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係生物穀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如果我們我們能夠像今天用磁帶存儲數據一樣,利用DNA進行數據存儲,那麼理論上就能夠利用兩個車庫大小的地方存下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信息。
最近,微軟得問計算機工程師與MIT技術顧問們聯合起來共享了"利用DNA進行數據存儲"的計劃,他們計劃在下個10年之內建成以DNA為介質的開放性存儲係統。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可能這聽上去有些老舊,但如今最節省空間的存儲信息的方式就是磁帶。不僅僅是因為價格低廉,而且由於其能夠存儲大量的數據:一卷磁帶能夠存儲兆兆位B量級的數據。
然而,當我們考慮到最近兩年以來人類產生的信息的規模,磁帶可能難以達到我們的要求。
利用生物學材料,例如DNA,作為數據的存儲介質可能有些器官,但70年來,人們對DNA龐大的數據存儲量已經十分了解了。在1940年,物理學家薛定諤就提出遺傳物質可以壓縮成為非重複性的結構,就像非周期性結晶那樣。
他的建議給予詹姆斯.沃森以及弗朗西斯.克裏克以重要的啟示,進而幫助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然而,雖然核酸的弦狀結構用於生物體的遺傳已經長達數十億年的時間,但其被證明可以作為IT存儲介質也才是近5年的事情。當時哈佛大學的一名遺傳學家在書中描述了這一想法。之後,研究者們利用一克的DNA成功地記錄了2.15億GB的數據。
DNA的特征在於其十分緊湊,具有龐大的存儲能力,但是數據的讀取卻並不迅速,或者說便宜。去年,微軟證明DNA存儲技術能夠一次性將200MB的數據(100部文學經典)以堿基對的形式成功記錄在DNA中。
根據MIT的說法,這一過程花費將近80萬美元,這意味著該技術需要進行數千倍的優化才能夠在市場上變得有競爭力。
此外,該方法的數據存儲速度也十分緩慢,每秒鍾隻能夠存儲400b的數據。微軟公司稱這一速度需要達到100MB每秒才能夠變得實用。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微軟公司降低成本的方法,但最近幾年已經有了加速的技術,因此在10年後變得實用化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盡管如此,消費者是否會選擇這種存儲方式還有待證明。不管怎樣,我們還是希望未來能夠使這一技術成功應用,而且有可能酶或者細菌能夠代替芯片成為新的存儲材料。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點擊【閱讀原文】成為生物穀會議創始人,享受榮譽會員價,低至700元起,更有專家麵對麵權威解答。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樂速通app官方最新版
生活實用168.55MB
下載
墨趣書法app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52.6M
下載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