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青亭網,作者:freeAll,36氪經授權發布。
阻礙VR頭顯的那根「辮子」,終於有望得到徹底解決了。
就在HTC Vive發布VR一體機的第二天,華為無線場景實驗室(Wireless X Labs)宣布與北京傳送科技有限公司(TPCAST)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利用各自在5G網絡技術、低延遲編解碼器與實時VR數據控製協議上的優勢,聯合開發基於5G網絡的雲端渲染VR解決方案。
當前VR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用戶手中的手機與VR頭顯相結合,俗稱「手機盒子」或「VR一體機」其實都屬於這種範疇。優點是成本低,但由於移動端天然的性能和顯示原因,往往視覺效果較差;另一種是高端頭顯搭配高性能PC的方式,視覺體驗更好,但需要線材連接,移動性較差,用戶還必須為此多購買一台昂貴的電腦。

傳送科技CTO周朝暉告訴青亭網,此前公司給HTC Vive打造的基於60G傳輸信號的無線配件,其實仍然算是一種折中方案:歸根結底是一種局域網的無線VR形態,相當於基於PC、頭盔和TPCAST套件,自己搭了一套60G信號的傳輸網絡。而如果使用5G Mobile,用戶甚至不需要PC。
「TPCAST和華為的合作,是打造基於5GMobile的無線VR解決方案——這相當於廣域網的無線VR,」旨在將本地複雜的圖像處理搬到雲上,實現可交互VR內容的實時雲渲染。也就是說,用戶使用Cloud VR將不受地域限製,連電腦都不需要了。依托雲端的快速迭代能力,內容開發者還可以更快速的進行內容發布。
無線VR的技術在飛速發展,從5GWiFi,到2016年第一代TPCAST的Wireless HD,再到第二代可能采用的WiGig,三代過去,時間僅僅過去了三年時間不到。
「未來,可能所有的PC都會跑在雲端,實現所謂的Cloud VR,用戶隻需要戴著頭盔就夠了,其他什麼都不用。」周朝暉說。
英特爾「大撤退」,無線VR之爭已提前結束?
其實,在傳送科技看來,早在與華為牽手之前,無線VR之爭就應該已經提前結束了。
這場戰爭從去年雙11的天貓購物節上發起,「始作俑者」就是傳送科技。那個時候HTC Vive中國區總裁汪叢青,首次把裝著傳送科技開發的TPCAST無線模塊的VR頭盔,戴到了籃球巨星科比的頭上,引起VR行業強烈震動——在這之前,高端PC VR頭盔上那根連到電腦上長長的「辮子」,一直被不少人視為VR在用戶體驗上最大的瓶頸之一。

而隨著傳送科技剪掉了這根「辮子」,如雨後春筍一般,無數公司——從MIT的實驗室到以色列的創業公司,在TPCAST之後紛紛推出自己的無線方案原型。據青亭網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1月開始,宣布自己推出無線VR原型的公司竟有接近十家之多。
在這其中,聲勢最大的就要屬TPCAST直接競爭對手、有線顯示傳輸技術公司DisplayLink攜芯片巨頭英特爾的入局。英特爾在今年一月份的CES上宣布和HTC合力打造無線VR方案,這讓不少人對它抱有極大的期望:專注大空間定位方案的ZVR CEO郭偉向青亭網指出,作為傳統芯片巨頭的英特爾加入無線VR戰場,看點是能否改變TPCAST方案的外接模塊形態,讓無線VR真正進入所謂「芯片級」形態。
周朝暉告訴青亭網 「他們覺得中國人做出來了。也急忙趕了一套東西發布了」——在今年六月份的E3展上,DisplayLink無線方案亮相,著名美國科技媒體Engaget在試用後,甚至給出了體驗超過TPCAST的評價。這對TPCAST而言,一度被視為最大的威脅。
但風雲突變,劇情在9月初急轉直下,肇因支持該方案的英特爾,突然宣布自家支持60G無線的芯片11000、18260、13100和天線芯片M100041停產——而這是支持60G無線方案的核心元件,不少媒體紛紛把這解讀為英特爾「不戰而降」、放棄無線VR解決方案的標誌。

周朝暉的看法倒與國內媒體不同,他稱,英特爾不會放棄無線VR,但此次停產之前的芯片,新的芯片再怎麼著也得明年中旬才能出來,等到那個時候,傳送科技又要有新動作了。目前,他們已經適配完畢三大高端頭顯中的Oculus和HTC Vive,對微軟係MR的適配也在進行中。
據說,一家硬件公司一直在和別人開發相關方案,兩個月前這家公司的高管找到傳送科技,頭一句話就是「他們太不靠譜了」,最終還是希望下一代產品采用傳送科技的新方案。
隨著最大對手腳步的停滯,其他「跟風」產品也逐漸銷聲匿跡,這場戰爭還沒打響,似乎就已經結束了。
賭城的神秘來客
2017年初的拉斯維加斯除了賭徒外,還迎來了一大批的科技公司。這是因為,這裏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展——CES的舉辦城市。而傳送科技的展位上迎來了一位舉止可疑的以色列人,他在展台附近兜兜轉轉,不時親自體驗一下無線方案,不時又問一些細節問題。
接著,這位老兄詢問傳送科技的技術團隊,有沒有興趣和自己去體驗一下自家的無線VR方案——這時傳送科技才明白,對方是英特爾無線團隊的負責人。但對方沒有選擇和TPCAST在CES上「正麵交鋒」,而是包下了展會附近的一個酒吧進行展出。

周朝暉一聽,也來了興致。當下跟著他去了酒吧,體驗了一下該方案。「老實講,效果還是可以的,不能說不好」,接著他又加了一句,「但和我們相比,差了半年時間」。
所謂PC端的無線VR方案,實際上是一種高速的無線圖像傳輸手段,在PC端把VR所需顯示的巨量圖像進行編碼壓縮,通過無線信號發射給頭盔,再在頭盔端解碼並顯示出來,因此這其中傳輸信號和高效的編解碼是關鍵。
那個時候英特爾還沒有和DisplayLink合作,而是采用了自家的解碼器。但據周朝暉稱,這種解碼器較為古老,是2013年研發的,目的是擴展筆記本的顯示器到其他的設備上,因此並不是針對VR設計的,這就造成了它的分辨率比較低,圖像壓縮較為嚴重,隻有1080p的分辨率,並且伴隨著肉眼可見的延時,「起碼有幾十毫秒」。
據說,英特爾一直在無線VR方案離采用這款解碼器,一直到發現最終要進入量產階段的時候才發現解碼器不給力,於是又拉來了DisplayLink這家做有線顯示傳輸技術比較有名的公司。
在今年E3上,同時打著英特爾和DisplayLink LOGO的無線模塊赫然登場,號稱7毫秒的延時,雖然沒有傳送科技的2毫秒低,但實際測試效果比起年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不少國外知名媒體和兩大公司的背書,這可謂是自11月以來,傳送科技遇到最大的挑戰。

此前,英特爾一直主推在筆記本上的60GHz擴展塢。更聯合聯想、戴爾、惠普等公司推出了筆記本連接擴展塢,它可以用於連接顯示器等外設。高通也和TPLink、NETGEAR推出了60GHz的路由器,但由於應用場景不太成立,加上60GHz信號天生非常怕遮擋,這些產品都沒有推廣開去。
周朝暉等人意識到,DisplayLink方案同樣很可能難產——這套方案采用的11000、18260等芯片都比較古老了——最早是英特爾為了上述的筆記本60G方案打造的,有三、四年的曆史了。從技術指標上來說,無法適配現在HTC 2K乃至微軟MR頭盔3K甚至未來4K的頭顯。不過,畢竟大公司來勢洶洶,「說實話,心裏也有點急,也沒那麼大把握」。
終於,隨著英特爾在9月份宣布本文開頭提到的產品停產,傳送科技算是鬆了口氣。至此,他們和以色列WiGig團隊的「較著勁的切磋」,第一回合似乎以勝利而告終。
下一代的無線方案:WirelessHD還是WiGig?
要搞定無線VR,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讓無線方案增加VR頭盔的延時。眾所周知的是,VR頭盔本身需要傳輸很多信號,包括視頻、音頻、陀螺儀和位移等數據。在從PC端傳輸到頭顯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一些延時。一旦無線化,這種延時很可能會加劇。「延時低於15毫秒,才不會造成用戶頭暈」。
在最初做無線VR方案時,傳送科技先要解決一個難題——自己的技術是基於WiFi 5G技術的,單向傳輸1080p分辨率的高清視頻沒有問題,但遇上VR視頻信號動輒就2K、3K甚至4K分辨率,該如何解決?
他們想到了60GHz技術。這種技術「帶寬是5G的至少十倍以上」,有兩大主流規範:以英特爾、高通等為代表的WiGig規範(即802.11ad傳輸信號),以及以三星、Lattice等為代表的WirelessHD規範。

第一代產品,他們選擇了Lattice公司的WirelessHD硬件技術,當時的理由是「WirelessHD是相對成熟,改動幅度比較小的基礎協議」。但是,使用差不多一年下來,傳送科技越來越能看到WirelessHD的天花板。
2016年初推出的主流PC VR頭顯,如HTC Vive和Oculus Rift,其分辨率多為2K,但是隨著硬件技術的發展,更高的分辨率已經是必然趨勢。微軟聯合戴爾、惠普、宏碁、華碩、聯想、3Glasses推出的新一代VR頭顯,分辨率全都在3K。此外,4K甚至8K的頭顯,也在不斷有人發布,如國內公司小派、IDEALENS等。
WirelessHD的每秒傳輸速度極限在7G左右,但是3K分辨率的圖像已經差不多10個多G了,「4K分辨率甚至能達到20多個G」,如此一來就必須采用高壓縮比的協議,並且降低成本,這一點,或許就要WiGig。根據ABI Research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到2022年,84%的VR設備將采用WiGig無線連接方案。
現在的TPCAST產品,包括60GHz信號的專用路由器、電池、信號接收器和發射裝置等。而下一代的TPCAST雖然和第一代一樣仍然是FPGA,但可能將不再會是外接配件。

「我們會賣模組,可以理解為芯片組,直接嵌入到頭盔設備上。路由器也沒有了,都是點對點傳輸。USB擴展塢插在PC上,頭盔上還是放我們的接收器就好。」
不過,60GHz技術仍然麵臨著發射範圍短、無法穿透牆壁等問題,TPCAST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還暫時不清楚。
就在前幾天,有外媒評價,WiGig從未被主流筆記本和顯示器市場接受。在傳輸上,相對Thunderbolt 3甚至USB 3.1 Gen2都沒有什麼優勢——後兩者能達到10-40GB每秒的傳輸速度,而要付出的代價僅僅是一根連線而已。因此,他們推測英特爾將全力把60GHz的技術應用在無線VR領域。
果不其然,幾天之後,英特爾發出消息,稱終止公布一年有餘的Alloy VR一體機項目,轉而專注在無線VR解決方案上。

第二回合即將拉開帷幕,但周朝暉倒是挺有信心,「TPCAST在無線VR已經具備一定先發優勢。未來能對我們構成威脅的公司也基本不存在了。高通隻會做模塊,不會親自去做VR的方案,即便是DisplayLink之類的公司要追,也得有個1-2年才能達到我們目前的這個水平。」
專注線下的郭偉也看好TPCAST發力WiGig路線,他告訴青亭網,TPCAST以其相對物美價廉的效果,在這一領域已經擁有品牌效應,別的公司再進來,已經沒有太多意義。現在,他們也在和TPCAST合作,推出了一套基於HTC Vive無線版本的大空間多人定位方案,擺脫背包電腦的束縛,可覆蓋100平米範圍。
微軟MR無線方案即將到來?
2016年10月,微軟宣布和六大OEM進場,推出299美元起的VR頭顯,采用不同於HTC Vive的、不需要外部傳感器的inside-out定位方案,分辨率也達到3K。
今年,這些頭盔已經陸續發貨。業內人士普遍給出了廉價、簡單、易安裝且穩定的評價。三星、富士通也陸續加入了這個陣營。而傳送科技也已經逐步完成了這些頭盔的適配。

周朝暉本人尤其對微軟MR情有獨鍾,他經常會在朋友圈分享和微軟MR相關的文章。一個周末,他戴著微軟係MR頭顯在家投入地玩了起來,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天,他不禁感歎這東西是「宅男神器」。
這讓周朝暉感到很興奮,「Windows MR算是一個裏程碑,說明VR已經過了春天的地步,真正成為一種主流產品。」有消息表示,目前傳送科技正在適配微軟幾大MR頭顯,預計很快就會有消息。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v8國際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比特網交易平台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zt交易所ios
其它軟件219.97MB
下載
虎符交易所app最新地址
其它軟件276 MB
下載
bybit交易所中文版
其它軟件287.27 MB
下載
中幣交易官網手機版安卓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
幣團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43MB
下載
歐幣網交易所官網安卓
其它軟件397.1MB
下載
safe交易所安卓版
其它軟件3.64MB
下載
中幣交易所官網app蘋果
其它軟件288.1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