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MoPaaS 也是「新智造成長榜 2017」的報名企業。據魯為民透露,MoPaaS 4.0 版本將於本月發布。今年也將啟動 B+ 輪融資,公司人員預計會從 70 人擴增到 100 人,業務將擴展到北美。「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我們會在三年左右達到上市的要求。」

雲計算服務架構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頂端部分是 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底端則為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中間層則為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務)。
而成立於 2011 年的 MoPaaS,致力於打造企業級融合雲平台和服務解決方案,它是國內為數不多率先入局 PaaS 市場的創業公司。不過,它的發展卻也並非一帆風順。
「創業要比你想象的難多了,雖然我告訴你時比較輕鬆,就像 MoPaaS 發展的幾個階段,在任何一個階段你都可能會放棄,因為很多時候看不到終點。但你如果相信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有價值的,你必須堅持。同時,要有一種基本認知,你不可能等待 10 年、20 年才會出現的風口,機會必須在足夠短的時間內發生,而且發生之前你必須堅持而且準備好。」
采訪從始至終,這位學者型創始人思路清晰、言辭平和,談吐之間流露著曆經大風大浪之後的淡定與從容。
回國創業,兩次轉型
2010 年年底,魯為民離開了他征戰十餘年的 IBM。在那裏,他曾負責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研發和項目管理等工作。待遇優渥,但內心卻有所缺失,時間久了,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創業伊始,他們選擇了基於剛出現的 Hadoop 技術開發大數據服務和應用產品。但當時中國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IoT、人工智能等依賴大數據的行業的發展還處於萌芽期,並不足以支撐大數據應用行業的爆發性增長。除了沒有成熟的市場,「隻有少部分人對這類新的技術有一些認知,大多數人不知道怎麼使用」。
直到 2012 年,魯為民了解到包括 Heroku 在內的美國公司開始提供全新的 PaaS 平台服務,這類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整合支撐整個應用進行開發、測試和部署的各種工具、流程和資源。開發者可以很方便利用這些服務解決應用交付問題,這種產品對任何應用來說都有需求。
同時,他考慮到團隊剛從海外回來,做應用支撐的 PaaS 平台,它的風險較小,在未來的需求也會很大。因此,他們的產品方向開始轉向應用平台的開發,並在半年後提供 MoPaaS 雲平台服務進行公測,然後在 2013 年年中正式開始 PaaS 公有雲服務運營。
在國內,那時即使是 IaaS,也沒有特別像樣的服務,而 PaaS 更是鮮為人知。 當時,阿裏雲也還在起步階段。整體來看,雲服務不管是 IaaS 還是 PaaS,當時都正處於待開荒的狀態。
但魯為民從沒考慮過做最基礎的 IaaS ,因為他覺得提供 IaaS 服務,需要很大的基礎設施投入,而對於他們這樣的一個初創團隊而言,輕資產公司可能會更適合。另一方麵,PaaS 更貼近應用,用戶價值也比較容易體現。
不過,在提供 PaaS 公有雲平台服務運營後,魯為民很快發現,PaaS 公有雲服務實際上跟他們所想的又有差距。當時,PaaS 更多的是提供針對開發者的應用開發、測試和部署支撐工具來交付應用,雖然對開發者而言用處很大,但作為一個商業服務來說,開發者群體並不能很快帶來業務支撐所需要的收益。
「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特別是在 2013 年年中,PaaS 客戶增長很快,但實際上我們不怎麼賺錢。」
魯為民團隊雖然信心滿滿,但科技媒體和資本市場對 PaaS 的看法各異。同時,開發者是不是 PaaS 公有雲業務的主要客戶, PaaS 怎樣才能成長起來,這些問題他們一直都在尋找答案。
轉機出現在 2014 年,MoPaaS 經過一年的公有雲運營,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一次偶然的機會,國內一家大型 IT 製造商負責人通過朋友找到了魯為民,他們想做企業內部開發私有雲 PaaS,希望為企業軟件開發人員提供 PaaS 服務平台,用以整合企業開發測試軟件工具。魯為民團隊抓住了這個機會,為客戶提供了不錯的私有雲 PaaS 平台解決方案 。
這個項目也讓他們開始重新思考 PaaS 的商業落地問題。經過多個企業客戶的訪談和調研,他們發現了企業用戶對應用交付能力不斷增長的需求,企業也願意為 PaaS 產品和解決方案付費。
因此,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與其針對個體開發者,還不如針對企業級用戶。
魯為民解釋說,為工具性平台付費對個體開發者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對於企業客戶而言,為了增加市場競爭力,他們需要考慮應用交付省時省錢的問題。因為應用產品上線的時間縮短後,業務競爭力就會比對手更有優勢。
而從省錢的維度來看,不僅僅是硬件方麵,IT 運維成本也很高,而使用了 PaaS 係統後,所需 IT 運維團隊規模可以大大縮減。或者說可以用同樣規模的團隊,可以支撐更多業務,這對企業來說都是利好。
當然,以開發工具為中心的 PaaS 雲平台不足以滿足企業應用交付的需要。企業的軟件交付更多關注業務流程支持,包括開發運帷、持續交付、持續集成。MoPaaS 除了支持各類開發、測試和部署工具外,還提供這些企業所需要的業務流程服務。
綜合來看,魯為民團隊發現企業市場是 PaaS 最先落地的目標市場。於是,從 2014 年開始,MoPaaS 團隊就開始轉向 To B 的私有雲市場, 並在 2015 年年初正式推出了 MoPaaS 企業發行版。
PaaS 作為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市場定位,必須通過市場檢驗才能最終找準方向。而企業 PaaS 市場也在飛速發展,他們的機會來了。
PaaS 市場:風口已至
根據谘詢機構 IDC 的預測,PaaS 市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30% ,預計在 2017 年,全球 PaaS 市場規模將達到 140 億美元。這個市場足夠龐大,對趁早入局的 MoPaaS 來說具有先發優勢,除了深耕中國市場,「我們會把業務推廣到北美,現在已經有一些客戶在初步洽談了」。
魯為民表示,未來雲計算的發展應該是呈倒金字塔型。「SaaS 市場份額應該是最大的,PaaS 其次,IaaS 應該是最少的。目前 IaaS 規模也還很小,但接下來 1 到 3 年內, PaaS 和 IaaS 的市場規模將會很接近 。」
MoPaaS 的客戶主要分布在金融、能源、製造和教育等垂直領域,客戶已近 100 家。他們早先的 To B 客戶都是像航天科工集團、太平洋保險公司和國家電網這樣一些超大型企業。
魯為民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超大型企業雲計算戰略和需求比較明確。而中小型企業由於其 IT 基礎能力不像大型企業強,對雲計算服務認知相對滯後,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比如在長三角一帶的很多民營傳統企業,像小商品製造、服裝紡織等,年銷售規模達到幾千萬到幾億元。這些中型企業 IT 基礎較弱,IT 團隊也沒那麼完善。但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它們意識到業務發展瓶頸在於 IT 能力比較薄弱。」
「我們走訪了很多這樣分布在鎮上或鄉下的中型傳統企業,它們明顯意識到了必須通過 IT 轉型,以增強競爭力來實現業務的進一步增長。但苦於很難引進合格的 IT 背景人才,而像 MoPaaS 這樣的標準化平台服務就可以滿足這樣的企業轉型需求。針對這樣的企業,我們還在和合作夥伴打造軟硬件一體機雲平台係統,實現私有雲平台部署,用戶可以開箱既用。」
雖然看到了這種的需求,但魯為民估計這個產品形態的銷售得等到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你可以把它歸於「互聯網+」這種概念,我們是互聯網這部分,而不同的企業,產業方向有所不同,他們就需要通過「互聯網」來加強其業務交付能力。」
從早期以工具為中心的 PaaS,發展到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 PaaS,到現在包括一係列「互聯網+」,以及一些大型的業務場景,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都給 PaaS 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讓魯為民團隊比較興奮,他們認為接下來會是業務場景驅動導致 PaaS 加速爆發的時期。
「今年是 PaaS 的風口,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已經到爆發期了,但現在處在爆發初期。」
那麼強爆發節點是什麼時候?它又由那些因素決定?
魯為民認為,強爆發有三個決定因素。首先,技術和市場上要足夠成熟。在技術炒作周期曲線高峰點,技術和市場都還不成熟,強爆發隻會發生在技術炒作高峰過後。他舉例說,在新一代 PaaS 發展早期,Cloud Foundry 的技術炒作高峰點發生在 2012 年前後,其真正落地也隻在近一兩年,但其有望接下來快速成長。而 Docker 等一些新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還需要時間積累。
「企業級產品技術要解決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好,它發展就比較困難。現在來看,經過超過 5 年的發展,基於 Cloud Foundry 的PaaS 技術整體上成熟很多,大家對其理解就深刻多了,而且技術準備基本上也到位了。 」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有沒有好的業務場景。如果沒有應用業務場景支持的話,技術再好也是不行的。
而爆發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用戶,「比如近年來的全新的業務場景物聯網平台服務,包括 GE 的 Predix 和西門子的 MindSphere 平台,它們的設計者可以選擇最合適的 PaaS 平台來提供技術基礎支撐。這樣用戶也會逐漸適應其全新的 PaaS 方式來交付物聯網服務和應用。由於市場的巨大規模,這也促進了 PaaS 應用交付模式的進一步普及。」
業務模式:公有雲和私有雲
目前,MoPaaS 的業務模式主要是 To B 的私有雲,另外,公有雲也做了相應布局。魯為民認為,到了 PaaS 發展的業務場景驅動的第三階段,更多是私有雲和公有雲混合的形式。比如人工智能後台資源的支撐,不僅僅是一個獨立於其它業務場景的私有雲就可以解決的,同時也需要公有雲資源整合,來實現客戶廣泛需求。
另外,企業的私密信息大都是放在私有雲環境,但獨立的信息不足以做出最佳決策,這就需要從公有雲平台獲取其他相關信息。因此,他指出了 PaaS 的發展曆程: 以工具為中心的第一代 PaaS 主要是以公有雲的形式提供服務,以業務流程為中心的第二代 PaaS 主要是以私有雲的形式體現,以業務場景為中心的第三代 PaaS 則更多是以混合雲的形式來提供服務。
競爭與合作:重視生態
在同行業的創業公司裏,魯為民認為 MoPaaS 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技術架構、成熟度和生態建設上。此外,一年前著名市場調研公司 Forrester 對中國企業級雲平台服務市場做了調研,MoPaaS 處在第二梯隊 Strong Performer(強勁表現者)中的第一位,排在第一梯隊的阿裏雲、微軟和亞馬遜三家巨頭公司之後。
魯為民也提到了國外 PaaS 廠商的的情況。他表示,雖然像 IBM 這些 PaaS 外商在國外有豐富的技術資源,但新一代的雲平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交付不僅僅是軟件交付,還包括技術支持和運維能力交付,而在中國市場上,光靠銷售團隊是不能很好做到這些服務的。
「MoPaaS 作為最早的 PaaS 實踐者,在技術上至少和他們處於同一水平線。我們的差別主要在產品上,MoPaaS 技術和業務團隊立足於本地,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國內用戶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
那現在做好 PaaS,還需要在哪些方麵做出努力?
要做好 PaaS,技術已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了,魯為民告訴新智造。首先,他認為,技術還在不斷更迭,也越來越開放,企業都能獲取最新的技術資源。技術隻是最基本的門檻,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其次,要展現出競爭力,就要把握用戶需求。
雲計算最重要的一點是做生態,他認為這個維度顯然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雲計算產品不是一個簡單的應用軟件,隻需要幾個人的團隊就可以打造好。即使像阿裏、騰訊和微軟這樣的超大型企業都在做生態,而中小型企業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做好,隻能專注做好擅長的那一塊。所以大家更多是希望生態合作夥伴來提供某一方麵的應用,團結所有團結的力量,為客戶做出整體的解決方案。」
MoPaaS 從一開始就在致力尋求生態合作,截止目前有 200 多家生態合作夥伴。不過,魯為民表示,雖然很多公司都會談合作,但不一定會認真去做。就算認真去做了,也不見得做得對,生態並不好做。因為初創公司不像阿裏和微軟那樣有一呼百應的能力。「不是你隻要去敲門都會有回應的,這就需要你有耐心,特別是初創企業做生態,需要通過提供獨特服務來個個擊破。 」
而跟阿裏和微軟的合作,他們都是一對一完成的。同時,MoPaaS 還跟一些同類型的初創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微軟加速器裏很多優質的上下遊企業,都是潛在的合作方。這樣在產品層麵和功能層麵都能形成互補,相互之間提供價值,形成穩健的生態關係。
創業:計劃之中,意料之外
對於過去一年以來 MoPaaS 的發展,魯為民告訴新智造,在一年以前,實際上他們還處在迷茫之中。「因為這些也不僅僅是你想了就能想清楚的,你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獲得一些新的信息作參考。隻有對市場了解更清楚以後,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我們相應做了很多布局。」
有些布局在他們的計劃之中,有些則是意料之外的。
尤其是這次跟微軟的合作,魯為民表示,如果沒有微軟加速器,MoPaaS 的一些計劃可能就會延遲。現在入駐了微軟加速器後,資源變得更容易獲取。「它為我們提供了辦公空間,三年 300 萬元微軟 Azure 的免費資源,還有其他的市場資源,包括其他部門的一些對接。」
「微軟加速器不像其他的孵化器,因為它從第八期就開始支持成長型企業,這一點符合 MoPaaS 現在的發展情況。同時,它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 1000 多個公司來申請,最後入選大概十多家,所以我們比較榮幸能被他們選中。」
另外,他們還提前做了公有雲的布局,包括跟微軟和阿裏雲的合作。由於這些巨頭占有獨特的資源 ,這也因此讓他們建立了競爭壁壘,從而更好支撐業務發展。
談及創業所遇到的困境,他表示都需要耐心解決,機會總是會給有準備的人。「有的時候『東方不亮西方亮』,就是這種感覺。比如,有些項目因為種種原因延遲了或失掉了,但接下來有可能有新的業務機會來到,使得你有資源投入到新項目中去。」
「在公司發展當中,要把握大方向。這個大方向的把握需要經驗和積累,也需要不斷的試錯。但總的來說,隻要你不放棄,按照這個方向走下去,機會都會向你打開。」
最後,魯為民以一句像是告誡後來者的話語結尾,卻也是他身處「江湖」之中最大的感觸。
「不要輕易選擇創業,這不是那麼好做的事情。這些年來,我看到很多公司升上來又垮下去,而且有很多公司從創業初始到現在,方向完全改變了,這都很正常。你失敗了,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成功的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MoPaaS 現在的發展算是成功了嗎?
「我們目前當然算不了成功,但比起之前來說成功的概率越大了,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