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粉 > IT資訊 > 微軟資訊

微軟 Surface | 電腦這麼難用, 不是你的錯, 反正它會消失

發布時間:2017-06-01    瀏覽數:

微軟 Surface

1991年《華爾街日報》莫博士的第一篇專欄

電腦這麼難用,不是你的錯。

1991年,《華爾街日報》開始連載一個聚焦「個人科技產品」的周更專欄。第一篇的開頭,作者沃爾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就這樣炮轟科技業,安慰被電腦搞得暈頭轉向的普通讀者。

這句話成了他的標誌性名言。

就在剛剛過去的 2017 年端午節前夕,他結束了近 30 年的職業科技記者生涯,更新了最後一篇博文,正式宣告退休了。

微軟 Surface

「數碼KOL」祖師爺莫博士

莫斯伯格——或者大家更熟悉的名字「莫博士」——僅憑一人之力,就創造了「科技記者」這個職業,定義了數碼產品評測的寫作範式。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元祖級「數碼博主」或「數碼 KOL」。

他在《華爾街日報》上每周登一篇科技專欄,以評測數碼產品為主。每周三還回答讀者來信。這一寫,就是 26 年。

2004 年《連線》(Wired)雜誌發表了一篇對莫博士的長篇特寫,起了這樣一個標題「The Kingmaker」——「點石成金手」。隻要他對某款筆記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給出好評,誇上兩句,第二天該公司股價立刻上漲,產品不愁大賣。反之,如果他不喜歡某款產品,來一句「不值得購買」,就等於提前給產品判了死刑。

微軟 Surface

初代 iPod 是莫博士最喜歡的數碼產品之一

1970年就加入《華爾街日報》的莫博士家住華盛頓,拒絕搬到矽穀。於是矽穀的 CEO 和產品設計師們就像朝貢一般,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地飛去華盛頓,提心吊膽地給老爺子提前預覽他們的最新產品。

嗯,聽起來有點像科技圈的「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 是不是?

微軟 Surface

「小喬呀,你就讓讓小蓋麼~乖哈」(設計台詞)

除了證明「一篇數碼評測能有多大的影響力」,莫博士最讓人豔羨的,要數他和矽穀科技大佬們的深厚交情。他被譽為「最了解喬布斯 / 喬布斯最欣賞的科技記者」。

他和喬布斯交往長達14年。喬布斯先後共參加過 5 次 AllThingsD 網站主辦的科技峰會,每年都是莫博士主持。他不止跟喬老爺「談笑風生」,更難得地不受「現實扭曲立場」影響,能和這個出了名難纏的雙魚男過招,反駁、辯論、鬥智鬥勇。搞得定喬布斯,當然就沒有他請不到的矽穀科技大佬。Yahoo、AOL、eBay、Google、Facebook……你數的過來的科技公司 CEO 都曾是莫博士的座上賓。

2007 年,莫博士讓矽穀最出名的一對歡喜冤家喬布斯與蓋茨同台接受采訪,傳為佳話。如今再也不會有這種場麵了。

微軟 Surface

2007年 D5 峰會上莫博士和喬布斯、蓋茨同台(AllThingsD)

莫博士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在我看來最大的原因,是他永遠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做獨立判斷。哪怕在喬布斯在世時,他也不認為蘋果的產品都是完美的。他從來直言不諱。在被問到他是不是喜歡和科技界大佬鬥嘴時,他說道:

我想,無論是評測產品,還是報道公司業績,你要想把工作做好而不得罪他們是不可能的。這並不打緊,因為這就是你的工作。

——2014年,創辦 ReCode 時接受 Bussiness Insider 采訪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莫博士長年恪守最為嚴苛的從業道德。他從不接受任何科技公司贈與的數碼產品或稿酬,也不持有他們的股票。這些產品要麼借給他評測,事後歸還;要麼就是他自己或雇主掏錢,按市價采購。他發稿前從不和市場部賣廣告的家夥們協調,也不會提前給相關廠商預覽。他經常告誡前來「朝貢」的廠商,他不會提前告知會給出好評還是差評——甚至,都不一定會寫。

《紐約客》雜誌披露他可能是《華爾街日報》史上薪水最高的記者,年收入接近 100 萬美元。這也在經濟上讓一個作者保有了真正的獨立性。

微軟 Surface

就算是莫博士最了解和欣賞的蘋果,他也從不筆下留情,近兩年來多次抨擊 Cook 治下的蘋果創新乏力:

「蘋果就像是個電影製片廠……如果漫畫英雄電影賣座,你可以不斷出續集,iPhone 就是如此。……但觀眾不會隻滿足於續集。是時候換個題材,做一部新片了。」

「喬布斯如果還活著,恐怕不會喜歡 AirPods。一次充電連續使用時間還不夠五小時,都撐不過一趟航班。」

微軟 Surface

在退休前的最後一篇博文裏,莫博士回顧了 PC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留給大家的觀點是:「總有一天,PC 會從我們的生活裏徹底消失。」

他認為未來的「個人電腦」還存在,隻是不再會是以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形態。未來的個人電腦會變成「情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你走進家裏、走進辦公室,無數個看不見的芯片和傳感器悄無聲息地計算著,給出你想要的結果、幫你完成你甚至沒開口說出的任務。

有點科幻,是不是?

微軟 Surface

莫博士認為 Amazon ECHO、Google Home 這樣的產品,就是未來電腦的雛形

「個人電腦趨於無形」這個觀點其實並不新鮮。施樂 PARC 研究中心(就是喬布斯和蓋茨「偷」圖形界麵和鼠標等技術的地方)的首席科學家馬克·維瑟(Mark Weiser)早在 1988 年就提出過「普適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他認為:

• 計算機的目的是幫你完成別的事情(而不是使用計算機本身)。

•最好的計算機是安靜、無形的助手。

• 越能按直覺行動的人就越聰明;同樣,計算機應該能拓展你的潛意識。

• 科技應當創造寧靜。

看看現在的電腦、平板和手機,要麼「叮叮叮」消息通知響個不停,要麼就是電量不足,哭爹喊娘要你充電……可一點兒也不「寧靜」,更像是在不斷爭奪你注意力、把你的生活攪得支離破碎的淘氣寶寶。

莫博士覺得,總有一天我們看現在的電腦,就會像看 1970 年代的古董計算機一樣——原來個人電腦還能看起來這麼蠢、這麼笨、這麼老掉牙。

微軟 Surface

1970年代北美最暢銷的個人電腦之一 Commodore PET

2017 年的我們還沒迎來那個「寧靜的拐點」,但已經見證了半個世紀以來個人電腦「趨於無形」的足跡。尤其是 Macbook Air 引領著筆記本設計走向「輕薄一體化」。電腦越變越輕、越來越薄,卻又越來越快、越來越強,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娛樂。

恰巧在莫博士退休的同一周,5月23日微軟在上海發布了消費者望眼欲穿的第五代 Surface Pro,補完了「Surface 家族」的族譜。

微軟 Surface

第五代 Surface Pro

我在現場見證了這次活動。「Surface 之父」Panos Panay 手持全新的 Surface Pro 亮相,他身後是東方明珠和「注射器三件套」構成的上海浦東陸家嘴絕美的天際線。

微軟 Surface

微軟 Surface

Panos 充滿感情地說:「13年前我第一次來上海時,陸家嘴還隻有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13年後,浦東的摩天大樓群讓我震驚。這啟發了我們 Surface

設計團隊。Surface 的曆代產品,也像是一次旅程,在不斷重新顛覆自己、定義自己。」

有那麼一刻,我仿佛能從他的語氣裏聽見當初喬布斯對 Macbook Air 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

2017年一家人整整齊齊的「Surface 家族」完整覆蓋了新時代消費者對於個人電腦的需要——

Surface Studio 桌麵一體機

微軟 Surface

巨大的觸摸屏同時也是繪圖板,結合手寫筆和 Dial 轉盤硬件,可以讓過去的「繪圖板」退出曆史舞台。這款去年驚豔發布的產品,第一次讓人覺得微軟在台式一體機上領先了蘋果的 iMac,是一款可能讓視覺創意人群改換門庭的顛覆性產品。

Surface Laptop 入門筆記本

微軟 Surface

麵向教育市場的入門級輕薄筆記本。擁有全球最薄的可觸摸 13 寸顯示屏。鍵盤采用獨家定製的「歐締蘭」Alcantara 材料,舒適親膚,不會像金屬那樣摸上去冰冰涼。運行 Windows 10 S 也更為純淨,同樣可以流暢運行 Office 軟件。

New Surface Pro 二合一平板

微軟 Surface

平板、筆記本電腦二合一產品。擁有強悍的性能和極高的便攜性。進化到第五代,全新設計的鉸鏈可以壓低到 165°,從而變成適合手寫筆的「桌麵模式」,可以讓升級到 4069 級的「全球最細膩、延遲最低」Surface Pen 壓感筆充分發揮。

微軟 Surface

Surface Book 二合一筆記本

微軟 Surface

性能最為強大的 Surface 筆記本,屏幕可拆卸變成平板。2017年升級了配置,可以兼容所有 Surface 家族配件。

在我的現場體驗中,每位 Surface 家族成員的設計、工藝、性能和實際使用體驗,都已經達到了 2017 年同級產品的最好水平。尤其是 4096 級 Surface Pen 壓感筆配合專業手繪軟件時,表現出迷人的水墨暈染效果,讓人印象深刻。可惜即便是全球最低的 20 毫秒筆跡延遲,還是會讓人覺得跟傳統紙筆略有不同。

微軟 Surface

微軟 Surface

微軟 Surface

微軟 Surface

回顧 Surface 五年來的曆程,每一代都有紮實的體驗進步。

2012年第一代 Surface 平板誕生時,莫博士的評價並不高。他認為微軟的這塊「親兒子平板」優點僅限於「能跑 Office,有可選配的全尺寸鍵盤」。但 Windows RT 限製了性能,應用稀少,售價也沒什麼優勢。

微軟 Surface

2012年的第一代 Surface

2013年微軟吸取了教訓,在新的 Surface Pro 上運行了和桌麵電腦同樣的 Windows 8 Pro。莫博士還是不為所動:「Surface Pro 就像現在市麵上許多企圖兩者兼顧的產品一樣,兩方麵都不如專一的產品好用。」

微軟 Surface

2017年的第五代 Surface Pro

這裏的「兩者兼顧」,指的就是兼顧平板的輕鬆便攜,與筆記本的強大計算能力和傳統可靠的鍵鼠輸入體驗。觸摸屏的價值在 Surface Studio 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但在筆記本產品,如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Book 上,就讓人覺得和傳統鍵鼠互相衝突了。微軟和 Windows 筆記本陣營目前還沒解決好這個問題,而蘋果對觸摸屏的態度一向是明確的:筆記本就是筆記本。

此後莫博士再沒有單獨評測過 Surface 產品。

2017 年年中的這次 Surface 家族集體亮相讓我感到:在電腦「趨於無形」的偉大征程上,微軟 Surface 又邁出了優雅的一步。在徹底消失之前,電腦至少可以更輕、更薄、更美,如同一件家具,擺在你的案頭,而不顯得笨重呆滯。

微軟 Surface

Surface Studio

今天微軟做對了,而蘋果卻沒有的一件事是:微軟沒有因為過度強調輕薄設計,而閹割接口、犧牲性能。蘋果的哲學或許一直是「引領消費者」,讓他們去體驗自己都沒想過的產品——但這種霸道的做法並不總是成功的。消費者時常被迫為了眼下的方便而自掏腰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iPhone 7 去掉耳機接口。AirPods 帶來的新體驗,還遠遠無法彌補我無數次忘帶轉接頭,而無法用心愛的有線耳機聽歌帶來的懊惱。

微軟 Surface

再比如,新一代 Macbook Pro 過分強調 USB Type-C 這一種接口。莫博士對 13寸帶觸摸條的新一代 Macbook Pro 的評價,相信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新一代 13 寸 MacBook,哪怕是不帶 Touch Bar 的基本款也賣得太貴。這不會讓高端用戶感到高興。對於 Mac 電腦的日常用戶,那些還在使用 Air 和更舊型號 Pro 的人來說,這是他們目前唯一的既輕薄,配置又跟得上時代的選擇。Touch Bar 有潛力,但不是魔法。電池續航達不到蘋果聲稱的水平。你會忍不住喜歡新鍵盤。但是如果你是決心要從老一代蘋果比如 Air 升級過來,這就是蘋果給你的全部了。你要麼接受,要麼走人。

微軟 Surface

新舊 13寸 MBP 左側的接口對比(圖自 SlashGear)

我就是選擇「走人」的那群舊 Mac 愛用者。新的 MBP 產品線讓我沒有升級的欲望,尤其是我還要為了擴展接口和習慣 Touch Bar 付出額外的財力和精力。我目前用得最多的依然是 13 寸 Macbook,而我的下一台主力生產力筆記本,會從 Surface 家族中挑選。莫博士的老話言猶在耳——

電腦這麼難用,不是你的錯。

相信自己的感覺,誰好用,就買誰。好產品就是好產品,你不欠任何人、任何情懷一部電腦、一部手機。2017年目前為止,Surface 比 Macbook 做的更棒,更接近我想要的電腦。

微軟 Surface

莫博士退休了,作為他的忠實讀者我當然感到遺憾。每個禮拜像少看了一集精彩的美劇,悵然若失。然而時代總會過去,就像個人電腦不斷推陳出新,經典型號的退出,給新產品留下了更大的舞台。

謝謝你,莫博士。

[FIN]

文中所有圖片均為本人拍攝/水印注明/公共領域/已獲授權。

未經許可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圖文信息,作者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力

上一篇:傳微軟有意複興WP手機: 新係統明年問世 下一篇:百花齊放:微軟泄密戴爾/華碩/聯想MR頭顯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電腦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