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耕耘23年後,微軟在中國的“發言人”沈向洋於昨晚確認離職。
沈向洋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他的離職引發了國內科技圈的震動。沈向洋是最後一位蓋茨年代的高級副總裁,他的離職也標誌著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職位中將再無華人身影。
接替沈向洋AI與研究工作的是微軟CTO Kevin Scott。Kevin Scott在2017年加入微軟,被任命為微軟CTO後,Scott將全麵統籌微軟戰略規劃,主動推進公司間合作,以此擴大微軟微軟在夥伴及客戶間的影響力。Scott直接向 Satya Nadella 彙報工作,是Microsoft 高級領導團隊的成員。
也就是說,Scott今後將很有可能統籌負責領英、雲平台,以及AI研究與落地。
據資料顯示,在Scott上任後,微軟一直致力於將LinkedIn相關技術集成至其產品中,例如Windows、廣告業務、Office、Dynamics 365等。有評論推測,微軟將用LinkedIn武裝其Dynamics,發力CRM產品線,向Salesforce發起挑戰。不難推斷,今後AI技術也將進一步融合到微軟Office、Dynamics 365等產品線中。
而至於沈向洋的去向,在公開信中,沈向洋指出自己已有新的挑戰計劃。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創業,亦可能進入高校科研領域。
雖然沈向洋宣布離開,但他已經為微軟創造了寶貴的財富。
沈向洋揮別微軟沈向洋23年的職業生涯獻給了微軟,他既是微軟發展的見證者,又是微軟“AI+R”戰略的奠基人。
自1996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後,沈向洋於同年11月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軟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沈向洋與李開複、張亞勤、張宏江等人一道打造了微軟亞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簡稱MSRA)。
2004年,沈向洋從張亞勤手中接過院長一職,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長。自此,微軟亞洲進入了“沈向洋”時代。
2007年11月,沈向洋加入必應團隊擔任搜索產品研發工程副總裁;2013年11月,沈向洋成為執行副總裁、加入高級管理團隊,主管技術與研究。
在沈向洋帶領下,必應成長為強大的業務部門,並且幫助微軟構建了關鍵的雲和AI技術平台。更重要的是,為了推動微軟的“AI+R”戰略,沈向洋在組織架構優化升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微軟諸多AI創新的落地帶來顯著成效。

就連微軟CEO納德拉也在公開信中表達了對沈向洋的感謝與欣賞。認為他的“第二職業成就就是打造了微軟”。
在組織架構優化方麵,2016年9月,微軟將“技術與研發部門”和“人工智能研究部門”兩部門合並,組建了擁有超過5000名科學家的“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該事業部由時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技術與研發部門主管的沈向洋領導。
這一合並的主要意義在於,讓研究(research)與產品研發(engineering)同屬一個部門,使得前沿技術能夠更快地實現從實驗室到產品落地的轉化。
在合並之前,技術研發部門更偏向產品研發,包括MSRA在內的研究部門更加注重研究層麵。合並後的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最大的特點在於能將研究與產品完美結合。
據鈦媒體了解,新合並後的部門主要有四大研發方向來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分別為智能體(Agents)、應用、服務和基礎設施。也就是說,除了沈向洋團隊本身,新事業部還將信息平台、小娜cortana、必應、環境計算與機器人團隊納入事業部。
在技術突破層麵,沈向洋也帶領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取得了不少進展:
2016年,微軟的深度神經殘差網絡(ResNet)的圖像識別準確率在 ImageNet 測試中已經達到 96%,相當於一位斯坦福研究生的識別水準;2017年,微軟在 Switchboard 語音識別基準測試中的錯誤率已經降低至 5.1%,已經可以達到人類專業速記員的水準。2018年1月,在斯坦福SQuAD文本理解挑戰賽上,微軟人工智能得分超越人類;同年3月,微軟的機器翻譯係統在英漢、漢英新聞的機器翻譯測試中,第一個達到了人類專業翻譯的標準。2019 年,微軟在機器閱讀理解、對話式人工智能和翻譯領域取得突破。讓機器能像人類一樣以自然的方式交流。對話式對話式人工智能讓計算機實現處理多個話題和多輪轉合的對話,2019年6月,微軟開發的麻將AI係統Suphx(超級鳳凰)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專業麻將平台“天鳳”上第一個達到十段的AI係統。

圖為超級鳳凰在“天鳳”上的段位對比
沈向洋在學術上也造詣匪淺。
他是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以及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曾任國際計算視覺期刊編委會成員,擔任2007年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議程主席;2017年2月,沈向洋當選了美國工程院院士。
沈向洋不僅關注技術進展,也關注AI帶來的倫理道德隱憂。
在這方麵,微軟是率先提出“打造負責任的 AI”口號的公司,並表示將始終堅持遵循六項人工智能準則。
8月29日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沈向洋在演講時指出,微軟已經成立了一個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委員會(AETHER),計劃未來推出的每一個人工智能產品、每一項服務的研發都要經過人工智能道德倫理審查。
10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也就是沈向洋最後一次代表微軟公開演講時,他再次強調,“打造負責任的、可信賴的人工智能,不僅是我們的願景,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微軟人”頂起AI半邊天在技術突破以外,微軟對國內科技企業的影響更是深遠持久。
由沈向洋參與創建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創辦20餘年,被譽為AI界的黃埔軍校,一度彙聚了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
1998年,李開複回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李在離職後成立創新工場)。1999年張亞勤為首席科學家並於次年擔任院長一職。2001年,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了微軟在美國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
沈向洋於2004年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在他的領導下,微軟研究院延續了行業聲望和影響力,微軟沒有一個產品或技術領域不曾受到研究院的助力。在人才培養方麵,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中國科技界輸送了大量人才,頂起了科技行業的半邊天。
其中,知名技術大咖就包括了阿裏王堅、百度陸奇、張亞勤、騰訊張正友、今日頭條馬維英、以及被視為計算機視覺領域鼻祖的張宏江等等。
微軟亞洲研究院對百度阿裏騰訊的AI研發、以及眾多AI獨角獸公司的創立影響尤為深遠。
特別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CV四小龍所有創始人及高管團隊多多少少都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有關。
有意思的是,同樣具備“AI黃埔軍校”之稱還有百度,而對百度最有影響力的兩位高管張亞勤與陸奇正是出身於微軟。
第二任院長張亞勤在微軟工作了16年,於2014年加入百度。張亞勤在百度主要負責AI+雲平台的構建。
除了在技術上的貢獻之外,張亞勤在微軟任職期間,曾領導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麵向中國的科技初創企業成立了微軟風投加速器。該加速器已經孵化超過200家人工智能、AR/VR、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公司。
被稱作“華人之光”的陸奇在微軟工作時間稍短,但也接近10年。
陸奇在2008年加盟微軟任執行副總裁,2016年9月從微軟離職。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在百度提出All in AI。
在陸奇的帶領下,百度確立了“夯實移動基礎、決戰AI時代”的戰略,該戰略在陸奇離職後也一直在沿用。另外,百度還裁撤了百度醫療、百度外賣等業務,明確了主航道和護城河。
在騰訊AI板塊中,同樣存在一批來自微軟的中堅研發人員。
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 AI Lab(深圳及西雅圖)、騰訊優圖、WeChat AI等幾大 AI 實驗室。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四大方向的基礎研究夯實技術內涵,技術深度應用到內容、遊戲、社交、醫療、零售、農業到出行等60多個產業及領域。
其中, AI Lab和RoboticsX負責人為張正友。騰訊曾公開表示,RoboticsX和AI Lab將會成為騰訊AI產業的雙基礎支撐部門,進一步探索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連接。
張正友曾在微軟工作了20年之久,是微軟人工智能及研究事業部首席研究員和研究經理,2018年3月回國加入騰訊,擔任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今年1月,騰訊前任AI Lab主任張潼離職,張正友接替張潼工作,同時擔任AI Lab和Robotics X兩大實驗室主任。
阿裏巴巴、字節跳動和華為中也有微軟的中堅力量。
王堅博士於2008年9月加入阿裏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一職,加入阿裏巴巴之前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原阿裏巴巴集團淘寶CTO餘海峰曾擔任微軟美國總部資深總監期間,先後帶領過雲平台Microsoft Azure、語音識別和自動翻譯、Bing 知識圖譜和語義搜索等技術產品線。在離開淘寶之後,餘海峰加入遠景科技。
在字節跳動方麵,2017年2月,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常務副院長馬維英離開工作了17年的微軟,加入今日頭條出任副總裁,管理今日頭條人工智能實驗室。馬維英在MSRA時就負責在信息檢索、互聯網搜索技術、數據挖掘,多媒體管理和移動信息瀏覽方麵的研究。
此外,據鈦媒體了解到,華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人才也來自微軟。
微軟亞洲研究院對國內計算機視覺領域發展影響幾大。CV四小龍、無人駕駛公司等多位創始人、高管幾乎都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有關。
說到微軟對國內AI獨角獸公司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微軟亞洲工程院的創立者、視頻檢索領域的鼻祖張宏江。
張宏江是視頻檢索領域的開創者,也是國際計算機協會(ACM)和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院士。1999年初,張宏江回國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一年後出任副院長,2003年創立了微軟亞洲工程院。
CV四小龍則多多少少都跟微軟都有關係。
曠視創始人印奇,大學二年級就開始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方麵的研究。他在MSRA的導師孫劍也在離開微軟後加入曠視,出任曠視首席執行官。孫劍曾是MSRA首席研究員,堪稱MSRA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鎮店之寶”,曾發表過12篇SIGGRAPH(被譽為計算機圖形界的奧林匹克)論文。
商湯科技創始人微軟湯曉鷗曾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和MSRA工作,在創業成立商湯後,他把老夥伴楊帆也從微軟“撬”出,出任商湯聯合創始人。楊帆在2005-2008年於MSRA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獲得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09亞洲首篇最佳論文。
商湯原執行研發總監曹旭東同樣來自MSRA計算機視覺組,他在2008年畢業後加入微軟,2013年投身商湯科技擔任執行研發總監,又與2016年9月離開了商湯科技,創辦無人駕駛及高精度定位技術公司Momenta。
依圖科技的創始人兼CEO朱瓏是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宏江的學生。依圖首席技術官顏水成,同樣師從張宏江,在2001年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2006年赴美深造。在加入依圖錢,顏水成曾擔任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雲從創始人周曦也曾任職微軟雷德蒙總部研究院。
雖然沈向洋在微軟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曾經的微軟人們依舊在路上,準備為世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趙宇航、蘆依)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必安交易所app官網版蘋果版
其它軟件88.66MB
下載
易付幣交易所
其它軟件108.01M
下載
區塊鏈交易所app官網蘋果手機版本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ave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theta交易所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熱幣交易所app蘋果版
其它軟件50.42MB
下載
比特幣交易app官網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最新版zb交易平台app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芝麻app交易平台蘋果版
其它軟件223.89MB
下載
熱幣全球交易所app官網版安卓
其它軟件175.43 MB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