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部部署環境中運行Azure Strack的話,你很輕鬆地就能把數據和應用遷移到Azure公有雲中,因為軟件環境是相同的。在內部部署環境中運行Oracle Cloud at Customer,也可以輕鬆地把應用和數據遷移到Oracle共有雲中,軟件和和收費環境也是相同的。

完美的混合雲必須有一個基本元素--在內部和外部部署之間保持一致性。基本上你訪問數據、配置資源、運行應用、存儲數據的方式實際上與你是否在混合雲端的內部部署環境或者公有雲端的外部環境中這麼做是相同的。
有一種無縫的雲架構為你提供IT資源,這些資源是內部或者外部部署由周圍環境決定。外部部署的選項可以用於計算突發、歸檔冷數據、暫時測試與開發需求,內部部署環境則適用於高安全性和最低延遲的需求。
並不是說Oracle混合雲或者Azure混合雲是最完美的,而是要說在內部/外部部署一致性方麵他們要好於其他選擇。
此外,因為他們的用戶某種程度上被限定住了,所以他們不太可能遷移到其他平台。從這一點來說,這種封閉的混合雲環境限製住了其他提供商的增長機會。
這對Amazon、思科、Dell EMC、Google、華為、IBM、聯想、NetApp、Nutanix、Pure Storage和Vantara等主流提供商來說意味著什麼?
Amazon、VMware和Dell
Amazon與VMware合作,可訪問Virtustream Enterprise Cloud。我們可以將Virtustream公有雲定位為戴爾的企業應用策略,Amazon與VMware的合作夥伴關係是其他所有應用的策略。VMware和Dell必須了解,Amazon是一個戰略機會主義者,可以很好地構建它自己的、類似Azure Stack的產品。
不過,Oracle內部部署雲與Azure Stack之間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底層一套強大的專有係統軟件--數據庫和Office 365,這是Amazon和VMware所缺乏的。我們認為,這種軟件的大型企業用戶,如果他們的內部部署環境與外部部署環境相同的話,他們更願意遷移到公有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Oracle和微軟在企業混合雲堆棧中占有強有力的位置。
盡管擁有VMware,Dell卻不處於同等的位置。
思科
思科沒有涉足混合雲。水管工提供的是管道,而不是水,用比喻來說,思科就是一個網絡水管工,Amazon和Oracle提供的是水。
Google有Nutanix這樣的合作夥伴,還與Scale Computing建立了技術合作夥伴關係。Google可以利用這個關係,這樣Scale Computing HCI係統就可以成為內部部署版Google Cloud Platform係統……但這方麵沒有企業應用。Nutanix希望在企業領域成為Google一個更好的內部部署合作夥伴。
因此Google的混合雲策略中就有兩個在內部部署方麵的潛在合作夥伴:Nutanix和Scale。如果X收購了Y,然後就隻有一個潛在合作夥伴,豈不很好?但是誰會是那個X,誰又是Y呢?
HPE
HPE確實曾經有做公有雲的野心,但現在不是了。HPE的硬件支持Azure Stack,在混合雲市場推廣方麵也有不少聲音。但是它沒有特別青睞的公有雲提供商,也不是任何三大巨大最喜歡的合作夥伴。正如我們所看到的,HPE做混合雲業務來維持自己在內部部署係統方麵的銷售,試圖把硬件售賣給雲服務提供商。
HPE仍然是一家內部部署IT產品銷售巨頭。我們並不認為HPE把混合雲IT視為公有雲提供商將統治地位向內部部署環境的一種延伸,當然這是微軟和Oracle的觀點,在Amazon和Google這個觀點也更為強烈。
如果他們是對的,那麼HPE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華為
華為是一家基於硬件的智能手機、服務器、存儲和網絡提供商,將與那些以白盒服務的形式提供公有雲的電信運營商們打造華為自己的公有雲合作夥伴關係。華為可以提供類似Azure Stack硬件組成部分的內部部署係統,讓合作夥伴使用,但是沒有類似Office 365或者Oracle套件那樣的係統應用軟件。
華為的任務是提供一個更好的係統硬件,在這些硬件之上運行虛擬機管理程序、操作係統和應用。華為擁有在電信領域的背景,可以為客戶/合作夥伴提供網絡管道,而且這也是它的IT數據中心組件策略。
那麼,華為是否會向堆棧上層的係統軟件發展?目前看起來應該不會。
IBM
IBM有自己的公有雲BlueMix,也通過BlueMix提供雲服務器、存儲和機器學習服務。IBM擁有龐大且牢固的內部部署係統,擁有大型機係統,和運行在這些之上的應用軟件。
不過可以說,IBM的混合雲產品不如Oracle的先進。
在內部部署環境中運行Azure Strack的話,你很輕鬆地就能把數據和應用遷移到Azure公有雲中,因為軟件環境是相同的。在內部部署環境中運行Oracle Cloud at Customer,也可以輕鬆地把應用和數據遷移到Oracle共有雲中,軟件和和收費環境也是相同的。
聯想沒有涉足混合雲,沒有公有雲產品,主要提供大規模服務器和PC設備,更多地是一家硬件公司而不是軟件公司。
聯想與微軟在Azure Stack方麵有合作,與DataCore和Nutanix都有軟件方麵的合作,與VMware在vSAN方麵有合作,有更多售賣其硬件的通路。
NetApp
這家存儲和超融合基礎設施一體機廠商將自己定位為,為內部和外部部署雲環境(特別是Amazon和Azure)提供共享存儲和數據服務資源的廠商。
它絕對看到了對其產品一致性的需求,一直在力推Data Fabric理念來提供這種一致性。
NetApp無法提供一個完整的混合IT環境,因為它的產品缺少服務器、網絡和係統級應用。服務器和網絡也是通過與思科FlexPod合作提供的。
Nutanix
Nutanix與Google Cloud Platform有很好的合作機會,將受益於內部部署IT的雲化,據William Blair分析師Jason Ader稱:
這家公司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現代企業堆棧,可以通過管理簡化性、一鍵式資源配置、計算/存儲橫向擴展與公有雲服務相媲美。我們在與VAR交流中證實了這一點--客戶正在尋求實現數據中心的鮮花,越來越多地選擇新興一流廠商(就像Nutanix這樣)所提供的更現代的方法,而不是傳統的、一站式廠商提供的落後於最新趨勢的產品。
Pure Storage
Pure Storage沒有混合雲策略,除了確保自己的共享存儲陣列支持混合雲內部部署設備例如Azure Stack。
Vantara
重新命名、擴張了的HDS專注於物聯網,物聯網擁有強大的、智能的邊緣設備將數據發送到中心資源用於分析。Vantara沒有公有雲,它的Hitachi Enterprise Cloud是一個私有的、內部部署的雲,連接到Azure和vCloud Air,但是這可能要切換到Virtustream了。
評論
在內部和外部部署版產品之間無縫遷移方麵,Oracle和微軟是表現最好的企業混合雲廠商。如果兩家廠商繼續保持更快速的增長,其他廠商可就要注意了。
Amazon可能會開發自主品牌的內部部署版產品,Google也是一樣。IBM有很好的定位,它有大量係統軟件用於運行DB2。IBM可以把DB2以即服務的形式通過BlueMix雲數據中心提供,並擴展到其他軟件產品和大型機軟件。不過,為了提供混合雲的無縫特性,IBM必須將自己的內部署用戶轉移到相同的雲環境中,成為BlueMix的用戶,意味著要有一個BlueMix內部部署版的係統。
我們現在還看不到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未來誰知道呢。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虛擬幣交易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抹茶交易所官網蘋果
其它軟件30.58MB
下載
歐交易所官網版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uniswap交易所蘋果版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2024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邀請碼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網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雷盾交易所app最新版
其它軟件28.18M
下載
火比特交易平台安卓版官網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中安交易所官網
其它軟件58.84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