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3日,小米首次以純線上直播的方式召開了小米10發布會。除了讓廣大米粉心潮澎湃的新品手機小米10之外,雷軍在新品發布會中也提到了小米的AIoT業務,發布了包括無線充藍牙音箱在內的多款產品,助力小米的AIoT業務。
小米創立於2010年4月6日,到今年已經快十年了。創業十年以來,小米從一家手機通訊公司,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小米生態鏈,從一家小公司用了7年時間實現營收破千億,從原來做極致性價比的手機到現在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小米多次成功的轉型發展也在讓很多人思考,小米快速增長的秘訣是什麼?背後的創新機製到底是什麼?對於其他公司的創新發展,是否具有借鑒意義?
時間回到2010年,當時的雷軍已經從金山軟件退出,對於雷軍個人而言,從1992年加入金山軟件到上市後的退出,已經是軟件行業的大佬。但是一個軟件行業的人如何去做手機呢?
首先市場足夠大,當時智能手機剛剛問世,用戶瘋狂的追捧;第二,產品有痛點。大多數用戶對於手機的認知還處在初級階段,心理價格上一般不會超過2000元,但是市麵上好一點的手機價格基本在4000-6000左右,品質差一點的手機又不能滿足需求;第三,產品一旦做好能被粉。隻要能滿足80%的用戶對於智能手機的80%的需求(8080法則),而且價格能夠降下來,必定會吸引很多粉絲關注和追捧。
對於當時的雷軍而言,軟件是他的舒適區,網絡是他的學習區,而手機硬件則是他的恐慌區,如何擴大能力圈解決這個問題?雷軍選擇了招募。雷軍本人也坦言:“早期創業時,我80%的時間都在招人。公司前100人都是我麵試的。”
雷軍通過招募的方式,搭建了最初的創業團隊。這幾位早期的團隊成員很有意思,雷軍和黎萬強來自金山軟件,是軟件行業的“老兵”;周光平來自摩托羅拉,劉徳來自ACCD,是設計界的大佬,這兩位支撐了小米的硬件設計和研發;而來自穀歌的林斌、洪峰和來自微軟的黃江吉則是網絡領域的高手。
這樣的搭配也注定了小米手機基因的與眾不同,有軟件行業天生的基因,再加上硬件和網絡的“變異”產生新的核心能力,使得小米對外主打性價比,對內提高效率,不斷的降低成本,從而實現價格“厚道”。最終,小米1手機發布開售後,僅用了3天時間銷售了10萬台,而且價格是競品價格的一半。
隨著小米1的成功發售,隨後幾年,小米手機一直成為小米的第一業務成型,產品不斷更新,軟件不斷迭代。
從小米手機到小米生態(1)手機配件
隨著手機業務的不斷發展,配件市場也逐漸擴大,但是由於手機配件市場的利潤非常低,而且是看起來並沒有多少“肉”的螞蟻市場,很多巨頭並不在意。
但是雷軍並不這樣認為,首先,手機配件市場足夠大,凡是手機就需要相關配件;其次,產品有痛點,最初的手機配件質量好的價格高,質量差的價格低,各種品牌魚龍混雜,用戶難以區分;第三,產品一旦做好能被粉,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那為何不做?
小米其實很早就開始關注到手機配件市場,數據線、貼膜、手機套等等,但是,手機配件種類很多,對於一家手機公司而言,這並不是它的優勢之處,如果貿然轉型風險很大。
在能力圈受限時,如何擴大能力圈?這次雷軍選擇了借用。也就是用投資的方式投資了在價值觀(追求性價比,賺取少量利潤)上與小米一致的公司,共同打造配件服務。例如:小米的移動電源來自紫米公司,耳機來自萬魔公司等。
手機配件業務與手機業務相比,特性相似但不衝突,而且彼此的資源可以重複使用。小米並沒有直接並購或者控股,隻要價值觀一致,任其自主發展,在營銷方麵還會給予支持和賦能。這些公司既擁有小米的基因,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核心能力,演化成為小米的第二業務雛形。
(2)智能硬件
在小米手機配件商品推出之後,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和追捧,同時也意味著小米的這條業務獲得用戶和市場的認可。2014年,伴隨著智能硬件的興起,同樣的場景再次出現,小米又在其中發現了新的商機和機會。
首先,智能硬件市場足夠大。隨著蘋果推出了智能手環等電子產品之後,很多用戶對於智能手環的認可度非常高;其次,智能硬件產品有痛點。蘋果手環的產品雖然好,但是價格太高,性價比不夠極致;第三,產品一旦做好能被粉。
但是小米沒有做過智能硬件,既沒有技術又沒有產品經驗該如何進場?如何擴大自己的能力圈?跟手機配件一樣,雷軍選擇了借用的方式,投資不控股,選擇跟小米有相同價值觀的企業,加入到小米生態鏈中,不斷完善小米生態鏈。小米本身的基因再加上各家企業獨特的核心能力,最終演化形成了小米的第二業務。
(3)“烤紅薯”的生活耗材
在小米手機、手機配件和智能硬件產品逐漸受到用戶的歡迎後,小米已經有了3億用戶,其中2.5億活躍用戶,小米商城成了一個極具“熱量”的“火爐”,用戶可以在小米商城購買到性價比高的小米產品。可是用戶也是人,除了手機、配件、智能硬件之外,用戶也有衣食住行,這方麵的“熱量”浪費了多可惜。怎麼辦呢?不妨放一些生活耗材吧,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徳稱之為“烤紅薯”。
於是小米再次選擇擴大能力圈——開放品牌,選擇跟小米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品牌企業合作,把箱包、台燈、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放到小米商城,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原本小米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而現在卻幹脆做起了“無印良品”的生意。
現在,小米生態鏈已經融合了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用品等領域的高性價比產品,讓小米生態鏈成為“一片竹林”。這裏麵除了手機外,沒有一件商品是小米自主研發和製造,全部來自不斷的分形創新。
根據小米集團Q3季報,智能硬件和生活周邊的產品三季度收入為1494億元,海外市場營收占48.7%,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第4,印度手機、智能電視排名第一。
分形創新機製曆史不會重演,但卻驚人的相似。小米這十年來,不管是最初的手機業務,還是後來的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周邊組成的小米生態鏈,雷軍投資的產品和合作的品牌產品都有一定的自相似性:首先是市場足夠大,其次是產品有痛點,最後是產品做成後能被粉。總結下來,小米的生態鏈創新機製其實隻有一條,就是不斷的分形創新。
什麼是分形創新?分形創新就是在主營業務的基礎上,不斷出現很多新的、小的創新業務,在隔離主營業務和市場選擇的作用下,最終演化成為一條新的主營業務。
分形創新怎麼聽起來這麼熟悉呢?沒錯,分形創新底層的邏輯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在生物種群中,物種的繁殖總會隨機的出現各種各樣的變異,在自然選擇和隔離的作用下,某一種有利於生存的變異會不斷的積累、傳遞給下一代,最終便產生了新的物種。
在小米手機業務成形之後,雷軍便開始關注到了手機配件的市場,並且開始在小米商城中嚐試上線手機配件的產品,結果大受歡迎。緊接著,隨著智能硬件的興起,雷軍再次用同樣的方式,投資與小米有相同的價值觀的企業,把產品引入小米商城,再次獲得了用戶的追捧。既然小米商城這個“火爐”的“熱量”這麼大,那也不能把“熱量”浪費掉,不妨把生活用品也引入,做個“烤紅薯”生意吧,於是小米生態鏈越來越大。
雷軍在2020年的新年全員信中提到,未來5年小米將在“5G+AIoT”領域投入至少500億元,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小米創新依舊會采用分形創新的方式,不斷的拓展“超級互聯網”。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智慧笑聯app官網最新版
生活實用41.45MB
下載盯鏈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50.17M
下載學有優教app家長版
辦公學習38.83M
下載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