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華為,談談自己的小想法

發布時間:2019-12-11    瀏覽數:

關於華為,談談自己的小想法(1)


​最近華為的事情很火,不想談事件本身,因為覺得這裏麵全部的事實還未可知,目前網上的稿子情緒性也比較大。


但是關於這家公司,卻一直有自己的一些小觀察。簡單彙總一下在這裏。


1、#產品和技術#


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毫無疑問,華為是很強的。包括現在5g,一些新興的技術方麵。


產品上,我自己個人之前買過p30,最開始的感受是很喜歡,因為後置拍照的虛化和景深效果做的不錯,但前置拍照比較一般,無法滿足我的剛需,故而又換了別的手機~


很多人買華為手機,說這是唯一能拍月亮的手機。但其實它的拍照效果,我個人感覺更多還是依賴算法。當然你要說現在所有國產手機都是這樣……是…… 所以試過這麼多手機以後,僅拍照這一點,我還是更傾向蘋果多一些。


某種程度上,國產手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打法,主打美顏拍照,包括這類的名詞術語,更多還是由中國市場的用戶所決定的。不同國家所處的階段包括環境特點不太一樣,比如在印度,男人會花式自拍(早在2016年初,印度政府就向各地方邦建議設置“自拍危險”警示牌);在美國,人們可能自拍時更崇尚那種健康的美。


不同的市場,也決定了企業產品打法的不同。可以理解。但作為一個科技girl,我個人還是更喜歡一些能讓我surprise的產品。比如之前黑莓有幾款手機的設計,就非常好看;也喜歡索尼手機外殼的四個角,比較有商務感(不喜歡蘋果的圓角);google pixel的長相…… 都很喜歡。


但這種喜好比較偏外觀、設計,也比較個性化。這裏不作為評判依據,就不再贅述。


2、#文化和製度#


之前認識幾個諾基亞的朋友,在諾基亞都待了很長時間。我就感到好奇,問他們為什麼。這是與其中一個人的對話。


1、你能不能大概講一下自己的職業成長?


回國以後,加入諾基亞,開始從一個工程師,轉成一個敏捷教練。 那是2011年,我們說諾基亞是中國敏捷圈的黃埔軍校,然後我在諾基亞呆到2019年。


2、那個地兒是有什麼魔力嗎?還是說那個時候沒有感覺到什麼職場天花板?


諾基亞,是一個讓你很喜歡它的企業,它的文化特別好。它的核心是說,我們要去發展我們的員工,我們要關心尊重每個人。


3、具體體現在哪裏?你說文化好,這個東西要落實到實際。


我到別的公司以後,這種感受就非常強烈。


第一點是說,它是一家有願景的公司。諾基亞到今年是150年。你看,企業跟人一樣,很少有企業能活過一百歲的。你看它一開始,就是做廁紙的,到今天做通訊設備,是為什麼? 他是有願景的,他希望通過科技拓展人類無限可能。這不是一句空話,他真的是一直在骨子裏麵做創新。


第二,它有很明確的文化。每個人的行為,都是被文化所指引的。


第三,他真的關心每一個人。就像我現在來到新公司,對文化願景這些一無所知,即便走了,可能也是沒有感情的。


在諾基亞,你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或者說公司願意投時間精力去培養你。比如每人每年必須有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公司願意付錢讓你去學習。


4、諾基亞文化這麼好,卻還是沒跟上時代。


它的重心並不在國內,而且他其實一直定位自己,不是一家to C的公司。它是一家純to B的公司。這是它的定位核心。


第二就說,其實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可能受落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太以人為本或者太對員工太好了,對員工的好處有什麼問題呢?我現在說舉個例子,比如說華為說我需要狼性,我周六加班是必須的,那不是加班必須上班,你休息的時候別人在加班,你怎麼幹的過別人。


5、你所說這個,華為的狼性,可能也會帶來內耗。


對。你看他在國內越受歡迎,在國外越受壓製。


其實上述對話中,把文化作為單一因素,去講企業的結果,就是這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邏輯,可能是不成立的。因為諾基亞沒落可能有自身戰略原因,沒跟上時代,等等。總之來講,就是一個事後論證的東西,所以並不客觀。


但我為什麼把這個對話放出來,根本原因還是,覺得這個思考是有價值的。因為在企業待過,你會發現,每個企業就像一個人一樣,文化是創始團隊氣質的延伸,製度是文化的顯性表現,而且白紙一樣的員工,隻要在這個環境待久了,就不可避免會被同化。


在這個事情上,我有幾個自己的小想法。分享一下給大家,不一定完全對,隻是提供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1、企業文化和創始人息息相關。但真正的落地執行還是依靠製度。


所以不要聽那種隻跟你講文化畫大餅的企業,而是要看,它們是否真的落到實處。


2、很多企業喜歡校招生。因為一張白紙,好培養。


簡單來說,當你在心智上影響到一個人,讓他用你的文化價值觀去思考問題時,那麼行為上他的一致性就會更強(大概率),整個企業的向心力也會更強。


對企業來說,這當然是好事。但這同時也會引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個企業的文化價值觀非常之強,強到一定程度,甚至是自己核心壁壘之一時,那它也會同時麵臨一些問題。


比如原有文化如何升級,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不被時代拋棄。這是為什麼阿裏巴巴這樣的企業,要經常更新六脈神劍的原因之一;


比如內部的這些員工,如何更好地跟外部融合,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因為你在某個環境待久了,很難不沾染這樣的氣質。在這樣的環境,你越舒服,當你出來的時候,你可能會越不舒服。


比如企業招來一些優秀的人,但文化價值觀上需要改造的成本很高。那麼到底是要更優秀的人,還是文化價值觀合適但不那麼優秀的人?


……


這才是我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邏輯。


所以可能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意識到某樣東西是自己長處的同時,也需要同時意識到短板,而不是沾沾自喜,滿足現狀;與此同時,也應該去發展文化以外的競爭力,這樣才能有更加多元的競爭力。


3、


不對任何一種企業文化做價值判斷。


比如很多人喜歡狼性。很多人喜歡溫和。


每個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是由創始人的背景,企業的背景所決定的。這是它能活到今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可能是這個企業自身最合適的,自生長的方式。


所以,不做道德評價。


比如你講華為很狼性的時候,在某些層麵,這種狼性可能會傷害到個體。某些層麵,可能又對個體有益。


舉個例子。據我所知,很多加入華為的校招員工,本身可能並不是那麼優秀,但華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積累起第一桶金。對於很多普通人而言,這就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裏。


在某些層麵,這種狼性可能又會傷害到個體。最近發生的事件,可能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為什麼我說不要去做道德評價。是因為我意識到,這是一種選擇。一種交換。比如我就不是一個特別狼性的人,那我就不要去這樣的企業好了。比如我是一個願意被改造的人,願意通過這種改造得到我想要的那些東西,那些其他地方給不了我的東西,那我覺得,這就是交換。


當然某種程度上,勞資天生是對立不平等的。這也是今年為什麼有大量關於996、裁員事件探討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但很多文章沒看到本質,總在講一些邊邊角角的事情。(關於職業這個事情,後續會出一篇比較大的稿子,去做一些理性探討和分析,也歡迎大家關注。)


包括996的探討,我意思是,作為一個弱勢的個體,你和企業天生就存在不對等關係。你有什麼辦法才能讓自己擺脫這個困境?要麼,降低對企業的依賴;要麼,增強個人的能力。總而言之,你要想清楚,自己的選擇是什麼,自己是不是願意為這種選擇付出代價。


討論這麼多,倒不是在為華為說話。比如我自己,我就知道,我肯定去不了這樣的企業。因為我不是這樣的人,對吧。


3、#傳播和輿論#



很多人說,華為的公關很強大。但其實整個手機行業的公關,都不差。這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


電子消費品,更迭速度很快。你想想華米OV之前,淘汰了多少家企業。上一次是3g轉到4g,很多之前特別知名的品牌,一夜間,檣櫓灰飛煙滅。


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


僅從輿論和傳播角度而言,我是認為,華為在這裏麵,確實也值得單獨拎出來講一講。


華為的特點,不僅僅局限於它是一家手機企業(還有一些b端的業務等等)。這種東西,決定了它在傳播層麵會天然有一些優勢。——我指的優勢,是什麼都能沾邊,社會民生,包括貿易戰,所有這些事情,你發現華為都會卷涉其中。


孟晚舟事件給華為帶來了不少好感和關注度。但問題在於,大家有時候太情緒化了。我指的是大眾傳播。正是因為這種情緒化,所以那些之前很捧華為的人,這次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又會倒戈得非常明顯。


這裏就要提到流量反噬的理論了。


一個站在風口浪尖的企業。首先,你是主動站在風口浪尖,還是被動。有些企業是主動,有些是被動。


其次,這種流量,對你來說,是好事,還是不好。會不會對你有反噬作用。這也要結合具體的情景來說。


說到底。萬事萬物,不過平衡而已。


但平衡,可能恰恰又是最難的事情吧。


(突發奇想寫了這麼多。今天就到此為止好了。)

上一篇:知識改變命運:最高201萬!華為高薪招應屆博士生 下一篇:專注性價比,兩千元內有哪些值得買的手機?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