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微軟2018財年(從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第一個工作日,所有員工都收到一封內部備忘錄郵件,全球商用業務主管Judson Althoff、全球銷售與市場營銷團隊主管Jean-Philippe Courtois、首席市場營銷官Chris Capossela三位高管在郵件中共同介紹微軟接下來將要進行的變革,即重組全球銷售團隊,以更好地服務快速增長的雲計算服務業務。
然後,在7月4日,微軟就宣布,微軟香港公司總經理鄒作基(Horace Chow)將接替羅榮力擔任中國區首席運營官(COO),直接向微軟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柯睿傑彙報工作。微軟在解釋走馬換將意圖時引用了柯睿傑的話:“鄒作基是出色的管理者,不僅帶領微軟香港創造了許多輝煌業績,而且致力於通過雲服務幫助眾多客戶和合作夥伴實現轉型。”
針對微軟中國的變動、微軟全球銷售團隊的調整,及其與微軟雲計算業務的關係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尋求微軟中國對外發言人的置評,一位發言人表示:“微軟公司正在實施一係列的改變,旨在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服務。”本報記者希望進一步了解“一係列改變”的內容,但該發言人表示,“沒有其他內容可以提供。”
一位在中國軟件業和投資界具有雙重身份的知名企業家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萬物智能、互聯時代將是toB業務爆發的時代,在此過程中,亞馬遜、微軟等做得不錯,但微軟想把雲計算業務變成利潤“奶牛”仍麵臨不少挑戰。
“雲為先”戰略不斷強化
微軟財年在每一年的6月30日結束,按照以往的慣例,微軟會在新財年開始的7月初,公布新財年的重組計劃等。
在上述所及的內部備忘錄中,微軟認為,“我們的商用和消費類市場有著巨大的4.5萬億美元的市場機會”,因此,為了在引導客戶和合作夥伴的數字化轉型方麵做得更好,“我們將開始對商用和消費類業務模式進行變革”。
在備忘錄中,微軟明確提道:“根據當地的法律規定,我們正在宣布14個地區的的變化。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獨特屬性,您的直屬領導將在未來幾天內分享有關的變化和具體細節。”
對中國市場而言,鄒作基接替羅榮力擔任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應該就是有關變化之一,而正如柯睿傑所說,此次變化的目標直指通過雲服務幫助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
微軟CEO納德拉在2014年2月上任之後提出了“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戰略。在解釋選擇這一戰略的邏輯時,納德拉曾表示:“如果沒有雲就談不上移動體驗。這不是一台設備的問題,而是說移動計算的整體。反過來,雲計算能讓一切有序運行,但如果沒有傳感器和移動設備之類的移動終端,同樣無法給這個世界帶來影響。”納德拉為微軟設定的戰略及其邏輯,無疑是正確的。
但近年來,承載“移動為先”戰略的微軟Surface、Windows Phone等硬件設備,並未取得成功。也許正因為此,微軟不得不將“雲為先”戰略提升了一個高度。
2016年Judson Althoff和Jean-PhilippeCourtois都在微軟任全球執行副總裁,掌管微軟在全球的銷售與營銷團隊。Judson Althoff對微軟的銷售策略並不滿意,此前已經公開表態,希望將Azure雲服務變成銷售業務的重心。Judson Althoff早前表示,希望增加大約1000位銷售人員來重點推銷雲計算產品。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1月,微軟已經宣布一批銷售和市場部門的重組行動,一些銷售和市場團隊被劃歸Judson Althoff的部門。
在策略上,對Azure雲服務的銷售,微軟CEO納德拉也已經提出,要“讓企業使用Azure,而不是僅僅向他們的整體企業協議合同中添加少量Azure信用額度”。
在企業軟件的銷售中,先試後買的模式很常見,但是在雲計算領域,用戶隻支付使用了的雲計算服務,有些用戶在合同中約定了Azure的信用額度,但沒有使用的話就不會轉化為實際收入。
同時,在傳統上微軟銷售團隊主要向企業客戶銷售軟件及服務,並不需要具體的技術專長。但在7月1日的備忘錄中,Judson Althoff已經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提升“我們的技術深度,更好地將銷售和服務與解決方案整合起來”。
在具體做法上,微軟將通過重組銷售組織,達到專注於兩類客戶的目標,一類是針對大客戶的事業集群,這部分又被分為三個單元——企業執行單元(Enterprise Operating Unit)、企業服務與商業軟件工程團隊(EnterpriseServices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ms)和商業軟件工程部分(CommercialSoftware Engineering,CES)。另外一類是針對中小客戶的SMC(Small,Medium Corporate)。《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顯示,SMC實際上是微軟此前取消的開發者體驗部門的核心團隊。
微軟希望未來的銷售團隊主要為製造、金融服務、零售、醫療保健、教育和政府6個行業提供服務,同時專注銷售現代化工作場所、商務應用、應用程序和基建、數據與人工智能4個類別的軟件。
亞馬遜Azure及阿裏雲防線高築
在萬物智能互聯的背景下,雲計算市場已經變為一個誘惑力巨大的市場。
根據Gartner分析數據,2016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為2092億美元,2017年預計將增長18%、達到2468億美元;而到2020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833億美元。
亞馬遜AWS、微軟Azure、穀歌雲、阿裏雲、IBM等是全球公有雲市場上的巨頭。其中,AWS是公認的公有雲之王。市場分析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每個季度都會更新全球公有雲市場份額分析數據,2015年AWS在全球公有雲市場占有31%的市場份額,2016年則擴大到45%,一直高於Azure、穀歌雲和IBM的份額之和。
不過,該機構同時指出,盡管AWS公有雲市場規模相當於微軟Azure和穀歌雲的兩倍還要加上IBM,但微軟Azure和穀歌雲的營收每年都保持100%的增長速度,並希望進一步追趕AWS。
由於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亞馬遜AWS增速正在放緩。本報記者梳理亞馬遜財報發現,在2016財年第一、二、三、四財季和2017財年Q1,AWS營收分別同比增長64%、60%、55%、47%和43%。
而根據微軟財報,在過去的五個財季(從2016財年第三財季到2017財年第三財季),Azure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20%、102%、116%、93%和93%,基本上保持了同比翻番的營收增速。
前述接受記者采訪的知名企業家表示,與亞馬遜、穀歌相比,從軟件領域進入到雲計算領域的微軟,在雲服務的產品覆蓋上更具優勢。從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到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都有更加豐富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業界看好微軟雲計算業務的原因所在。
不過,該企業家認為,微軟在傳統上是一家售賣Windows、Office等一次性買斷軟件許可證的企業,現在,微軟要轉向銷售Azure雲服務和office 365授權軟件服務,商業模式和銷售模式發生了轉變,這是微軟麵臨的主要挑戰。
而在中國市場上,公有雲市場上的玩家更多,既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電信運營商,也包括BAT等互聯網企業,外資雲服務也通過與本土企業合作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但相對而言,外資雲服務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很小。
而中國公有雲市場毋庸置疑的“老大”——阿裏雲野心很大。近日,阿裏雲總裁胡曉明已經放言,未來的“雲計算之爭是杭州(阿裏雲總部)和西雅圖(亞馬遜總部)的競爭”,並未將微軟、穀歌、IBM等放在眼裏。也就是說,微軟Azure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市場——美國和中國市場上,想要同時突破亞馬遜Azure以及阿裏雲的防線,並非易事。
相關資訊
最新熱門應用
多比交易所app
其它軟件28.28MB
下載
阿格斯交易平台安卓版
其它軟件12.3MB
下載
必安交易所官網app
其它軟件179MB
下載
afyex交易所
其它軟件15.87MB
下載
陽光出行車主端安卓最新版
旅行交通168.76M
下載
泰達幣app交易軟件安卓手機
其它軟件34.84M
下載
非小號交易平台官網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
安卓probit交易所
其它軟件42.27MB
下載
比特交易所官網蘋果版
其它軟件287.34 MB
下載
派網量化交易app官網
其它軟件292.97MB
下載