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消息,今天下午,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後文簡稱HDC2019)正式開幕。
這並非首屆華為開發者大會,但卻是近年最高調、也是傳播量最大的一次。
在今年華為因為一些原因在美國遭受不公平待遇之際,他們高調的通過這種方式談自己的生態構建,同時對外完整的介紹了自己的生態係統,彰顯目前華為的“軟實力”成績與發展水準。
麵向未來:鴻蒙OS現身挑戰iOS與Android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首先登上舞台,發表主題為《全場景時代新體驗與新生態》的演講,演講中宣布正式推出鴻蒙OS。

在過去十多年中,蘋果的iOS與穀歌的Android一路過關斬將,將Symbian,Palm,Windows Phone等名字埋進曆史,如今談到智能手機,隻有兩大陣營可選:蘋果,或穀歌。
鴻蒙OS是很多人今年才開始聽到的名字,它的出現正是因為美國對華為“斷供”一事。我們無法確定兩者是不是因果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斷供事件加速了鴻蒙OS的出世。

根據餘承東的說法,安卓有超過1億行代碼,內核就超過2000萬行,但一般用戶用到的代碼不到8%,整體比較冗餘,在IoT物聯網時代這既沒必要也不需要。
由此他提出了“微內核”的概念,這是鴻蒙OS的特點之一。
區別於“宏內核”,微內核采用同一套操作平台,針對不同硬件能力的產品進行部署,並采用分布式架構,提升效率。
微內核的另一個優勢是安全,由於鴻蒙OS微內核的代碼量隻有Linux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幾率也大幅降低。代碼少,出錯幾率也少,代碼運行效率會更高。

鴻蒙係統微內核優勢

鴻蒙可以滿足多種設備需求
舉例來說,手機和車載設備的用途不同,灌入同樣係統無必要,但它們可以采用同樣的內核,部署不同的界麵或功能。
對開發者來講,一套代碼開發不同硬件的App也更容易,餘承東舉例也是手機-車機-大屏(電視),同樣代碼,適配不同的屏幕。
這幅從手機到大屏的PPT,仿佛也在蘋果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出現過。

鴻蒙係統的開發曆程,先從智慧屏開始
餘承東說,鴻蒙已經研發兩年,目前“隨時看用”。他確定將在今年首發的智慧屏產品中率先使用鴻蒙OS 1.0。未來三年,鴻蒙OS會逐步應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車機等更多智能設備中。
我們相信華為有這樣的實力和速度,但決定一個生態繁榮與否的,恰好不是它自己,而是第三方App的豐富程度,或者說圍繞它的第三方開發者的數量,從每次庫克來中國都要拜訪開發者就能看出“開發者”這類人有多重要。
所以華為宣布了三個關鍵動作:
1、向全球開發者開源
2、成立開源基金會
3、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一起共同推動鴻蒙的發展。
翻譯過來就是代碼免費用,研發有獎勵,聚集碼農一起討論。路徑與安卓或iOS的開始都是一樣的。

鴻蒙係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鴻蒙OS邁出了第一步,從零開始挑戰兩個已經幾乎占滿100%市場份額的統治者,是其他公司不會幹的“傻事”,但華為已經默默做了兩年。
我們希望不久之後能看到華為公布鴻蒙OS第三方App與開發者數量,那才是一個生態係統繁榮與否的硬指標。
麵向現在:手機係統EMUI10的主要任務是萬物互聯
以往主要用於手機等移動設備的EMUI主要更新是相應速度提升或某個功能的改善和加強,這次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總裁王成錄在舞台上也提到了這些(華為表示在係統流暢性這一方麵,EMUI10已經超過了iOS,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更宏偉的篇章並不在這,而是EMUI10的三大關鍵技術:硬件能力互助互享,一次開發多端部署,以及分布式安全。

華為聲稱論流暢性,EMUI10世界第一

EMUI10係統正式亮相
EMUI10在嚐試打破單一硬件邊界,形成超級終端。也就是說,華為希望人們再次談起自己的EMUI時候不再隻是“華為的手機係統”,而是終端設備之間互助與共享,實現超越單終端的體驗。
為了說明此特性,華為拍了一個手機+大疆無人機的短片,男生用自己的華為手機接收無人機的拍攝畫麵,再將其分享到女友的手機上,以及家裏的大屏幕電視上。
另外在現場的視頻演示中,女生在電腦上使用鼠標,將手機中的信息直接拖拽到電腦之中。

現場演示,無人機攝像頭代替了手機攝像頭
這種分享,現有設備之間也可以實現,但過程遠比視頻演示中複雜,而且跨設備(畫麵從手機到電視)過程更麻煩。
在安全性方麵,EMUI10也將采用“分布式”的思路,華為簡單總結為“正確的人使用正確的設備”,正確的人指的是通過口令,生物特征,行為特征等驗證用過的使用者。
正確的設備說的是設備證書與密鑰符合華為的安全標準,而且華為談到的設備不隻是手機,還有智能家居設備,電視,音箱,甚至汽車——華為並沒造汽車,但他們發布了智能車載係統HUAWEI HiCar。

華為要打通多設備,EMUI10是第一步
它也基於EMUI10平台,手機車機將實現可信連接,車機可以通過語音命令,遠程控製家中的智能家居,而手機也可以遠程控製汽車。
從用戶的手機開始,拓展到客廳(智能電視係統),手腕(智能手表係統),汽車(車機係統)。
打通所有環節,統一生態和體驗,讓用戶在每個生活場景都離不開某一家廠商,這做法也跟蘋果與穀歌不謀而合。

華為的目標,多設備沒有隔閡
麵向生態:HMS和它為開發者做的事
在上文我們說開發者才是衡量一個生態繁榮與否的標準,在今天下午的第三場主題演講中,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所介紹的便是這部分:華為是如何構建平台,讓開發者在這裏製造更多App。

華為應用商店也是重要一環
他首先介紹了華為終端雲服務(HMS)全球生態的數據:截至2019年7月,全球注冊開發者增長至91萬,同比增長幅度為102%;接入HMS Core應用同比增長115%,數量達到4.3萬;華為應用市場覆蓋超過170個國家或地區,月活用戶達到3.7億,同比增95%。
華為應用市場累計應用下載達3500億,同比增94%。另外,已經已上架超過800個快應用,通過華為的開發環境工具,最快3天就可以完成開發上線。
張平安講的大部分數據都提到了全球開發者需求,從這也能看出華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把自己隻圈在中國,例如確定9月在全球上線“快應用”。

華為公布的快應用數量
為了降低開發難度,華為也在嚐試通過Kit(開發者套件)構建更簡單的開發環境。張平安介紹了Push Kit,Scan Kit,Wallet Kit,Map Kit等。

華為的Wallet Kit
“XXKit”是業內平台級別廠商經常給自己開發者準備的簡化版開發部件,我們此前最熟知的就是蘋果ARKit,換個簡單的說法,以前開發者要做個AR增強現實的軟件,需要從頭開始自己搭建基礎代碼,ARKit則是蘋果搭建好了最基礎的舞台,開發者不用再管這事,隻要專注上台如何表演(寫代碼)就行。

華為的Map Kit
Wallet Kit與Map Kit的意義也是於此,它讓華為開發者寫代碼的難度降低了,也能統一接口,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生態繁榮。
但對華為來說,如何把開發者拉倒自己的陣營,仍是一個長久的考題,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已經到了2000萬(2018年數據),對比之下華為的91萬仍有不小差距。
麵對物聯網:HiLink+LiteOS+芯片
餘承東在一開始提到了“1+8+N”全場景智慧生活,其中1是指智能手機,8是指平板、智能音箱等自研產品,N則是大量的IoT設備”。第四個上場的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負責介紹“N”那部分,IoT設備相關。
智能家居不能完全簡單理解成冰箱洗衣機聯網,邵洋走上舞台也從行業難點談起,目前實際現狀是,不是所有家電都有聯網能力,甚至最初根本沒考慮聯網這件事。
每家廠商都在琢磨自己的標準,手機上可能有20個App控製20個家電,普通家電要變智能家電需要增加成本,至少需要個連接芯片。
邵洋說,這是華為的挑戰,也是機遇。華為的解決方式分三層:HiLink開放平台+LiteOS係統+IoT芯片。

華為對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HiLink是華為開發的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台,目的是解決各智能終端之間互聯互動問題。它解決的是智能連接、智能聯動兩部分。
用戶看到的入口是華為手機上的“智慧生活”App,用戶買了符合HiLink標準的設備,就能在智慧生活中統一控製,背後則是HiLink的協議。
在這場麵對開發者的大會上,邵洋介紹的是跟開發有關部分,例如控製界麵已經自動適配了“1+8設備”,開發者無需為手機開發一個控製程序,再給平板開發一個,再給手機來一個······ 而是大部分統一代碼,隻是少量調整。

HiLink生態需要持續擴大
LiteOS,如其名,它是輕量級係統,用於不那麼複雜的設備,根據邵洋的介紹,LiteOS在華為內部已經發展了7年,華為的智能手機,家用監控攝像頭等等均是LiteOS;它從出生開始就體現了華為的“微內核”構建思想,未來也會並入鴻蒙OS。

LiteOS被華為看作是業務和硬件的橋梁
至於芯片,邵洋以華為研發的“淩霄”wifi-IoT芯片和“鴻鵠”芯片為例,後者在明天發布的榮耀智慧屏上就會用到。

淩霄芯片用於WiFi

鴻鵠芯片用於顯示設備,智慧屏用的就是它
IoT設備有點像第三方App開發引導,不同的是App是軟件,IoT則是各種硬件(及微係統)的集成。相比起來,後者似乎更複雜。華為的HiLink開放平台+LiteOS係統+IoT芯片,是為讓這個問題更簡單而準備的。
如果說鴻蒙OS或HMS是吸引碼農來華為這邊寫代碼做軟件,HiLink+LiteOS+淩霄、鴻鵠新品,則是給生態硬件設備準備的開發包,如果有第三方廠商想製造符合華為標準的產品,大到冰箱洗衣機空調,小到智能燈泡攝像頭,從華為大禮包三件套開始會簡單得多。
推向開發者考題:麒麟芯片
雖然這是一次開發者大會,但麒麟芯片仍被單獨拿出來講,不止因為“自研芯片”在中國手機(甚至整個科技行業)都不多見,還因為麒麟芯片是構造AI人工智能的硬件基礎。

麒麟和AI
2017年9月2日,麒麟970成為了世界首款內置NPU處理器的移動芯片,NPU全稱為“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即神經網絡處理單元。在此之前,“人工智能”在一般更多存在於電影或高端科技研究方向。
當具備AI能力的芯片被手機廠商們安裝到自己的產品上時候,他們也賦予了AI更多接地氣的玩法,例如拍照識圖,人臉識別等。麒麟970參與了“人工智能”對一般用戶的啟蒙,之後的麒麟980是AI算力的進一步加強,今年的麒麟810,則是華為讓AI能力向中端產品的覆蓋。

麒麟芯片也需要和開發者一起
但AI能力又並不止依存與麒麟新品和華為自己的算法。華為Fellow(公司院士)艾偉今天在台上介紹的另一半是AI計算能力向開發者的下放,他演示的視頻正來自台下的一位開發者。

麒麟芯片中的達芬奇架構
AI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在今天下午華為介紹的所有業務中,它或許會是變數最多的一個。無人能真正衡量AI最終價值,和它能多接近真正的人類想法。
艾偉在演講結束讓AI的客戶價值回歸到有料(靠麒麟新品),有量(靠華為終端出貨量),有時間(靠開發者的努力),前兩個華為已經初步做到,“最終做到怎麼樣,看你們的了”——他在走下舞台之前,對著台下的開發者們這樣說。
寫在最後:
華為今天對自己的整個產品體係做了次梳理,這是一次為碼農們服務的晦澀大會,一般用戶隻能從主題演講隻言片語中看到華為構建未來的想法。
有句俗語說“一流公司做平台”,華為的平台卻不止手機,平板,筆記本這些硬件分類,而是1+8+N的巨大野心。
他們的表達方式,則是初出茅廬的挑戰者鴻蒙,推給全球開發者的HMS和快應用,以及站在軟件+硬件交界處的HiLink三件套和麒麟芯片等等。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幣幣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45.35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最新版本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zbg交易所官方ios
其它軟件96.60MB
下載
拉菲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ceo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5.59MB
下載
zbg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225.08MB
下載
ada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okb交易所app蘋果ios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topcoin交易所
其它軟件163.85M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