家看一看,這也是出乎我意料的,這個可能也會帶來我們對一些問題的不同思考。我看到有一個遊戲設備,會帶來一些出乎想像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妨看看這個視頻。
(播放視頻)
結尾的這句特別讓我觸動,我覺得讓每個人都能夠去享受這個樂趣,微軟是很關注 for everyone 的,這個可能也是科技在後麵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因為以前科技可能會用來讓少數人提升效率,成為一個創造價值的工具和武器,但是今天很多的科技在每一個小的族群裏,不管是像 Emma 這樣的,還是像這個小男孩這樣的,我看到那個 Xbox 控製器好像已經可以量產了。
沈向洋:是的,我也非常高興你選擇這個 Xbox 視頻給大家分享,我完全同意你這樣講,技術到最後,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技術帶來的樂趣,以及對生活的一個改善。
這個 Xbox 無障礙控製器今年春天時就會在中國上市,如果大家有親戚、朋友玩遊戲有困難的話,可以試一下,這是我們得獎的產品,今年在聖誕節和新年時,美國微軟電視上的廣告基本上就是剛才放的那個,非常受歡迎,我們也非常高興,我們每個星期五開常委會時會專門把那個團隊請過來,讓他們解釋為什麼做的這麼好,我覺得很感動。
我覺得技術最後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人改善生活。
張鵬:其實遊戲對這個孩子來講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兒。
沈向洋:他的朋友、他的社交。
張鵬:這不止是一個遊戲,它會變成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我覺得對於科技的理解越深層,科技對於人的理解越深層,才能把一個公司做成一個足夠長久的公司。我特別感謝沈向洋今天給我們帶來的分享,讓我們看到了商業、科技的力量,最終它的使命,因為有了這樣的使命我們才能走得更正確。感謝沈向洋的到場,我們熱烈的掌聲,謝謝!
本文作者:吳絳楓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鏈易交易所官方app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
蘋果歐意易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所平台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中幣交易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38.24MB
下載
星圖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ios抹茶交易所app官網版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79.22MB
下載
安銀交易所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全球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