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是全球程序員們的天堂,除了土著美國白人以外,華裔和印度裔的員工占了絕大多數。在以往,這兩個群體或許還可以平分秋色,但如今,矽穀食堂的咖喱味已經徹底蓋住宮保雞丁了。

“印度人在矽穀混得風生水起”,這是一個公開的事實。別的不多說,就從穀歌CEO皮查伊和微軟CEO納德拉掌管著8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就可以看得出:印度裔工程師在矽穀沒有上限!

在美國,中國的留學生人數是印度的2-3倍,但數據顯示,印度留學生中有超過60%的人都能拿到美國H1B工作簽證,而中國留學生隻有6%能拿到,差了整整十倍!並且,占矽穀總人數6%的印度裔,其創辦的公司卻占到了矽穀所有公司的15.5%。還有數據顯示,矽穀近三分之一的科技公司是由印度裔人士領導的。

我們一臉疑問:被中國人普遍看不起的“印度阿三”,為什麼能夠碾壓華人,成為矽穀最有權勢的外族呢?
“IT”——印度科技的代名詞
印度有將近一半的文盲,其經濟發展程度低、教育資源匱乏是公認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印度的科技水平其實是處於世界前列的,尤其計算機軟件水平僅次於美國,而國內第三大城市班加羅爾,更是有著“東方矽穀”之美譽。

“印度矽穀”班加羅爾
之前印度總理曾經說過,IT技術的“I”,其實就是India的“I”,言語中可以看出他對本國科技實力的自信,但想來也並不誇張,因為在信息技術方麵,印度比中國起步更早,對這方麵人才的培養有著悠久的曆史。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印度實行經濟體製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尤其是以軟件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最為突出。在這一時期,政府大力扶植軟件業,給它們非常多的優惠政策,製定法律法規來保護知識產權,創造有利於軟件業發展的環境,使得印度的軟件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所以,從一開始印度就不缺乏互聯網人才。

政策的扶植使得印度軟件行業在全球占有領先地位,尤其是軟件外包產業,更是占據著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在過去10年間,IT服務業為印度國家經濟貢獻了超過5%的GDP。數據顯示,2012年,印度在全球軟件外包市場中的份額高達58%,簡直就是軟件界的世界工廠。
當然這一切成績的背後都離不開印度高水平的軟件教育。在印度,精英教育是其一大特色,巨額資金不斷投入一所所信息科技學院,其中最著名的則非印度理工學院(簡稱IIT)莫屬。
在我們上述印裔矽穀高管中,幾乎所有人都出自印度理工學院。印度把大部分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了這一所學校,據說每年政府撥給IIT的補助是其它所有理工學院之和的數十倍。在印度,如果你進了IIT,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個金飯碗,再也不用擔心畢業後的工作問題。不過,印度理工學院相當難進,不到3%錄取率讓無數學子望而生畏。據說印度有這麼個說法:一流的學生進IIT,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

印度工程師的搖籃
所以,印度程序員之所以能在矽穀玩得開,首先離不開他們過硬的技術水平,畢竟就編代碼來說,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的,這個東西沒法摻假。不少在矽穀工作的中國程序員也承認:印度人寫的代碼是最風騷的。
先天的語言和文化優勢
客觀上說,在語言和文化方麵,印度人在美國有著天然的優勢。

印度人的口語很有特點,給人一種濃濃的咖喱味的感覺,很多人第一印象認為他們說的是自己獨有的“印度語”,但仔細一聽就會發現,這完全就是方言版的英語啊!事實上,印度的官方語言就是英語,他們從小到大就接受英語教學,其思維方式、文化交流和溝通能力相對於華人來講更能夠融入美國這個圈子,並且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著名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中就有一個來自印度的工程師一—Rajesh Koothrappali,他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發音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成了很多人調侃的對象,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些都不影響他和美國朋友之間的正常交流。

《生活大爆炸》中的印度工程師Raj
反過來再看華人工程師,他們在語言方麵卻有著很大的劣勢,這甚至成了他們最大的瓶頸,不少中國工程師都有這樣的感慨:剛到矽穀,你就是想拍個馬屁都不能說得太溜,更別說快速地融入到英語圈了。不可否認,這些能夠在矽穀敲代碼的人,個個都是中國名牌院校畢業,但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真正能夠拿得出手的英語學霸可謂鳳毛麟角。尤其是這些理工男們,大都是癡迷於科學技術,對於語言的興趣本身就不大。
語言文化的差異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印度人在矽穀有著更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在用英語交流的時候總是聲音洪亮,一點不把自己當作外地人,雖然“巴拉巴拉”的發音也讓人忍俊不禁,但是隻要能聽懂誰又在乎這些呢?
印度人在矽穀更受白人們的歡迎,這也跟他們的文化認知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發現,低調謙遜的傳統美德在美國是吃不開的,美國人的文化中更喜歡自信的表達,一直以來,華人都過於“內秀”了,這反而不利於表達自己的好想法。

有一些中國程序員抱怨:與其說印度人外向和自信,倒不如說他們臉皮太厚!就拿一個項目來說,中國人做的很完美(比如說10分)還謙虛地說不夠好,而印度人做了3、4分就急著向領導邀功了,嘰裏呱啦這是我做的那也是我做的。
可事實是,美國人更接受這樣的辦事方式,因為印度人的這些跟他們的文化實在更為接近。
愛抱團的印度幫
“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條蟲 ”,這是一種普遍流傳的對華人的評價。雖然不盡客觀,但也能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還不夠團結(最起碼與矽穀的印度人相比是這樣的)。

據說,“抱團取暖”是印度裔在矽穀走入大公司高層的重要因素。從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印度IT精英闖蕩美國開始,30年的積澱讓他們早已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印度幫”,他們在矽穀叱吒職場,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
有個說法是,在矽穀的企業中,一旦某個印度人得到了提升,他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親人、朋友、校友等推薦到公司,什麼七大姑八大姨都湧進來,甚至不上班都能享受福利,進而完成印度人對整個公司的占領。
在以後的時間裏,隻要印度人和別人起衝突,公司裏其他印度人都會無條件支持印度人。像工作簽證這件事,中國程序員隻能一人抽一次,而印度人總有辦法一人抽個四五次,可見印度人偏袒自家人的現象是很嚴重的。

90年代,最早在印度站穩腳的那批人就開始聚集到一起,籌辦印度企業家協會(TiE),該協會現有13000會員,全都是行業的精英和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宗旨是建立“印度幫”的人脈網絡,培養新一代矽穀印度裔創業者。
該協會不僅引薦印度年輕人就業,指導他們創業,還會對優秀項目進行早期投資,矽穀不少的優秀公司都是從該協會落地的。
中國人在矽穀也的確有不少的組織,但相比之下力量卻相對分散,沒能實現對資源的最大整合和利用。在矽穀,大大小小的華人組織、協會和社團也有上百個,並且細分到行業和學校,但其影響力遠不如TiE。
可想而知,找到了“組織”遠比一個人單打獨鬥強。如今去矽穀打拚的印度人早已不是兩眼一抹黑,從落地企業的定向委培,到印度科技公司的精心包裝,再到兩國移民部門的默契合作,都會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叱吒矽穀也是一種無奈
矽穀是印度人的天堂,但在某種程度上講,這其實也是印度人的無奈。盡管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務發達,IT精英眾多,但其本土卻嚴重缺乏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這也使得印度的工程師從一開始就有了紮根矽穀的打算。
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崛起,國內市場迎來了創業的黃金時期,這也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回國創業。比如像李彥宏、張朝陽這些IT精英們的回歸,造就了百度、搜狐等大批的優秀互聯網公司。如此一來,也導致了矽穀中國的人才出現斷層,尤其是中高層的管理人才。

與大批中國IT精英回國創業的繁榮景象相比,印度的國內環境則顯得不盡如人意。由於社會貧富差距很大,內需不足,也就意味著其IT市場要比中國狹窄的多。在中印兩國人口總量越來越接近的情況下,互聯網的滲透率卻有著驚人的差距,據統計,中國目前網民已經占居總人口的56%,而印度卻不到20%。
所以在矽穀有這樣一個現象:印度工程師別無選擇,隻能努力拚搏,因為他們沒有與美國同等待遇的優秀公司,也沒有跟美國可比的居住環境;而中國工程師則就不同了,他們的壓力要小得多,心想大不了就回國工作或者創業得了。
如此來看,盡管表麵上印度工程師在矽穀碾壓中國人,但實際上正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繁榮的必然結果。正如一位中國工程師所說:“中國自己有矽穀,何必要背井離鄉再去矽穀!”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光速寫作軟件安卓版
辦公學習59.73M
下載
中藥材網官網安卓最新版
醫療健康2.4M
下載
駕考寶典極速版安卓app
辦公學習189.48M
下載
貨拉拉搬家小哥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46.38M
下載
烘焙幫app安卓最新版
生活實用22.0M
下載
喬安智聯攝像頭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131.5M
下載
駕考寶典科目四app安卓版
辦公學習191.55M
下載
九號出行
旅行交通133.3M
下載
全國潮汐表官方app最新
生活實用31.83M
下載
閃送一對一急送app安卓版
生活實用50.61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