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成立20年的公司,通過向企業提供雲端CRM(客戶關係管理)服務,超越甲骨文、SAP、Adobe和微軟,成為行業裏最受歡迎的存在,其客戶群體裏也不乏通用、寶潔、亞馬遜這樣的國際巨頭。
從上市以來,Salesforce的股價超越了20倍,並且至今還保持著20%的年增長。這樣的“名門身份”,使其成為無數創業者效仿並渴望超越的目標,也讓穀歌計劃對其進行收購的傳聞,瞬間吸引了全球目光。
溢價70%的估值,2500億美元的“天價聘禮”,以及強強聯姻後對雲服務市場可能帶來的變數,讓大眾對穀歌此舉充滿了猜測和想象。

讀懂雲變局之前,最好先了解穀歌的to B夢
用“砸鍋賣鐵”來形容穀歌對salesforce的收購並不過分。
外媒爆出的2500億美元,已經相當於穀歌母公司Alphabet 2018年營收的兩倍,這意味著,穀歌必須要舉債才能完成收購。
而在揮金如土迎娶“正宮娘娘”之前,穀歌還相繼以大價錢收購了數據分析公司Looker、雲端存儲服務商Elastifile,甚至包括曾經的合作夥伴CloudSimple等。
鐵了心要與各路雲計算領域聯姻,與2018年穀歌不斷加碼雲計算的雄心壯誌不無關係。事實上,自從穀歌雲的CEO Thomas Kurian(庫裏安)2019年2月上台以來,就在加大收購的擴張步伐。

(穀歌雲服務CEO Thomas Kurian,曾是原Oracle的研發總裁)
收購雖多,為什麼是salesforce?
首先,要從穀歌在雲市場的地位與野望說起。
業內流傳著穀歌雲的業務目標,是在2023年之前擊敗其競爭對手微軟Azure和亞馬遜雲服務AWS,成為全球第一。
而據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亞馬遜雲服務AWS占全球雲計算支出的近33%,微軟占近17%,穀歌占不到7%。
在進入中國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穀歌想要登頂王座,至少需要從亞馬遜和微軟兩位競爭者手裏搶奪25%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顯然並不容易,畢竟亞馬遜AWS老當益壯,微軟Azure也增長迅猛,因此,穀歌必須盡快彌補上自己在雲領域的軟肋。Salesforce就成了最佳人選。
一方麵,快速增強穀歌在雲服務方麵的基礎業務規模。
追溯起來,穀歌可以說是最早提出雲計算(Cloud Computing)這個專有名詞的科技公司,早在2006年的搜索引擎會議(SES San Jose 2006)上,穀歌前CEO Eric Schmidt提出了這一理念,雲計算從穀歌搜索引擎、YouTube視頻等內部產品中解耦出來,並在隨後相繼發布了Google Cloud Platform(穀歌雲平台)等係列資源池,但始終沒能幫助穀歌在雲基礎設施浪潮中獲得強勁競爭力。
究其原因,是穀歌在雲業務擴展中的觀望模式,等其反應過來之後,GitHub、紅帽、Mulesoft等優質的雲業務標的,都已經被競爭對手瓜分完了,這也導致潛在客戶都相繼投進了快速增長的亞馬遜、微軟等懷抱。想要快速實現規模上的對齊,salesforce這樣的大宗收購就成了反超的關鍵。
有媒體預測,完成收購後穀歌會立即成為第二大雲服務商。在此基礎上,借助規模優勢打價格戰,倒逼亞馬遜和微軟降價,未嚐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增長的當然不隻有客戶基數,還有關鍵的服務能力。
此前,穀歌雲一直進展緩慢,與其強大的工程師文化不無關係。尤其是在金主們眼中,穀歌強烈的技術導向,往往需要客戶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投入才能夠充分使用,而在B端市場浸潤更久的亞馬遜、微軟等,都懂得打包輸出解決方案,提供7*24的貼心指導。
懸殊的客戶服務能力造就了穀歌在雲計算領域失落的數年,而新CEO 庫裏安的上任,核心也是“組建銷售團隊,使穀歌雲更加麵向企業”——所以,有什麼比“買買買”能更快地拉起一支服務鐵軍呢?
畢竟,Salesforce以19.5%的絕對市場份額,霸占著SaaS市場的王座,為全球大概15萬家公司管理客戶信息。通過旗艦產品銷售雲(Sales Cloud),服務雲(Service Cloud),營銷與商業雲(Marketing and Commerce Cloud)、社區雲等不同產品的多年服務積累,無疑能夠快速強化穀歌雲的商業開拓能力。
補短板遊戲告一段落,便會引出下一個問題——穀歌將會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市場中尋找自己的突破口?
穀歌の長板:今日的雲市場還有哪些機會?
雲服務市場成長到今天,各家基本已經找到了獨屬於自己的差異化優勢。比如微軟通過Office 365和Windows 10用戶生態與雲捆綁,而AWS結合亞馬遜的零售基礎設施,則備受電子商務企業的青睞,中國市場則更傾向於選擇中國廠商搭建的雲。
那麼落點到穀歌身上,能夠為雲服務增光添彩的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
1.AI技術的領軍能力
今天絕大多數企業上雲追尋的都不是簡單的網絡服務,而是借助雲這一媒介,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智慧能力引入到業務生產當中,實現“提質增效”。這既造就了雲市場的蓬勃發展,因為千行萬業都會開始向雲端集結;同時也對雲服務廠商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堅持“AI優先”的穀歌,從一開始,就將機器學習與雲服務連接在了一起,更誇張一點,內部聲稱“穀歌的所有技術都應該為雲計算服務”。早在2016年,就為其專門開發了為機器學習優化的處理器TPU(張量處理器),結合開源軟件TenserFlow,以及相繼開發的一係列套件,諸如AI Hub(連接不同機器學習組件的模塊化框架)、Cloud Code(讓企業與開發人員可以開發和調試雲應用程序)等,來幫助企業級開發人員在雲端建構自己的AI應用,助力to B 用戶的智能化轉型。

2.麵向開發者的生態建設
一個現實問題是,即使雲服務商提供了足夠垂直的解決方案,也無法滿足千行萬業的智能化服務需求,尤其是AI+雲的疊加開發環境中,需要係統、算力、開源社區等多種要素的支撐。
幾乎所有的雲廠商都需要聚合開發者的能量,來擴大自己的商業應用版圖。
如何提高開發者融入可能性這件事,穀歌顯然具有先天優勢。
今年4月,穀歌發明的Anthos,就將開放源碼的容器編排平台Kubernetes(k8s)打包成混合雲計算解決方案,讓開發者能夠在本地、穀歌雲或其他公有雲上運行應用,這一舉動也讓競爭對手亞馬遜十分難受。
就在前不久,穀歌還通過收購AppSheet,將無代碼開發帶入了穀歌雲,未來即使不會專業編程能力的企業,也能夠輕鬆地創建應用程序,這一舉動無疑會讓穀歌雲與其他資產(如G Suite和Android)實現更深入的集成,從而將客戶捆綁在自身的生態內。

3.自有業務的多元聯動
5G、IoT、智能終端等多重技術與雲的疊加,造成了一個更為複雜的技術網絡。這一方麵要求雲廠商能夠理解和掌握技術的迭代規律,同時也需要快速梳理硬件、服務、算法等各項能力,打造出符合技術變化的綜合上雲解決方案。
而在這一領域,穀歌的諸多核心業務,諸如在線搜索、數字廣告、媒體娛樂、移動操作係統等,都能與雲服務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更早地讓相關解決方案從內部解耦。
比如2019年7月收購的雲存儲服務提供商Elastifile,其文件存儲方案能夠實現混合雲和跨雲環境兼容、多區域訪問,就與穀歌的雲遊戲Stadia所需要的低時延相契合。
從上述角度看,穀歌雲衝頂TOP1的第一槍,很有可能是從“AI+5G+核心業務”的解決方案中孵化出來,並以低門檻的形式搶奪市場。
風雲2020:機會與變數仍存
與機遇和野心相比,穀歌雲能否順利蝶變,也存在不少變數。
首先,公有雲服務市場主要有三大方向——IaaS、SaaS、PaaS,其中PaaS(平台即服務)正在成為主流趨勢,也是長於底層技術的穀歌雲所發展的方向。而眾所周知,穀歌天價並購的salesforce更擅長SaaS領域,二者的結合會不會起到互相削減客戶認知的作用,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其次,創新是建立在並購後順利融合和穩定消化的基礎上,但穀歌不斷地購入雲相關企業,也帶來了千頭萬緒的競合關係。
比如Salesforce一直與AWS保持戰略合作,並購之後其客戶是否需要遷移到穀歌雲上,如何處理客戶關係,都將是穀歌的一大挑戰。

縱使這些問題都順利解決,那麼全世界將收獲一個龐大的穀歌牌雲計算機構,恐怕將使身處反壟斷壓力中的穀歌進一步麵臨審查風險。
因此也有機構如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未來穀歌很可能將雲業務拆分成獨立公司來運營,那麼後續的故事,又將充滿各種變數。
穀歌迎來的到底是一隻金鳳凰還是黑天鵝,不妨一起期待它的第一聲啼鳴。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交易平台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易歐交易所app官網安卓蘋果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滿幣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1.91MB
下載
天秤幣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
wbf交易所
其它軟件68.68M
下載
歐意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kbcoin交易所官方版
其它軟件1.93 MB
下載
美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68.5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