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立場聲明:生活家強總,複出之後持續為大家帶來大量幹貨,歡迎關注+收藏,不要錯過任何一次精彩喔。
每個數碼品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粉絲,經常可以看到索粉、果粉、米粉為了信仰互撕互懟,但似乎(微)軟粉參與得少了一點。
一方麵,微軟主要是做軟件的,硬件產品比較少,相對應的產品使用人群會少;另一方麵,微軟一直比較低調,不喜歡也不擅長去搞一些容易引起爭吵的話題。
這就導致,亮明自己的“軟粉”身份,似乎是一件很沒有存在感的事情。

大家都喜歡看發布會,尤其以蘋果的發布會看得人最多,但實話說,蘋果的發布會我隻是偶爾看,微軟的發布會卻是一場沒落下過,相關的產品也買得不少。
在我心目中,微軟雖然是一家做硬件的公司,但所有的硬件產品,都是100%用心去做的,從幾十元的鼠標、到幾萬元的一體機電腦,幾乎每一件產品都是設計精良、品質卓越的典範,在工業設計領域也不輸蘋果。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某些產品在易用性上有所欠缺,但並不妨礙它們成為風靡一時的話題性產品。
今天,我們就從Surface家族入門,評析一下我最喜歡的、也是當下微軟最值得購買的一個產品。
一、Surface 全家福Surface係列是微軟憑空創造的一個品牌。
對於微軟Surface係列產品的粉絲來說,Panos Panay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作為Surface產品的締造者和負責人,Panos幾乎就是Surface的形象代言人,主持了每一次產品發布會。他也因此獲得了稱號——“Surface之父”。(最近升職了呀,去當Windows部門老大了,看來在微軟內部,Surface產品的評價還是很高的)

Panos Panay
從第一代Surface產品發布,Surface就不斷再開拓和改進產品線。
除去一些簡單的配置升級,比較有裏程碑節點意義的產品包括:2012年 Surface RT、2013年 Surface Pro、2014年 Surface Pro 3、2015年 Surface 3/Surface Book、2016年Surface Studio、2017年Surface Laptop、2018年Surface go、2019年Surface Pro X以及 Surface NEO。
以上產品涵蓋便攜產品、二合一筆記本裝備、普通筆記本、台式電腦、折疊屏設備幾個方麵,路線衍化圖如下:

Surface 產品衍化路線
二、 Surface全係列簡評Suface全係列電腦都使用了3:2的黃金比例高分辨率屏幕,該比例比普通筆記本所使用的16:9能顯示更多的內容,用過這種比例的同學們都說好,EXCEL、PPT等,都能多顯示一塊區域,減少了移動鼠標的次數。

16:9和3:2的對比
RT係列,Surface平板第一代試水產品,對標iPad,但是因為不成熟的觸屏操作方式以及少的可憐的應用程序,很快就被證明是一個錯誤;

Surface pro係列,1/2/3/4/6代我都用過,1代和2代是試驗型產品,10英寸的屏幕顯示內容過少,而且背部支架可調整角度很少,從Surface pro3開始,才真正意義上地成為了一款適合大眾使用的二合一平台電腦設備,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7代。
Surface Book係列,在pro3係列正式確立微軟Surface產品成功的同時,Surface book橫空出世,完整的筆記本體驗+可以拆卸的屏幕,非常有創意,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2代。整個屏幕是Surface Book最大的亮點,微軟找鬆下單獨定製的,分辨率高+顯示效果優秀+柔和不傷眼,幾乎是當時所有筆記本中最好的屏幕。但單獨使用這塊屏幕有很明顯的缺點:第一,續航非常短;第二,屏幕上隻有一個鍵盤接口,充電不方便;第三,不像pro係列有背部支架,再加上屏幕太大,不好拿,所以更多時候還是作為一個正常筆記本來使用;
Surface Studio係列,類似於imac係列的一個台式一體電腦產品線,進一步把優秀的背部支架設計引入其中,同時使用了素質極高的屏幕,很優秀,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2代。
Surface 10英寸係列,第一代叫做Surface RT,第二代叫Surface2,第三代叫做Surface3,屏幕都是10英寸左右,對手產品是蘋果的iPad標準版係列,非常便攜。

Surface Laptop係列,Pro係列加上了一個不可拆卸的鍵盤,實際使用體驗與普通筆記本無二,價格便宜。但也因為屏幕無法拆卸,似乎卻少了點surface的味道,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3代。
Surface pro X以及Surface neo,neo還沒上市,我們不表,pro X則是RT的複活升級版,窄邊框、外觀極其時尚。內部使用了高通與微軟聯合研發的基於ARM的處理器(其實就是手機上使用的那種處理器),office專用機,使用大型軟件或者運行遊戲會有明顯短板。

微軟SurfaceProX二合一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13英寸窄邊框觸控屏3GHzARM處理器8G/128G/SSD/4GLTE8488元京東去購買
三、我最喜歡的產品-Surface 3所有的產品線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產品其實是Surface 3,沒錯,是這個價格便宜的不起眼的小家夥。
這個小家夥的優點非常明顯:
3.1 屏幕好屏幕使用的是和Surface book相同係列的鬆下定製屏幕,這個屏幕顯示素質優秀,在整個surface家族中都是數一數二,另外更重要的是,這塊屏幕的軟素質或者是隱藏素質也很棒。

對比兩塊屏幕,Surface3的屏幕明顯更更柔和。
參數上的東西我們不評價,從實際體驗來說,其他的筆記本屏幕我連著看2個小時,眼睛一定發幹、發澀,不滴一下眼藥水簡直沒法繼續工作;但換成Surface book或者Surface3來說,就不會有這麼嚴重。
3.2 完整的windows體驗+便攜官方標稱Surface 3的重量為622g,與iPad3(2012年3月款,重652g)差不多處於同一個級別,在當年那個筆記本動輒2000g的年代,可謂“掌上明珠”。

同時,與它的前代產品Surface RT以及Surface 2對比,係統已經換成了正常版本的windows,可以運行exe類型的文件,從生態上來說,是用windows這個運行了二十多年的產品去對比IOS這個新生事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降維打擊(雖然沒打擊成功)
3.3 價格便宜微軟的硬件產品其實都是不便宜的,但既然Surface3是拿來與iPad打擂台,他的價格也是完全與iPad進行對比的,兩個版本,當年的定價分別為2799元以及3499,比同等檔次的iPad更便宜,更別說其他windows係統的筆記本電腦了。

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
性能弱,非常弱。
Surface 3搭載了主頻為1.6GHz的四核Intel Atom x7-Z8700處理器,幾乎是筆記本界最弱的一款處理器,再加上Windows會有使用時間長係統臃腫導致卡頓的問題,這款機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幾乎隻能淪為愛奇藝專用機。
四、Surface3的升級產品橫空出世Surface3發布之後,一直沒有進行更新,大家都以為這一條產品線被砍掉的時候,微軟在2018年橫空發布了Surface go。

賣力推銷Surface go的Panos
其實從產品屬性來說,Surface go被叫做Surface4更合適,但微軟把它單獨拿出來命名為go,更突顯出了它的移動屬性,並且明顯是後續要持續進行維護升級的。
看發布會的時候,我看到Panos抱著Surface go出現,簡直激動得老淚縱橫。
後續在預售的第一時間就進行了下單,可見我對就對這個產品抱了多大的期望。
五、Surface go的實際體驗實際使用Surface go的時間已經有1年半了,從個人角度來說,Surface go是Surface3的稱職升級版,也幾乎能覆蓋我日常的使用場景,已經不是Surface 3時候的可有可無的玩具。
Surface Go的官方尺寸為:245 毫米 x 175 毫米 x 8.3 毫米,對比iPad Air 3為250.6 毫米 x 174.1 毫米 x 6.1 毫米 (0.24 英寸),僅僅比iPad Air略厚,其餘尺寸基本相當。

正麵、背麵圖
實際使用體驗來說,完全可以當做便攜設備放入隨身的通勤包(注意是通勤包,不是電腦包)。
拿我日常使用的Tumi包來說,和Surface Go是絕配。

Surface Go與Tumi包
同時,微軟為Surface係列設計的無極調節支架,是這個產品的靈魂。再挑剔的人,也可以通過不斷調教找到一款適合你的姿勢
,放在桌子上、放在腿上、握在手裏,總之很滿意。
5.2 重量篇Surface go,相比較其他Windows筆記本設備,最大的優勢就是輕,非常輕。
官方標稱Surface go的裸機重量為522克,一般我們當做便攜設備使用時,會帶一根手寫筆,重量位542g,即使加上鍵盤,整體的重量也就為765g,比市麵上所有的筆記本設備都要輕一個重量級。

Surface go和觸摸筆的重量
而相對應的iPad Air3,在iPad中已經是非常輕量級的設備了,重量為455g。

iPad Air 3 重量
這種重量,對於日常需要經常攜帶筆記本進行移動辦公的人員來說,是非常非常大的福利。
5.3 屏幕篇Surface Go使用了來自夏普的定製屏幕(可惜不是鬆下了),分辨率達到了1800 x 1200 (217 PPI),同時使用了第三代康寧®大猩猩®玻璃來防劃。
這塊屏幕的素質依舊優秀,根據外媒notebookcheck專業評測,Windows陣營排到了第一名,甚至比自己的老大哥Surface book更加優秀。

壞處當然也有,作為一款觸摸屏幕,Surface go的屏幕反光率很高,如果背後有一些比較亮的光源,會影響到實際的顯示效果。
當然,這也是觸摸屏的通病,把屏幕亮度調高會有所改善。
5.4 硬件配置Surface Go分為低配和高配兩個版本,硬件配置如下:
處理器: 智能英特爾®奔騰® 金牌處理器 4415Y
內存:4GB 或 8GB RAM
存儲:64GB eMMC 驅動器 或 固態硬盤 (SSD):128GB
顯卡: 智能英特爾® HD 顯卡 615
如果不是僅僅需要一個看優酷、愛奇藝的平板電腦,強烈推薦買高配版的機器,兩者在內存和硬盤方麵的差異巨大。

AS SSD測試

CPU-Z測試
拿我手中的高配版,對CPU和硬盤進行了一下簡單測試。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者的性能都是比較弱的,和主流配置的筆記本相比,處於中下遊。可見Surface go為了控製成本,同時和更高端的Surface pro係列形成階梯競爭,主要的零部件都進行了縮水。
但就日常辦公體驗來說,以上配置基本夠用。在開啟微信、qq、郵箱、skype等辦公軟件情況下,chrome運行4到5個標簽,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卡頓(CPU占用率接近100%)。
5.5 接口Surface go的接口包括:1個USB-C、3.5mm耳機插孔、1個Surface Connect端口、Surface 鍵盤蓋端口和MicroSDXC 讀卡器。

Surface Go全身接口
其中,USB-C可以用來給機器充電,也就是出差辦公的話,隻需要和手機攜帶一個USB-C的充電器即可,可以進一步節省空間。
另外,Surface Connect端口很多人會說沒有用,如果充電的話,完全可以用USB-C代替。但微軟刻意保留這個接口並不是為了炫酷,其實還真非常有用,我會在配件部分詳細說明。

Surface Connect接口線
5.6 日常使用的軟件雖然Surface go的整體配置不高,但運行日常的辦公軟件完全沒有問題。
在我機器上安裝的軟件主要包括:包括群暉套件(數據存儲、同步)、TeamViewer(遠程操作)、office套件(outlook、skype、word、ppt、excel、onenote等),包括盈透證券的TWS客戶端也可以流暢運行。
但一些比較吃CPU和顯卡的遊戲、圖片視頻剪輯類軟件,會有一個很明顯的瓶頸。
當然,這些遊戲和軟件,也不是特別建議用這麼小的一個屏幕進行操作。


盈透證券TWS客戶端

ONENOTE客戶端
5.7 Surface go的配件Surface go重點介紹的配件有3個,分別為觸摸筆、擴展塢和鍵盤。
觸摸筆:
重量基本和鋼筆相當,粗細基本和鉛筆相當,適合一些需要精確點擊的操作。同時觸摸筆可以很方便地粘貼到Surface go的機器側麵,微軟在經過幾個版本的改進之後,觸摸筆和機器之間的吸力已經非常大了,除非用大力去甩,觸摸筆基本不會掉。(肉測機器左側吸力明顯大於右側)

Surface Pen
另外觸摸筆搭配微軟自家的onenote,幾乎可以完美替代日常的紙、筆操作。
我經常在開會的時候攜帶一個Surface go,一邊使用onenote記筆記,一邊去辦公(微信溝通工作、發郵件等等),非常拉風。在會議結束後,可以通過軟件把手寫的字體轉換成係統自帶文字,整理會議紀要什麼的,不要太方便。
擴展塢:
Surface Dock,也就是拓展塢,也經曆過3代的發展。
目前最新的Surface Dock,可以將Surface Connect接口,轉接為2個高清視頻端口(DP接口)、1個千兆位以太網端口、4個高速USB 3.0端口以及1個音頻輸出端口並同時給機器進行充電操作。
最經典的應用場景,是Surface拓展塢連接大屏幕以及網線、鼠標、鍵盤等一係列外接設備,隨時待命:
當在需要使用文字操作、數據處理等高強度任務的時,連上Surface Connect接口,整套係統立馬變身一個可以使用千兆有線網絡、“巨型”屏幕、外界鍵盤、鼠標的“巨石強森”;
而在隻需要一些記筆記、看教材、看視頻等輕量化工作時,拔掉Surface Connect接口,整套係統又立馬變身為一個可以隨時移動、重量輕巧的“小家碧玉”。

Surface Dock
當然,這個設備價值不菲,微軟官方售價要1448元,如何取舍,還需要看各位判官的需求了。
鍵盤:
鍵盤的作用當然不用質疑。

Surface go定製鍵盤
微軟雖然在不斷改進Windows的觸屏使用體驗,但屏幕鍵盤的手感和操作效率,始終比手機或者iPad之類的平板電腦弱很多,如果需要大規模的文字操作,一個鍵盤是不可或缺的。
但我沒有配鍵盤,主要原因有3個:
1. 有Surface Dock,搭配機械鍵盤,已經滿足日常90%的需求,其他時候偶爾用屏幕點點,也可以接受;
2. Go係列鍵盤受製於機器整體尺寸,每個按鍵的麵積會比Pro係列的鍵盤小,我這種大手按起來不舒服;
2. 原裝鍵盤售價過於昂貴。Surface整機的售價在3000左右,而一個鍵盤就要1000了,我拿這1000,可以買大F的機械鍵盤甚至再加點可以上RealForce的靜電容了,不比這個非標準尺寸的鍵盤香麼?
以上就是我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內,使用Surface go的一係列體驗,綜合來說:
優點包括:價格便宜,可以以一台iPad的售價,獲得一台完整的Windows係統電腦,性價比高;做工優秀,重量輕巧,非常適合有大量移動辦公需求的人,尤其適合需要經常拿電腦給領導彙報、展示PPT的谘詢、銷售類人群;手寫筆,搭配onenote,可以說是目前市麵上最好的書寫體驗之一,某些層麵上不遜於Appple Pencil與iPad的結合,可以完美替代紙、筆體驗;缺點包括:性能較差,即使在Surface 3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升級,性能依舊是Windows筆記本中比較差的,導致視頻剪輯、大數據分析、遊戲等耗費CPU、GPU資源的軟件無法運行;續航較短,官方宣城Surface go支持長達約 9 小時的本地視頻播放,但依我一年多來的使用體驗來說,高強度地使用隻能維持3-4個小時左右,好在可以用USB-C接口進行充電,稍微挽回一分;邊框大,外型不夠靚麗,在手機端推廣得如火如荼的全麵屏,似乎還沒有延伸到電腦端(甚至平板電腦也很少),Surface是典型的邊框能跑馬類型,有礙觀瞻。另外還有一些朋友經常反饋Surface的品控有問題,我這邊用過這麼多Surface,除了某些屏幕有漏光以外,其他還真沒碰到過,可能我運氣比較好吧。展望:據流傳,Surface go2會在2020年的微軟春季發布會上發布。

根據目前已經流傳的消息,微軟正在考慮使用Intel Core m3-8100Y CPU 進行 Surface Go 2 的開發,該處理器是Intel 低功耗係列,與原始的 Surface Go 相比,在性能和電池續航方麵均提供了改進。
其實如果Surface go目前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是我的主力使用機型,單單升級處理器也能引起我的購買欲望。

微軟第一款窄邊屏Surface設備
但如果能把Surface Pro X的屏幕借鑒過來,再更多地提升一下電池續航,豈不是更好?
七、後記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微軟硬件粉絲。
最開始使用Surface時候,旁邊的人根本不清楚這是什麼東西,大多都在問,“哎呀,你這個是iPad吧”“這個小平板好用麼?”“這是什麼牌子的?Surface?是什麼牌子”,而且都感覺買這個是“錢多人傻”。
如今距離第一台Surface發布已經過去了8年,微軟也已經躋身美國前五大PC製造商,切切實實地證明了微軟Surface產品線有著巨大的進步。
不僅我自己拿著Surface外出,人們投來的目光已經從“莫名和異樣”變成了“好奇和羨慕”,旁邊使用Surface設備的朋友也越來越多,而且由衷地誇讚這款設備,讓我有一種“三十年萊特斯城老球迷”的感覺。
希望微軟後續,要繼續推進Surface係列的持續更新,給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優秀的硬件產品,不僅要“微軟”,更要“巨硬”!
感謝各位觀看,如果覺得還不錯,歡迎點讚、收藏和分享。
如果有表達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互相交流。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