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編輯 |
繼陸奇之後,又一位微軟華人高管即將離職。
北京時間11月14日淩晨,微軟公司宣布了一項重要消息,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將在明年2月1日正式離職,接替他的是現任微軟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
對於離職的計劃,微軟CEO納德拉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沈向洋和他規劃已有一段時日,在2020年初離職之後,沈向洋將繼續擔任他和比爾·蓋茨的顧問。
沈向洋在微軟工作的時間長達23年,他也是除陸奇之外,美國科技巨頭公司中為數不多的華人高管。在公布離職消息之前,沈向洋負責推動微軟的整體AI戰略以及涵蓋基礎架構、服務、應用程序,並帶領前瞻性研發工作。他領導包括必應在內的以AI為重點的產品組,以及微軟研究院和公司整個工程團隊的集合。
沈向洋是“微軟的中國先生”,也被視為中國的微軟大使——在兩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期間,沈向洋曾兩次代表微軟發表演講。但現在,一切都成為了過去。
從中國走向微軟
沈向洋出生於南京溧水區和鳳鎮,是江蘇省溧水中學1980屆校友。那一年,他考入了東南大學自動控製係。本科畢業後,又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係碩士學位。
此後,沈向洋進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師從計算機大牛Raj Reddy教授。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期間,他研究的正是計算機視覺技術,因為他認為人對外界的感知有95%是從視覺得來的。
1991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決定創立微軟研究院,找來了原本在卡耐基梅隆計算機科學係、有著“瘋狂天才”稱號的教授Rick Rashid,也吸引了各方人才加入,包括剛從卡耐基梅隆計算機科學係取得博士學位的沈向洋。
1996年,沈向洋獲CMU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當年他博士論文就是世界上最早有關由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的研究,因此而一鳴驚人。
同樣在1996年,沈向洋進入微軟位於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研究院,兩年後他回到中國北京,參與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改名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該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員,專攻視覺識別。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期間,沈向洋曾先後擔任過研究員、副院長、院長、首席科學家及微軟公司工程院士等職,可謂順風順水。在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模式識別、統計學習和機器人學領域,他發表了100餘篇論文,並擁有50多項美國專利。
更大的轉變發生在2013年11月14日,微軟公司正式宣布,任命沈向洋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負責領導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該領域包括技術與研發部門和人工智能研究部門,並主要負責推動公司中長期總體技術戰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與開發工作。
他還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及國際計算器協會院士。2017年,沈向洋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8年,沈向洋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K),獲得了多項殊榮。
對微軟AI戰略影響幾何?
隨著微軟全麵擁抱AI,沈向洋也一度成為微軟AI的代言人。
2013年升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後,沈向洋管理微軟研究院,推動前瞻性研究、拓展計算機前沿科學,並通過與各個產品團隊的深度合作,推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技術發展,並負責該研究院與整個公司的工程團隊的整合,加速技術研究的商業化進程。
隨後在2016年10月,微軟將個人助理小娜(Cortana)和搜索引擎Bing產品團隊與微軟研究院編入同一個組織,沈向洋成為該組織的掌舵者。
按照沈向洋此前的介紹,微軟的人工智能三大產品,包括智能搜索Bing(目前在美國有近三成市場份額),第二是智能個人助理小娜(Cortana),以及微軟中國研究院研發推動的微軟小冰。同時,微軟將人工智能融合到旗下所有的產品中,包括雲計算、在線服務、工具等。
在接下來幾年中,微軟多次進行重組,將這個機構的許多技術轉移至不同產品團隊中。很多以前的研究技術現在成為商業產品部門的一部分,包括Cortana和Bing for Business。
比如個人智能助理小娜,就從沈向洋的部門轉移到Office產品部門,使得小娜成為Office的一個工具,而不是獨立的產品。這表明在微軟內部,Cortana的定位隨著業務重組而被改變。
2018年3月的重組對沈向洋所執掌的AI與研究業務影響巨大,除拆解多年來象征微軟形象的Windows和設備部門外,微軟新成立了雲計算及人工智能平台事業部(Cloud + AI),掌握著微軟所有的商業智能和雲計算企業級服務,新部門隨之抽調沈向洋下屬的部分職能和資源,使後者更聚焦於研究職能。
綜合過往來看,隨著微軟對組織架構進行重組和業務變動,沈向洋負責的業務逐漸被剝離、改變方向。一定程度上,沈向洋選擇離職微軟,並不特別意外。
作為後繼者,微軟現任CTO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將承擔起領導微軟AI+研究院的職責。
凱文·斯科特在2017年被任命為微軟CTO,同時擔任LinkedIn(領英)基礎設施和工程運營高級副總裁。凱文·斯科特曾任穀歌高級工程總監,在穀歌收購數字廣告公司AdMob後,他在AdMob負責擔任工程和運營副總裁。
微軟華人高管不再
隨著陸奇、沈向洋先後離開微軟,微軟曆史上職級最高的兩位華人高管都已離職。一定程度上,沈向洋的離開,也標誌著微軟華人高管輩出、擔任重要職務的時代告一段落。
但不能否認,作為最重視中國市場並最早建立本土研究機構的美國科技公司,微軟培養了大量華人科技精英。隨著這些精英人才先後離開微軟並繼續保持活躍,至今對科技產業仍產生巨大影響,這份名單中就有李開複、張亞勤、陸奇等,成就各有不同。
李開複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專業,在以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而被人熟知之前,他還曾在蘋果、SGI擔任過副總裁、總裁。
1998年,李開複接受微軟總裁比爾 · 蓋茨的委托回到中國,創辦一個進行前沿性基礎研究的機構,並出任首任院長。在科研環境尚顯落後的1990年代末,李開複和一批海外歸來的科學家,帶著數十名剛畢業的本土博士,在研究院裏進行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人臉識別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讓李開複成名的是2005年,穀歌挖他組建穀歌中國,引發微軟與穀歌的訴訟大戰。微軟向美國華盛頓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李開複違反了競業禁止協議。
2009年下半年,李開複離開穀歌中國,與一些員工一起創辦了創新工場,轉變為投資人。李開複的新事業趕上了中國互聯網投資時代的爆發,孵化出了知乎、豌豆莢等一係列中等規模創業互聯網公司。作為國內創業孵化器的探路者,創新工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國創業環境單打獨鬥的原始狀態。
張亞勤在微軟的職業生涯始於微軟中國研究院。1998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正式成立,李開複任院長,張亞勤任副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天才”是張亞勤身上最為顯眼的標簽。他在12歲時便進入中科大少年班,23歲分別獲得華盛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31歲成為IEEE史上最年輕的院士。加盟微軟之前,曾在美國Sarnoff公司工作,負責數碼影像、多媒體信息係統的研發工作。
隨著1999年李開複被調回微軟總部,張亞勤開始獨立執掌微軟中國研究院,並帶領其繼續發展。2000年8月,張亞勤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2001年11月,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張亞勤任首任院長。
2004年張亞勤晉升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2006年1月,張亞勤回國成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直至2014年9月,任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兼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2014年9月,張亞勤加入百度,任職總裁,負責新興業務拓展。除了核心搜索業務沒碰過,張亞勤幾乎接觸了百度的其他所有業務,先後負責過技術體係、自動駕駛、雲計算、教育、醫療、國際化、公關等業務。2019年3月15日,張亞勤宣布從百度退休。
與沈向洋同樣曾任職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陸奇,曾被稱為“矽穀科技企業中最有權勢的華人”。
他1998年進入雅虎公司,2007年晉升為雅虎執行副總裁。2008年8月,陸奇離開雅虎,並於次年1月正式加盟微軟任網絡服務集團總裁,擔任微軟Bing項目的負責人。作為微軟在線業務部門總裁,陸奇是微軟四大業務部門負責人之一,並直接向CEO薩蒂亞·納德拉彙報。2016年9月,陸奇宣布從微軟離職。
離職後,陸奇選擇在2017年1月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百度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主要負責百度的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兼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
不過,陸奇在百度的任職時間並不久,2018年5月,他聲稱由於個人原因無法在中國繼續進行全職工作,宣布退出百度。隨後在宣布離開百度3個月後,陸奇宣布出任美國初創公司投資孵化器YC(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CEO,並兼任YC全球研究院院長。
盡管沈向洋尚未對外界透露下一步的去向,但外界分析他一定不會離開技術領域。或許出走微軟,方能尋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