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學術頭條(ID:SciTouTiao)
本文7714字7圖,建議閱讀20分鍾。
本文為你解讀AI頂級人才圈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之處必有紛爭!
NO!NO!NO!此處要說的是競爭!
對於科技巨頭而言,競爭從未停止過。
前不久,一張“世界AI巨頭人才流向圖”刷屏整個科技圈,圖中顯示了AI界眾多知名公司之間的人才流動情況,其中百度、微軟成為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兩個科技巨頭。
反觀阿裏巴巴則成最大贏家,不但招攬了一眾國外著名大學和研究院的頂級科學家們,還將Facebook、Google、微軟、IBM、索尼、亞馬遜等眾多國外巨頭的強將納入麾下,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可謂是全球科研人才的“理想國”。

此圖發布後,引起了吃瓜群眾的一片嘩然,有網友戲稱:

還有網友說:

不過,細看這張圖,其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流動99%是中國人或者是華人,因此更準確地說這是這一張世界華人AI精英流向圖。
而正是這張流向圖仿佛正在昭告,在人工智能這場浪潮下,曾經輝煌一時的AI巨頭將麵臨新一輪的洗牌,不過,誰輸誰贏,定論尚且太早……
近年來,稀缺使得人工智能人才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一方麵科技巨頭們使盡渾身解數搶奪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如百度的“少帥計劃”,阿裏巴巴的達摩院、Facebook的FAIR等,手握頂尖AI人才,才有競爭的資本與底氣……
另一方麵,人才競爭早已從巨頭之爭上升到國家較量,全球人工智能的研究重地、頂尖院校所在地成為必爭之地。Google、微軟、Facebook、亞馬遜則早已開始在這些“重鎮”成立本地化研究中心,廣泛吸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
阿裏巴巴成最大贏家
阿裏的人工智能一向注重的是賦能行業。2014年,阿裏核心AI基礎技術的提供者iDST(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2016年,阿裏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2017年3月,阿裏巴巴宣布啟動“NASA計劃”,要在未來20年為服務20億人儲備核心科技;到了10月,又宣布成立“達摩院”,向全球頂尖人才發出邀請。
可以說,過去五年,阿裏在全球人工智能的激烈賽道上悄然跑進了第一梯隊。而這些從各處流入阿裏的AI大牛們,大多都彙聚到了達摩院,而他們也經曆了一場巨大的冒險與自證。
加入達摩院的科學家們主要可以分成兩個派係,一部分主要來自學術屆,另一部分則是業界科技巨頭。

海外高校→阿裏
LihiZelnik-Manor 達摩院以色列機器視覺實驗室負責人
2018年11月,以色列理工學院著名計算機視覺科學家LihiZelnik-Manor入職達摩院,作為實驗室負責人,Lihi將帶領團隊推動達摩院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基礎研究,以及新零售、智慧城市等廣泛領域的應用結合。
加盟達摩院之前,Lihi教授在以色列理工學院電氣工程係擔任副教授,領導該校的計算圖像與多媒體實驗室。
李飛飛 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裏雲智能數據庫事業部總負責人
2018年5月,世界級數據庫係統專家、美國猶他大學計算機係終身教授李飛飛正式加入阿裏達摩院,成為數據庫團隊負責人,並兼任達摩院數據庫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係統研發當中。
作為橫跨了學術界、科研界、工業界的“全能型”技術人,高度開放式、互聯網化的阿裏文化以及天然的數據庫聖地成為李飛飛加入阿裏的不二理由。
施堯耘 達摩院量子實驗室負責人
2017年9月,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終身教授、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入職阿裏巴巴,擔任阿裏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阿裏雲量子實驗室主任。他在阿裏巴巴主要致力於建設一個跨學科的量子研究團隊,以實現量子計算顛覆性的潛力。
事實上,施堯耘加入阿裏巴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阿裏巴巴要做的也正是他要做的:讓量子計算落地阿裏雲,成功成為未來量子應用的輸出渠道。
馬裏奧·塞格德 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科學家
2018年初,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裏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職阿裏達摩院位於西雅圖的阿裏雲量子實驗室(AQL)。
馬裏奧出生於盛產科學家的國度匈牙利,芝加哥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和計算複雜性理論。
施堯耘曾評價馬裏奧是“天才式解決問題的高手”。這兩位頂級科學家在阿裏達摩院彙合,一起開展量子算法的研究,將加速推進量子計算從理論到工程落地。
王剛 達摩院智能交通實驗室負責人
2017年3月王剛加入阿裏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擔任傑出科學家,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
他此前曾是南洋理工大學的終身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全球MIT TR35獲獎者,在深度學習算法領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積累和國際權威。研究領域包括深度學習及其在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上的應用。
司羅 阿裏達摩院語言技術實驗室負責人
2014年司羅結束了 8 年的學術生涯,成為阿裏人工智能科學家陣營的一員,他們圍繞搭建和創建阿裏巴巴自然語言技術平台與體係,創建了阿裏巴巴的 NLP 技術平台AliNLP。
此前,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畢業後,司羅成為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係終身教授,其研究重點包括分布式信息檢索、機器學習、多媒體數據處理與挖掘等,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就獎、雅虎、穀歌研究獎等,發表過150餘篇學術論文。
漆遠 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數據技術線負責人
2014年,來自普渡大學計算機係和統計係兩個係的終身教授漆遠加盟阿裏巴巴並組建AI團隊,搭建了阿裏第一個超大規模機器學習平台。
2004年,從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的漆遠一直遊曆在英國和美國的頂級學府和實驗室裏,安靜地做著他理想中的科學家。
漆遠擅長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曾獲得美國科學基金NSF Career獎、拿到微軟的牛頓研究突破獎……就是這樣頂著矽穀光環,帶著情懷回國加盟阿裏,漆遠對此的解釋:回家是為了想成就人生新的高峰。
金榕 達摩院機器智能研究領域負責人
2014年金榕正式加入阿裏巴巴,作為iDST的創始人之一,金榕被公認為圈內的頂級“大牛”。加入阿裏前,他已經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曾擔任NIPS、SIGIR等頂級國際會議領域主席,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Career Award。他長期致力於統計機器學習,重點關注大數據分析及其在信息檢索、電子商務等領域中的應用。
微軟亞洲研究院→阿裏
素有中國IT界“黃埔軍校”之稱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早已超越了“跨國公司駐中國分部”的意義,旗下超過10位院友在中國最頂尖的科技企業擔任高管,20位當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80餘位在創業浪潮中大有所為。從微軟走進阿裏的又有誰呢?
王堅,此前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於2008年以首席架構師身份加盟阿裏巴巴,2009年被指派為阿裏首席技術官,身居阿裏巴巴合夥人之一,從那時起,他帶領團隊開啟了中國最早研發雲計算的裏程。
華先勝,2016年加入iDST的科學家團隊,現負責阿裏雲的視覺計算團隊。此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項目研究主管,在北京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曾獲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協會ACM2015 年度傑出科學家、MIT TR35 大獎(全球 35 位 35 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人物)等榮譽。
鄢誌傑,現為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負責人。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語音團隊主管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IEEE高級會員。長期擔任語音領域頂級學術會議及期刊專家評審。研究領域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聲紋、語音交互等。
聶再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師從美國人工智能學會主席Subbarao Kambhampati教授),現任阿裏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語音助手首席科學家,教育部人工智能專家組谘詢組專家。曾就職於微軟亞洲研究院,任首席研究員,負責微軟自然語言理解、實體挖掘的研發工作。
微軟→阿裏
周靖人,達摩院智能計算實驗室負責人。前微軟研發合夥人,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權威學者。
高傑,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中科院博士,曾任微軟STC語音科學家。
穀歌→阿裏
閔萬裏,曾任阿裏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2013年,他從穀歌回國加入阿裏巴巴。2015年,閔萬裏開始負責阿裏雲人工智能係統的研發,參與人工智能ET建設。
閔萬裏博士畢業後,先後在IBMT.J.Watson、IBM新加坡和穀歌擔任研究院,從事大數據理論研究與應用算法。就在今年6月,“山景博士”閔萬裏正式告別阿裏,創辦了一家風險投資基金,聚焦傳統產業(製造業、農業、醫療)周邊。
俞本權,達摩院區塊鏈實驗室研究員。曾任穀歌主任工程師,並完成了YouTube E-Commerce 平台建設、youtube.com/movies的創建、承擔Google Analytics的數據和後台係統架構設計,並主導下一代穀歌分析後台的研發。
李名楊,達摩院人工智能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2014年,李名楊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博士畢業,博士畢業後李名楊加入穀歌。李名楊博士在穀歌擔任Daydream/Tango項目技術主管,主要研究領域是視覺-慣導裏程計(VIO)和即時定位與地圖重建(SLAM),並在該領域擁有20多篇頂級論文及相關專利。
Facebook→阿裏
2019年3月,被稱為“AI 架構大神”的80後青年科學家賈揚清告別Facebook,加入阿裏達摩院矽穀實驗室。賈揚清目前直接領導阿裏雲智能計算平台事業部,而計算平台事業部同時負責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兩大平台。
以深度學習框架Caffe作者的身份聞名,賈揚清清華本碩畢業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先後工作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微軟、NEC美國實驗室、穀歌大腦,2016年加入Facebook擔任研究科學家,曾任Facebook AI架構總監,負責前沿AI平台開發及人工智能研究。
NEC→阿裏
蔣國飛,達摩院金融科技研究領域負責人 / 生物識別實驗室負責人,螞蟻金服副總裁。曾任NEC集團副總裁,領導NEC全球研發。
張輝 ,達摩院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曾擔任NEC Labs America部門主管。
IBM→阿裏
譚劍 ,達摩院決策智能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曾任IBM沃森實驗室研究員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係助理教授。
葛妮瑜,達摩院語言技術實驗室研究員。布朗大學計算語言學博士,曾任職IBM研究院,從事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翻譯工作。
索尼→阿裏
李亮,達摩院生物識別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後。曾就職於索尼中國研究院。目前負責螞蟻金服生物識別算法與模型的研發以及基於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體係建設。
亞馬遜→阿裏
張京橋,達摩院決策智能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擁有倫斯勒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曾任亞馬遜Device部門應用科研資深經理。
任小楓,達摩院視覺智能實驗室負責人。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係客座教授。加入阿裏巴巴之前,曾擔任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負責Amazon Go計算機視覺算法的研發。
富士通→阿裏
潘攀,達摩院視覺智能實驗室資深算法專家。擁有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博士學位。曾先後在三菱美國研究院和富士通北京研發中心從事視覺技術工作。
從百度出走的AI大牛
作為BAT裏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技術起家的百度在很多細分領域,步伐甚至快過西方,卻難逃人才流失的魔咒。早在2013年,百度就已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為表重視李彥宏親任院長。但現實是,或許學院派與大公司難以融合,科學家們來了又走,留給百度“AI黃埔軍校”的苦澀名號。
與此同時,從百度自身成長起來的一員員猛將不斷出走創業,百度也在經曆一次次陣痛。
說到此,又不得提到今年年初的潑水門事件,一句"What's your problem"把李彥宏送上了熱搜。那麼,這句話也適用於現在的百度,百度到底怎麼了?

(該圖片來自)
百度→Y Combinator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成為李彥宏之下的二號人物,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但陸奇的實際工作,主要是在無人駕駛、小度助手等新發展的AI業務上。
梳理陸奇在百度的成績,有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戰略,有關於文化與思維方式的變革。但深究的話,陸奇更多是扮演了AI界的精神領袖而非業務領袖。陸奇給百度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是,百度的市值從600多億美元增加到近1000億美元。
無論如何,陸奇與百度的故事都足夠精彩。隻是,2018年5月,這段精彩故事戛然而止,陸奇正式從百度離職。
2018年8月,陸奇加入美國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擔任YC中國創始人兼CEO。如今,陸奇還擔任拚多多獨立董事兼薪酬委員會主席,負責領導拚多多技術顧問委員會。
百度→Deeplearning.ai
吳恩達是百度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一杆大旗。2014年吳恩達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計劃。2017年,吳恩達帶著搭載了百度大腦的機器人”小度“,出現在了《最強大腦》的舞台上,將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成果推向了大眾。
而就在同年4月,吳恩達離開百度,陸續創立了三個人工智能項目:Deeplearning.ai,Landing.ai以及AI Fund,分別從教育、實業和資本層麵助推AI的發展。
百度→Aibee
林元慶,曾任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副總經理;百度研究院院長。2017年10月林元慶離開百度,隨後Aibee創立,林元慶加入了AI創業大軍,成為百度係出走的AI精英”門徒“之一。
百度→Pony.ai
樓天城,前百度無人車首席架構師,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的得意門生,編程天才,被吳恩達稱為”世界上最好的編程者之一“,因實力被編程界稱為”樓教主“。曾在穀歌無人車團隊工作,2016年被吳恩達拉入百度,成為百度最年輕的T10。
2016年12月,在百度入職半年的樓天城和百度T11級別工程師、百度無人車首席架構師彭軍(James Peng)雙雙離職,聯手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Pony.ai。
彭軍也是位大神。他曾在穀歌工作7年,是百度美國研究中心引進了前兩位工程師之一,也是百度矽穀自動駕駛團隊的早期成員。彭軍2012年加入百度,擔任主任架構師,在廣告、大數據、 雲計算多個領域負責架構設計,隨後擔任百度美國研究中心自動駕駛項目首席架構師。
百度→景馳
王勁,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2017年,在百度工作了7年的王勁離職。從百度離職後,王勁創辦景馳科技,擔任CEO,但百度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將王勁及景馳科技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2018年2月,迫於百度壓力和個人及家庭原因,王勁卸任景馳科技CEO,離開公司。
韓旭,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首席科學家,2017年3月離開百度,後加入景馳科技擔任CTO。在王勁卸任景馳科技CEO後,韓旭擔任景馳科技CEO。
陳世熹,前百度T9、頂級算法工程師,2017年3月離開百度後加入景馳科技。
百度→驀然認知
戴帥湘,在百度做了9年自然語言處理。2016年5月4日離職後,帶著10個人的技術團隊注冊了驀然認知。現為驀然認知CEO。
洪濤,曾是百度首位高級科學家,2016年5月從百度離職後,擔任驀然認知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顧問。
張偉萌,在百度任職6年多,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技術,2016年5月從百度離職後,擔任驀然認知聯合創始人兼技術總監。
百度→地平線機器人→深鑒科技
2013年7月,餘凱組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李彥宏任院長,餘凱任常務副院長,主要進行深度學習、機器人、自動駕駛、人機交互、3D視覺、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方麵的研究。離職後創建地平線機器人。
單羿,前百度IDL異構計算方向創始成員,2015年作為創始員工加入地平線機器人,2016年合夥創立深鑒科技,擔任CTO。
百度→樂視汽車→禾多科技
倪凱,原百度高級科學家,百度”少帥計劃“一員,負責百度無人車的技術研發和路測。2016年3月跳槽到樂視,此後再度離職創業,成立無人駕駛公司禾多科技。
百度→Roadstar.ai
佟顯喬,曾在百度矽穀團隊擔任無人車定位和地圖組技術組Tech Lead。2017年4月離開百度後,擔任ROADSTAR.AI CEO。
衡量,曾在百度自動駕駛項目組(ADU)技術委員會任核心委員,擔任Sensing 組經理和Tech Lead。2017年4月離開百度後,擔任ROADSTAR.AI CTO。
周光,曾在百度矽穀無人車團隊負責標定、感知等方麵的工作。2017年4月離開百度後,擔任ROADSTAR.AI首席機器人專家。
百度→今日頭條
陳雨強,曾在百度鳳巢主持架構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深度學習係統,在今日頭條主持設計實現了中國用戶量最多的新媒體人工智能推薦係統。現為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研究科學家。
百度→華為→第四範式
戴文淵,曾是百度鳳巢係統的負責人,還曾在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擔任Principal Researcher。2013年離職百度後,加入華為。現為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
胡時偉,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在百度任職期間作為係統架構負責人,主持了百度商業客戶運營、鳳巢新興變現、”商業知心“搜索、阿拉丁生態等多個核心係統的架構設計工作。
百度→普英思察←Magic Leap
劉少山 張哲
百度→360→數美科技
唐會軍
百度→康夫子
張超
百度→神策
桑文鋒
百度→獵豹→獵戶星空
賈磊
百度→三角獸
王卓然 開超
百度→趕集網→太一雲→拍醫拍
吳詩展 楊瓊
百度→格靈深瞳
鄧亞鋒
百度→騰訊
張譚
微軟成人才中轉站
被譽為AI黃埔的微軟的確名副其實,在這些年為百度、阿裏、穀歌與騰訊貢獻了很多大牛。
業界對於這所偉大機構仰慕而敬重,它不僅為微軟一家公司創造價值和收益,更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推動著整個中國科技行業與互聯網技術進步與普及。
但另一方麵,自2005年第一任院長李開複辭任加入穀歌開始,這座人才搖籃就一直在換血與輸出中振蕩,於得失之間成就了當下科技界的武林盛世。於微軟自身而言,更多的思考應在於如何在錯失了互聯網末班車後,借其技術儲備和積澱繼續重拾昔日的輝煌。
微軟→海爾
趙峰
微軟→Citadel
鄧力
微軟→聯想
芮勇
微軟→商湯科技→Momenta
楊帆 曹旭東
微軟→曠視科技
孫劍
微軟→華為
李航
微軟→金山
張宏江
微軟→今日頭條
馬維英
微軟→穀歌→創新工場
李開複
微軟→穀歌→小米
林斌
微軟→歐洲微電子→百度
楊瓊
微軟→Facebook
何凱明
微軟→百度
陸奇 景靚 倪凱 順嘉雄 開超
微軟→格靈深瞳
蔡玲
從以上可以看出,微軟曾也是百度AI人才的重要來源,但可惜的是,百度終究隻能成為過客。
有人曾這樣說,對於大牛來說,他們從來不迷戀大公司的光環,平台隻是實現他們職業發展的跳板。或在大神環繞的環境裏努力成長,學習核心技術,最終成為獨當一麵的技術大牛;或憑借自身優異的情商智商解決問題,和團隊一起創造更多價值,最終成為能帶領眾人的團隊領袖。
所以,不論他們選擇了哪裏,無非是找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平台,成就人生新的高峰!
(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數據若有不準確之處,請大家留言指正哦!)
— 完 —
關注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官方微信公眾平台“THU數據派”及姊妹號“數據派THU”獲取更多講座福利及優質內容。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icc數字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32.92MB
下載
比特國際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8.7 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歐昜交易所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vvbtc交易所最新app
其它軟件31.69MB
下載
星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95.74MB
下載
zg交易所安卓版app
其它軟件41.99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福音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鏈易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72.70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