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三個關鍵詞:訪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
記者 張素
不久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在未來論壇舉辦的“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主題講座上介紹了人工智能在腦科學領域的應用。記者綜合他在受訪時的表述,歸納人工智能三個關鍵詞。
“數據”
“大腦的研究進入了大數據階段。”張益肇在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可以作為一個輔助的工具幫助這些科學家做這些方麵的研究”。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主要分為三個層麵,即:視覺識別、自然語言溝通、智能分析。
“大家有時覺得人工智能很‘高大上’,認為這一定是大公司才做的事情,但現在絕不是這樣。”張益肇說,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普及,甚至是個人都可以參與其間。
他說,數據也是中國開展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優勢,“中國用戶數據量非常大,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他也指出,要整合和梳理數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輔助”
AlphaGO的對弈功力讓世界瞠目,也讓“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說法再度流傳。張益肇認為,人工智能興起將取代一些特定的、重複性的工作,但“也是為了解放勞動力,讓人可以去做更難、更複雜的工作”。
張益肇舉例說,在定位方麵,人工智能可能就是一個輔助工具。他在報告時則重點談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疾病的輔助作用。
比如,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動作來理解對方,以此引導自閉人群症與外界的交流。
再如對嬰幼兒的大腦進行掃描,配合數據分析,就可以得出罹患自閉症的概率,或是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腦補進行掃描,由此提早治療。
張益肇還注意到,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理解領域“大顯身手”,通過與抑鬱症患者對話交流,幫助他們積極治療。
“突破”
張益肇認為,為追上人類的“學習能力”,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需要從“學習能力”和“自省能力”入手。具體來說,人工智能現在可以根據人類給出條件得出結果,“但它沒辦法解釋為什麼是這個結果,這就和人類有了很大區別”。
他也談到關聯技術該如何突破,比如語音識別技術麵臨的挑戰是“麥克風距離說話者較遠,噪音就會較大,對語音識別的要求更高”。他認為提高語音識別計算能力,並從摘取麥克風的信號技術入手,“用神經網絡的手段來降低噪音”。
張益肇表示普通民眾不必對人工智能有不必要的擔憂,“不要害怕它,要去接觸它、理解它。”他笑著說,“人工智能在未來產生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如果更早了解人工智能對產業產生什麼樣的機會和影響,便可以更早一步的來使用它”。(完)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阿童木交易所app蘋果手機
其它軟件223.86MB
下載歐意交易所app官方安卓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歐意交易所app官網手機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zebpay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幣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274.98M
下載bib交易所手機版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熱幣全球交易所app最新版本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環球幣交易所官網蘋果手機版
其它軟件34.95 MB
下載wbtc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海星交易所蘋果app
其它軟件81.1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