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開始的“互聯網創業潮”,你會做個app,會做個公眾號,甚至你就有個idea,有個微博,你振臂一呼,就會有許多天使和風投湧來,給你砸六位數到七位數的天使輪,當然後來都被證明,能活過B輪融資的公司,不到2%。那時候就有一個互聯網泡沫論甚囂塵上,基本都喜歡拿二十年前的美國納斯達克大泡沫做對比。很多人說起當年的泡沫,還膽戰心驚,畢竟2000年達到的最高點,超過了5000點,直到2015年才終於漲了回來。
納斯達克指數
後麵開始還原當時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是參與者,還是看客?或者你更有可能,就是曆史的見證者。
當時的背景很簡單:互聯網讓所有人看到了未來。當然後來證明這的確是未來,沒有問題。
經濟層麵:並且當時冷戰結束,美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元是全世界都必須接受的法幣,所以美國的經濟在那個時刻就代表著全世界的經濟。美國經濟從1991年開始複蘇,實現了連續增長108個月,並且恰逢其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資金避險回流美國,在此期間,美元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美聯儲也在1998年9月-11月期間連續三次降息,實在是覺得國內錢太多了。
行業層麵:美國從國家利益的戰略高度注重發展信息技術產業。隨著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的超常規發展和國際互聯網絡的迅速普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信息技術產業占GDP的比重也在短短的幾年內從5.2%提升到8.2%。
輿論層麵:美國國內輿論開始吹捧“新經濟”,認為這次“不一樣”。還有一個更簡單的傳遍全球的說法:地球村。在互聯網新經濟的熱潮麵前,很多傳統的投資理念被顛覆和嘲笑,許多投資者都認為“這次不一樣”,更關心上市公司被勾畫的“美好前景的故事”,對於所投資的公司是否能實現盈利並不關心。
後麵單單說一個大家並不熟悉的公司,普利斯林(preciline.com),當年的IPO情況。大家可以對號入座自己喜歡的幣,看看是不是20年過後,其實還是一樣的玩法,隻不過換了觀眾和名稱。
1999年3月,一家在萬維網上運作的普利斯林公司(Priceline.com)——該公司經營的網站允許人們在線選擇最適合自己價位的航班機票——做好了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準備。普利斯林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S.布拉德克告訴他們,他的公司不僅具有革新旅遊行業的潛力,還能革新汽車銷售與理財服務行業。對於一家成立不到一年,員工不到200人的公司來說,這種說法無疑於誇下海口。但是房間裏並沒有人質疑布拉德克的展示。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普利斯林牛逼一定要買呢?因為團隊厲害大V站台。公司的創始人傑.S.沃克是一位來自康涅狄格的青年企業家,此前他已經通過在信用卡賬單上推銷雜誌訂閱賺了一筆錢。(像誰?)。董事會(站台不做事的)有:花旗集團的前任董事長布拉德克,施樂公司前任董事長保羅.阿萊爾,時代公司前任董事長小NJ.尼古拉斯,以及《財富》雜誌管理總編馬歇爾.羅布。
是不是全是大V站台?
那時候華爾街上的說法。普利斯林將會遵循著美國在線、雅虎與ebay(類似現在的BAT三巨頭)的足跡,成為最新的“互聯網藍籌股”。投資圈子的人們隻有一個問題,就是自己能夠認購多少股票。(開盤前買,私募)3月30日早上,1000萬股普利斯林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號PCLN,每股定價16美元。開盤之後股票價格立即飆升至85美元,五倍。怎麼描述膨脹到什麼地步呢?普利斯林公司的市值估價大約是100億美元,一個賣機票的網站,比聯合航空、大陸航空與西北航空捆在一起還要值錢。你可以想象比如攜程的賣機票子公司比國航 海航 南航等加起來還值錢嗎?不可想象的。1998年普利斯林也給了投資者們一份“答卷”:這家公司在1998年一共虧損了1億1400萬美元。
這隻是一個例子,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有多瘋狂,這可是公司股票,開盤漲五倍,太可怕了。而且這還不是微軟 英特爾這些巨無霸,隻是一個兩百個員工,沒多少用戶量的互聯網公司。
這樣的公司,在那幾年裏,有接近2000家。特別是在1999年和2000年,超過880家公司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進行了首次公開招股,數量遠遠超過過去兩年的315家。這個膨脹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接下來貼幾張大家熟悉的公司(微軟,亞馬遜,思科,雅虎),在那段時間的瘋狂:
微軟
亞馬遜
思科
雅虎
如果大家對這幾家沒什麼概念的話,可以換算成今天的蘋果 亞馬遜 穀歌 Facebook。這可是世界級的壟斷公司,崩潰了之後都是十幾年才緩過來,這結果很多投資人都不可想象。當時的投資人的心理活動你可以想象的到,就類似於你今天買了蘋果公司的股票,但是在兩年的時間暴跌了幾十倍。但是蘋果還是世界第一最賺錢的公司,你不可理解,你也不可接受。但是事實就是這樣了。
為什麼這樣火熱的市場說崩就崩,難道毫無征兆?這兒就引申到另外一點我想說的,大家不要覺得都是中國監管搞事,天天管著管那,人美帝多好,市場自由,想幹啥幹啥。其實不是的,美國政府要是管起來,那可是毀滅性的打擊。
拐點發生在2000年,政府發起了對微軟的反壟斷指控。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看這個網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微軟反壟斷案/6673876?fr=aladdin
簡單的說,就是加州政府覺得微軟壟斷(當然這是個人都知道的事實),加州政府希望達到什麼結果呢?微軟公司拆分。
這事兒造成什麼結果呢?微軟傳奇人物比爾蓋茨辭職。然後大筆罰款,躲過了拆分的命運。
這事兒對當時的美國人造成的震驚程度大概是這種感覺:廣東省政府認為騰訊壟斷,命令必須把qq和微信和王者榮耀都拆開成小公司,並且納大筆的壟斷稅。
不可理解,但是他就是發生了。而且微軟可是世界級的壟斷公司,賺外國人的錢的公司,可以說是民族企業的驕傲。
隨著微軟這個納斯達克的老大股價下跌(隻是下跌,不是崩盤),其他小公司股價直接開始血崩。截止2002年底,1995~2000 年上市的科技公司中的72%,股價已低於發行價,50%的公司或破產或被收購,繼續獨立存在的上市公司隻剩一半。
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撐過來的公司,現在都是行業大佬,微軟思科英特爾蘋果,等等很多。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美國20年前的互聯網泡沫可以說很多地方都和現在的區塊鏈泡沫太像了。很多人說為什麼未來是區塊鏈,不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不是人工智能,不是機器人,不是物聯網?我的觀點可能太刺激,就似乎區塊鏈可以容下更大更大的泡沫,能圈進來更多的人。
1995年的時候做一個網頁能掙1-3萬,你相信嗎?1995年的時候買一個互聯網公司的股票五年能翻一百倍,你相信嗎?1995年的時候,告訴你世界首富是個賣軟件的,你相信嗎?
所以1995年到2002年大量湧入的投資者和大量開始學習編程的程序員,沒有助推後來美國的互聯網大發展,你相信嗎?
這麼說吧,很多人是投機進來的,後來套住了沒辦法,成了投資。然後莫名其妙發現自己本來是想掙筆快錢的,卻開始瘋狂支持區塊鏈發展。
接觸到區塊鏈的人遠遠多於其他所謂”未來科技“,那麼市場是可以倒逼改革的。世界的發展方向是偶然的,如果那個時候是道瓊斯工業指數爆炸而不是納斯達克爆炸,或許咱們現在人類工業水平遠遠高於現在的水平。有錢人的目光在那,市場的熱情在那,聰明的大腦在那,那就是未來。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九號出行app官網最新版
旅行交通28.8M
下載貨拉拉司機版app最新版
生活實用145.22M
下載全自動搶紅包神器2024最新版本安卓app
係統工具4.39M
下載掃描王全能寶官網最新版
辦公學習238.17M
下載海信愛家app最新版本
生活實用235.33M
下載航旅縱橫手機版
旅行交通138.2M
下載雙開助手多開分身安卓版
係統工具18.11M
下載得間小說極速版官方最新版
閱讀資訊54.43M
下載趣看小說app免費版
閱讀資訊16.89 MB
下載qq瀏覽器2024最新版本官網
係統工具95.4M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