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了,林杉跟我說起這段經曆時,還有些心有餘悸。
他是一個北美計算機博士,畢業後進入微軟做軟件工程師,並在接下來的六年裏順利完成了多項人生大事:將國內的女朋友接來西雅圖,結婚、生子、貸款買了一棟湖邊小樓,美國中產階級無聊又溫馨的日子好像正在徐徐展開。
一切在2014年的一天戛然而止。
2個月前,他還剛熱心內推了自己的一個學妹。學妹成功拿到offer入職微軟後,林杉卻迎來了自己的一紙裁員信——微軟雖然以福利優異著稱,卻仍有高科技巨頭“任性”的一麵,常以內部架構調整為名進行裁員。這次的大規模裁員名單中,就有林杉的名字。
留給他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時間,隻有60天。
轉折,30天拿到offer
被裁之後,林杉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六年沒有參加過一次麵試了。
他在西雅圖郊區的小樓,有30年的貸款,每月需要還高額的房貸。他的妻子在生下孩子後,一直在家照顧嬰兒,林杉不僅是唯一的經濟來源,也是他的全職妻子在美身份的依憑。
假如在這60天內沒有成功入職下一個公司,他與家人的結局非常簡單:身份失效,立即回國。
就在這時,此前被他內推進微軟的學妹給他指了一條路——就在數月前,學妹在矽穀接觸到了一個號稱做“高端職業培訓”的平台,正是在這裏夯實的算法基礎,讓她通過了微軟的最終輪麵試。
林杉找到了這個當時剛剛起步的培訓機構。這個叫“來Offer”的平台由前Google的資深麵試官Rick Sun和Hortonworks的資深工程師Jing Zhao創立,剛結束第一期的課程,林杉的學妹就是其中一位學生。在不到30天的時間裏,林杉和這兩位老師通過視頻連線,每周進行3到4次培訓,幾乎每天都做模擬麵試。“時間很緊,我精神壓力特別大,幾乎想要放棄了,但他們還是願意盡力幫我試試。”林杉回憶道。
通過這種密集培訓伴隨著模擬麵試,林杉在一個月內拿到了5個麵試邀請,並及時找到了下一份工作,在位於加州的數據庫巨頭公司Teradata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這個有些驚心動魄的留美故事開始,記者接觸到了這個如今矽穀當地的在線職業教育第一品牌來Offer——在林杉與他的學弟之後,這個在線教育平台已經擴張了數倍不止,2017財年參加美國H1B工作簽證的新畢業中國人裏,有1/10都是這個平台的學生。成立四年內,來Offer幫助學員拿到offer的成功率超過80%,有超過1200個學生進入了FLAG(Facebook,LinkedIn,Amazon和Google)。這個平台也正從線上擴張到線下,在他們位於矽穀的線下教室裏,常常能看到老師給學生模擬麵試,以及學生在自習。

來Offer的官網上提供的Offer榜
記者采訪了創始人孫老師,和他聊了聊這個平台對於中國工程師意味著什麼,以及職業教育的下一個變化。
林杉屬於特殊案例,對於大多數時間更為充裕的用戶來說,來Offer提供主要的在線教學形式是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旗艦麵試係統課程,還可以選擇額外的進階課程,比如移動端、雲、大數據等項目實踐課程及數據科學進階等等。
講師的背景清一色是一線公司的資深麵試官。通過自己搭建的在線共享平台以及多門根據深厚的科研、行業經驗而設計的教學課程,他們往往能在中國學生進入職場前把他們的能力提高一大截。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課程都可以反複參與,直到找到心儀的工作為止。他們的客單價為6500美金。
第一次聽說這個客單價時,記者頗有些驚訝,不過2016年夏季學期的一個例子讓這件事情變得很好理解。“研究生和博士拿的都是全獎,來Offer還真是我第一個自己交學費上的課。”計算機博士於晴對記者說道。但他並不肉疼,課程結束後,他成功入職Facebook,並且拿到了對於新畢業生來說極其難得的E6級別,年薪是數十萬美元。
據悉,來Offer這個在線職業教育平台已經覆蓋美國將近20個州,40個知名高校,年銷售額同比增長400%。而每一期的班級人數也從最初的數十人變成了數百人,去年一年,就滿滿當當地排了6期的課程。
根據創始人Rick Sun的說法,他們目前的主要競爭者,是在美國屹立十數年、源源不斷輸送不同層次印度籍工程師的印度培訓公司。
與工業界脫節的大學教育,正在迎來更多的挑戰者
其實,要說優秀,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在國外一流大學讀研、讀博的這些年輕學生們,基礎素質絕對過關。然而就算是美國最頂尖的大學,所用的教學材料也往往與迅速變化的業界脫節。以西北大學為例,其database(數據庫)課程提供的PPT裏,講的還是該行業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的知識。
然而工業界對於優質人才仍舊有著強烈的渴求。正是因此,這幾年來,矽穀當地、甚至中國,越來越多的教育革新形式正在出現,在工業界與學界之間搭建橋梁,甚至可能起到了替代作用。
比如矽穀的42 School,這個學校由法國富豪Xavier Niel斥資1億美元創辦,麵向所有18-30歲、對於編程有興趣的人員開放,不限專業、學費全免、住宿全包。“我們希望能夠讓所有背景的年輕人在數字時代離成功更近一步,而不是被傳統教育高昂的學費擋在門外。”他們的官網宣言這樣寫道。
這個學校Xavier在法國本土曾經創辦過一家,畢業生成功進入了Uber、Facebook這種頂級科技公司。這一次,Xavier號稱將在矽穀招生超過10,000人,Twitter CEO Jack Dorsey都已經對此表示了期待。

美國42 School的室內圖(電腦模擬圖)
美國的大型教育平台Coursera、Udacity,也已經開始授予通過自己課程的注冊學員正式的證書。在求職路上,尤其是對非科班出身的求職者來說,這一點已然成了加分項。國內的新型教育平台三節課,也喊出了“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的口號,給互聯網運營、產品經理提供職業培訓。
在火熱的在線教育市場中,來Offer這個平台卻頗為獨特,他們不希望占據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而是希望能夠完成與大學教育相似程度的高濃度、高質量的職業教育。
這與42 School的宗旨有些類似,然而他們又很難接受像42 School這樣耗時極長的形式——一般來說,需要3-5年才能畢業。而且42 School過於依賴自學,學習方式隻有Peer Study與Google,每天學習時間超過12個小時,每周隻能休息一天,壓力很大、效率也令人懷疑。

法國總統訪問法國的42 School時,疲憊的學生在走廊裏睡覺
畢竟,教育的本質不僅是信息的有效傳遞。在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所推崇的“現代教育”理念中,認為優秀的教育是需要師生雙方的認知與情感產生交互的。
這也是為什麼Rick Sun和Jing Zhao在最初設計課程時,采用了在線教育的形式——記者親眼看到他們的同步教學,效果令人驚訝的好——卻仍舊重視師生互動與團隊協作感。“我上了三個月的課,拿到offer後發現,其實還是很想念每周的debug課和自發組成的小組討論。”2016年的夏季課程學生章印向記者說道。
來Offer設計的一係列課程也很好地平衡了效率與質量——算法課程從基礎的數據結構開始,循序漸進,最終覆蓋所有難點,並讓學生能夠理解實際設計問題,理解算法理論在一線大公司中的實際應用情況。相對於美國學生或印度學生來說,中國學生往往在職場鍛煉不夠,總是倒在麵試這一關上,因此課程也會輔以大量由一線公司的麵試官主導的模擬麵試。
如果說最傳統的教育隻教心法,印度外包公司隻教一些三腳貓的招式,那來Offer做的就是“洗髓”,讓學生通過係統性的算法訓練,厚積薄發,建立自己的知識體係並不斷更新知識庫,“獨立造血”;同時輔以有效的代碼訓練,以及職場軟技巧訓練,以適應未來職場的挑戰。
Academy by Industry,在美國建造中國人的工業界大學
在矽穀的職業教育行業,來Offer的成績已經很令人刮目相看了——獨立於矽穀的低穀與高潮以外,自2016年1月起,連續67周,這個平台每周都能帶來10-20個真實的offer,學生數量已經超過千人,講師大部分都是清華本科加上美國名校背景與矽穀大公司的經驗。這些矽穀頂級公司Director級別的老師,在來Offer幫助了成百上千個學生獲得心儀的工作。
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一位轉專業的女生肖笑,她是文科背景,在來Offer度過了9個月的時間,成功拿到矽穀最受關注的獨角獸之一Snap的offer。
就像許多年前,新東方憑借俞敏洪的紅寶書異軍突起,成為留學屆的第一培訓品牌一樣,在矽穀,來Offer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國的軟件工程師們職場培訓的第一品牌,通過獨有的課程設計吸引了大批留學生。
除此之外,來Offer還希望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就算進入大公司,由於接觸到的往往都是已經成熟的架構中的小部分工作,軟件工程師們做的常常是數字時代的“螺絲釘”。六年後,林杉在職場競爭力下降、難以在短時間內靠自己力量找到合適的公司就是一個令人感歎的例子。
軟件工程師們也並不是對此完全一無所覺。記者最近做了一個矽穀在職工程師在職學習調查,在來自Google、Facebook等一線大公司的54個受訪者裏,有超過半數都表示自己未來有換個技術方向發展的打算。
因此,針對進入職場的工程師,這個平台也提供了一係列課程,幫助他們適應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在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不脫節。
從算法,到拓展各個新技術、並幫助更多來自傳統行業的人才適應數字時代的技術浪潮,如今的來Offer提供的教學正在從多個維度進化,一個屬於中國人的未來矽穀大學正在成形。
“十年前,我的博士方向做的是無人駕駛,可以看到現在它已經是最有前景的技術領域之一了。我們認為在技術上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非常重要,未來我們仍舊會密切關注科技方向,不斷開發新的課程與教學交互形式,幫助軟件工程師們看得更遠,讓他們更快地適應層出不窮的技術創新。” Rick Sun對記者說道。
這樣的趨勢也令記者頗為感歎。矽穀印度人有個廣為人知的傳統——在大公司裏“拉幫結派”,不斷推薦同種族的後輩進入公司,提供更多晉升機會等等。在矽穀的華人對此頗多怨言,卻受限於沒有如同印度的種姓製度一樣具有凝聚力的長期聯結。
而這些以來Offer畢業生自居、並引以為豪的年輕中國工程師們,讓記者隱隱看到了一個以職業教育為核心的小型社區。這些很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矽穀中堅力量的工程師們,也不斷反哺著這個屬於中國人的工業界教育大學,從共同學習的情誼、到更大的校友社區,這個平台也許會成為幫助中國工程師們有效聚合的力量之一。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涉及學生姓名為化名)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zbg交易所app官網版
其它軟件21.46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安卓版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bitsuper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20.7 MB
下載
易歐平台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273.24MB
下載
bicc交易所app蘋果
其它軟件45.94MB
下載
香港ceo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
歐意錢包app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aibox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112.74M
下載
btcc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6.13MB
下載
zb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