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一詞全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即“用戶身份模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用戶進行網絡通訊時識別身份及存儲數據。從目前的智能手機發展趨勢來看,SIM卡的存在部分程度限製了移動終端的進化,限製設備的空間和設計,並增加設備的工藝難度與製造成本。本周四,Intel、微軟以及一些OEM廠商在台北電腦展宣布重要消息,今年開始普及eSIM技術,避免在設備再開啟上網卡的SIM卡槽。eSIM卡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用戶可自由切換運營商,另一個好處是不再受到某一家高額消費套餐所限製。

最初,在模擬移動電話時代,號碼和終端設備是綁定在一起,大佬身份象征的大哥大就是一個典型,如果換一部手機必須換一個手機號。到了GSM時代,機卡分離成為主流,一張SIM卡可以在不同的終端上切換,實現了“一卡多機”換機不換號的便利。接下來有出現了多卡槽的智能手機,一機多卡受到用戶的追捧。近年來,為了滿足更小的手機空間要求,SIM卡也經曆了ID1(有一張銀行卡那麼大)、全尺寸SIM、Mini-SIM、Micro-SIM、Nano-SIM的演變,而且演變的周期越來越短。而現在,eSIM將以軟件形式,把以上功能嵌入到硬件中,從而徹底消滅物理SIM卡。

取締物理SIM卡尤以蘋果公司最為激進。2014年蘋果的新iPad發布會之後,蘋果公司已悄然在4G版iPad中內置了一張“Apple SIM卡”,用戶在購買兩款運營商版的iPad平板時,可得到一張稱為Apple SIM的通用SIM卡。在美國,使用這種Apple SIM卡可以讓iPad免去切換運營商的麻煩,而eSIM卡可以說是Apple SIM卡的後續產品。蘋果公司籌劃這件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06年蘋果申請了一個“動態運營商選擇”的專利,意即自由切換運營商。

此舉不會將運營商置於死地,但會加劇同業競爭,削弱自主操作市場的能力,運營商不得不推出更為低廉的資費,優質的服務來俘獲用戶的歡心。同時,原有的SIM卡采購供應模式,將從運營商主導轉為終端商主導。終端商會也會逐步主導基於eSIM的多應用話語權。運營商的用戶號碼體係,可能被更統一的eSIM號碼體係分流甚至顛覆。運營商原有的基於SIM卡的增值業務會毀於一旦。

這個時代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新舊事物交替的周期越來越短,我們已經習慣了迎來送往。曾經躺賺的企業再也沒有所謂的絕對安全了,運營商或許該正視自己在傳統領域的價值,在新興領域的不足,有所為有所不為,順應潮流方得始終。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