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微軟將這個“有感情”的虛擬助手的生日定在了1998年9月17日,也就是說,小冰的虛擬年齡已經超過18歲,但是小冰實際上2014年5月29日下午才正式麵世,目前也才剛剛是第四代。不過,據李迪介紹,截至今年4月,小冰已擁有超過1億用戶,累計對話量超過300億,平均單次對話輪數(CPS)達到23。目前已登錄包括微信、QQ、微博、Facebook Messenger、LINE在內的14個平台。
在這三年中,這位“早熟的少女”從主持人,到歌手,到客服,各種跨界,並且在每個領域都小有所成。然而詩人這個身份卻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因為它意味著小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真正具備了創造的能力。
一直以來,人工智能能否像人類一樣進行創造始終是一項重要課題。其中關鍵問題之一,是如何使人工智能能夠模擬人類,進行獨創性的內容生產,並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創造的水平。而在微軟看來,人工智能的創造想要真正具備實用性需要經曆三個階段:模仿(表象創造),創造(內涵創造),以及大規模生產。
李迪介紹說,小冰現在處在第二個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才能逐步進入能夠大規模生產創造性內容的階段。比如小冰之前模仿人類唱歌就是處在第一階段,還不屬於創造,當小冰在唱一首歌的時候,可以隨時改變歌詞,這就涉及到內涵創造。據了解,日本版小冰在東京電玩展上發布了首支單曲,其歌詞就是由小冰自己完成。
小冰——現代詩人
其實,在此之前,微軟一直在悄悄展示小冰的寫詩功底。據李迪介紹,2017年2月至今,小冰已經在天涯、豆瓣、貼吧、簡書平台用27個化名發表了作品,目前公開的化名包括:駱夢、風的指尖、一荷、以及微笑的白。(你被騙過嗎?)

在這次會議上,微軟終於揭開了小冰詩人的麵紗。當然,這些詩歌並不是憑空產生的。人類的創作往往是一種被誘發的結果,也就是“有感而發”,小冰亦是如此,不過這裏的“有感”換成了“看圖”。
此前曾報道,清華大學也曾做過類似的項目,給定機器一個主題,然後它就能以此為題作出一首古詩過。不過,小冰的頭銜是現代詩人。李迪介紹說,古詩詞通常有一定的規則,因此更加容易,現代詩則更加開放,因此是一項更難的挑戰。此外,看圖寫詩則更加困難,畢竟要準確理解圖片的內容並不容易。

一隻小鳥看見我的時候
這美妙的夢兒便會變了
在夢裏的月光下
叢間的白晝是這麼暗慘的影子
看看這首小冰創作的詩歌,雖然其藝術性不好評價,但是按照“看圖寫詩”的標準來看,小冰至少準確識別了圖像中的內容。
不過,編輯嚐試後發現,小冰的表現時起時伏。比如下麵這首詩,圖片明明是藍天白雲,小冰識別出來的卻是“黑沉沉的天空”,而且聯想到的竟然是“世界是否要被科學的武器毀滅”,雖然這是一個很有哲思的問題,但是想想小冰的屬性,細思恐極。

下麵這首詩詞更是暴露了小冰潛在的“暗黑屬性”,不過為何會出現這種風格,原因暫時未知。
我的心如同我的良夢
最多的是殺不完的人

雖然小冰具備了看圖寫詩的能力,但是這種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卻很難評定好壞。比如下圖中的作品,“笑臉”變成了“沉默的臉”,但是“美麗”兩個字卻是相得益彰(如果你不瞎的話),而“你是荷塘裏的水”這一句則是見仁見智。

雖然評價不了它的藝術性,但是它的獨創性卻是可以判定的。李迪介紹說:
(小冰)的獨創性超過80%,任何連續的五個字,完全沒有在它學習過的詩歌作品裏麵出現過的概率超過了51%。就是說,有51%以上的詞語和它的搭配方式,在小冰讀過的所有的詩裏麵從來沒有出現過。
那麼小冰是如何學會寫詩的呢?據李迪介紹,微軟選取了自1920年起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作為訓練數據,並在此基礎上訓練了10000次。

負責該項目的微軟工程師則表示:
從技術角度來看的話,(我們)是從圖像和文字這兩個跨語義空間的裏麵去做深度學習的模型。我們也會用到在不同語義空間裏麵的循環神經網絡,多模型的迭代。同時考慮到,(這)相當於人類的一種通感,因為當人看到這個圖片的時候會產生對文字的想象,所以我們試圖去用計算的方式模擬人的通感。
不過,機器係統是如何去模擬人的通感,也就是小冰的創作過程,依然是個黑匣子。李迪表示,小冰的詩歌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裏麵不僅有自己的創作,還有對其他詩人作品的傳承。那麼小冰是如何形成現在這種風格的呢?雖然在訓練過程中有人為的監督和幹預,但是這並不能構成完整的解釋。
小冰——財經評論員

除了寫詩之外,小冰還準備進軍財經領域。跟一般的寫稿機器人不同,小冰的用途並不是用於發布一些財報消息等即時新聞,而是專注於財經評論。據了解,小冰已經與一家財經媒體合作,前期主要以短評為主,並在6與月份正式上線這一功能。也就是說,小冰在6月份的時候又會多上一個標簽——財經新聞評論員。

蘋果跌落一地,但個個都在自己的樹下
這條針對“蘋果先進儲備超過2500億美金”的短評,看起來確實有模有樣,但是現場也有人質疑,認為這些財經評論比較生硬,像是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言論的生搬硬套。李迪回答說,小冰從現實數據中學到的就是這種。(內心OS:怪誰咯!)
不管是創造詩歌,還是撰寫財經評論,都是一種藝術性的創作,而不是流水線那樣的機械式重複過程。那麼,給定了一個機器係統足夠的數據,它就能夠探尋到創作的自然法則嗎?再者,藝術的創作過程真的存在一種固定的自然法則嗎?我們所看到的隻不過是一個有著輸入和輸出的黑匣子。
雖然小冰創作的詩歌和財經評論具有一定的獨創性,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些作品到底是無中生有,還是換一種方式的排列組合?而且小冰真的理解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嗎?
小冰自身也還在不斷的演進之中,到底什麼才是人工智能創造的最終形態?或許,就連微軟也無法給出一個定論。
*注:微軟小冰作品版權歸微軟所有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
全國潮汐表官方app最新
生活實用31.83M
下載
閃送一對一急送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50.6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