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例,其最大的財產就是“人”。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院長為李開複,創始元老包括張亞勤、沈向洋、張宏江、王堅、李勁等。在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剛剛萌芽起步之際,其中不少人走出微軟亞洲研究院,比如說李開複、張亞勤、王堅,給中國互聯網產業帶來了新的業態。
現在,隨著 AI 時代的到來,又有一名元老級人物即將離開微軟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但其具體去向未知。

圖丨沈向洋出席去年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 20 周年慶祝活動(來源:微軟)
北京時間 11 月 14 日淩晨 0 點左右,微軟 CEO Satya Nadella 在公司內部郵件中宣布,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將於 2020 年初正式離職。微軟首席技術官 Kevin Scott 將接替沈向洋的職務。
微軟攻堅 AI 的關鍵時刻沈向洋的離開正值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之際。
過去幾年裏,人工智能研究一直是微軟的一個重點。CEO Nadella 甚至在 2017 年更改了公司的願景聲明,並將人工智能包括在內:“我們相信現在出現了新的技術範式,它正在通過智能雲和更廣泛分布的智能設備來體現自己優勢, 現在,計算更加分散,AI 推動洞察力並代表用戶采取行動,而且用戶體驗通過可用數據和信息超越了具體設備。”
目前,微軟正在將人工智能作為其三大戰略技術方向之一進行攻堅(另兩個方向則包括量子計算、混合現實)。Nadella 最近就表示,人工智能將在公司的未來中扮演關鍵角色,是公司為主要雲業務爭取客戶戰略的核心。
幾十年來,微軟的計算機科學家一直從事著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研究。據了解,微軟在 AI 技術上的布局已經涵蓋圖像識別、機器翻譯、語音識別和機器閱讀理解。微軟研究院主導的 AI 創新,也越來越多地被集成到微軟的產品中(如微軟的 Azure 平台)。
Azure 平台對微軟的業務及其未來的增長仍然至關重要。微軟的整體商業雲業務,包括微軟 Azure、Office 365 和其他雲服務,在最近一個季度的銷售額達到 1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微軟也是僅次於 AWS 的第二大雲服務供應商,並在近期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例如最近贏下的價值 100 億美元的五角大樓雲計算合同。

圖丨沈向洋(來源:微軟)
而沈向洋在微軟負責整個公司的人工智能戰略和全球人工智能研發,簡而言之,他是微軟通過微軟研究院進行相關研究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關鍵人物。
他領導的人工智能研究小組就是為了實現技術落地而成立的。這位關鍵人物將於明年初正式離開,也就意味著,微軟在其發力 AI 的關鍵時刻,失去了一名大將,尤其沈向洋的離開會對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工程院在中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具體影響,值得關注。
沈向洋:離開是艱難抉擇此次宣布離職,沈向洋在致員工的內部信中寫到,“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今天,微軟已經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他也表示,“能在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縱貫研究院與產品研發團隊,其至上體驗,永生難忘;感恩之情,無以言表,惟有深懷於心。”而沈向洋也會在接下來擔任納德拉與比爾蓋茨的顧問。
作為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沈向洋從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師從圖靈獎獲得者、著名計算機科學家 Raj Reddy。他的同門師兄還有李開複和洪小文,後者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現任院長。
他於 1996 年加入微軟,擔任微軟總部的研究員。1998 年,沈向洋來到北京,協助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相關報道:“全球最熱計算機科學研究院”在中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共同見證的20年),從 2007 年到 2013 年,他領導了 Bing 搜索引擎的產品開發。

圖丨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來源:微軟)
微軟於 2016 年 9 月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小組,小組由包括 Bing、Cortana 虛擬助手以及它的機器人項目等幾個團隊組成。微軟當時的想法是把工作重點放在將人工智能研究轉化為人工智能產品上,並由沈向洋來掌舵。
現在,這些職責和任務將由沈向洋之手交到微軟新的 AI 領袖——Kevin Scott。

圖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對研究院的專題報道(來源:DeepTech)
微軟的人工智能新領袖Kevin Scott 從 2017 年開始擔任微軟的首席技術官,在這之前他在領英 (LinkedIn) 擔任負責工程和運營的高級副總裁,更早前曾在穀歌及 AdMob 推進過大量技術工作。
在擔任首席技術官期間,Scott 的主要任務包括幫助公司把握行業趨勢並發現新的機遇。
此前,研發工作不在 Scott 的職權範圍之內,但他通過招募工程主管和舉辦論壇等活動參與了公司的人工智能工作。Scott 接管微軟的研發內容,也不禁讓人好奇未來微軟研究院的角色和功能是否會發生變化,例如向更具有應用價值的研究傾斜。
去年,Scott 曾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分享了他對未來主要技術趨勢的預測,其中包括未來 5 至 8 年將出現的廉價而強大的矽處理器,這將使每台設備都可以配備能夠運行高級人工智能的微處理器。
Scott 說,人工智能可能是微軟在做的“第二重要的事情”,僅次於 Windows、Office 和 Azure 等旗艦業務。

圖丨 Kevin Scott(來源:微軟)
附沈向洋致員工信同事們,
11 月,對我來說,在過去的二十三年裏,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1996 年 11 月 4 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軟研究院;1998 年 11 月 5 日,我參加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建儀式;2007 年 11 月,我作為搜索產品研發工程副總裁正式加入必應團隊;2013 年 11 月,我成為執行副總裁、加入高級管理團隊,主管技術與研究;而今天,2019 年 11 月 13 日,一切圓滿始終。
能在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縱貫研究院與產品研發團隊,其至上體驗,永生難忘;感恩之情,無以言表,惟有深懷於心。
能與一群計算與技術產業最聰明的人一起共事,能有機會來參與解決人類麵臨的巨大挑戰並幫助公司塑造“下一個未來”,我深感無比榮幸;能夠幫助推動計算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與微軟研究院和學術界這麼多才華橫溢、成績斐然的研究員與學生共同創新,我更感到無上榮光;我們在必應搜索領域的那些鐵尺寸進——提升搜索質量和性能、提高廣告盈利和用戶體驗,以讓對手膽寒之勢持續推出包括 Bing for Business 在內的全新產品;這一切都讓我倍感難忘。而更讓我珍視和驕傲的,是我們締結的友誼。
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今天,微軟已經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去探尋超越微軟、超越商業的新挑戰;去思考為產業、為下一代計算科學領域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們,還能多做些什麼。
我為你們感到自豪——為微軟、為人工智能和研究事業部、為微軟研究院、為搜索和廣告新聞團隊、為必應團隊、為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為亞洲研究院,也為我們共同的成就而自豪!我將會非常想念大家。我相信,大家會在薩提亞和凱文的領導下,繼續取得新成就。
過去二十三年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我們雖無法預卜未來,但能夠做最好的準備:坦蕩、寬容、善待他人。
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cryptopia交易所app官方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蘋果手機版
其它軟件38.33MB
下載
歐意易交易所官方手機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幣贏交易所app手機版
其它軟件52.2 MB
下載
幣優交易所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比特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57.63MB
下載
幣夫交易所app官網
其它軟件80.53MB
下載
幣團網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